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自秦始皇扫清六合,始称皇帝,他也规定了皇帝之正妻称皇后,然秦朝三主皆不知其女眷事,故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的殊荣就给了汉高帝刘邦的正妻吕雉,从此以后,皇后的一应制度逐渐完备。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西汉皇后之玺

俗话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在大一统时代,天下只有一位皇帝,在奉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古代,作为皇帝的正妻,皇后当然也只能有一个,即使历史有刘聪、宇文赟等奇葩帝王同时册立多位皇后的事情,但是毕竟不是主流。

其实在古代,因为各种原因,有的皇帝一生确实不止有一位皇后,比如汉武帝,他的第一位皇后陈氏被废,于是又册立了新后卫氏,卫氏因巫蛊之祸自尽,汉武帝离世后,群臣又追谥李夫人为孝武皇后,配祀武帝。除了废黜、被杀,其实还有皇后被害或者病逝后,皇帝新立皇后的事情。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影视剧《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乾隆继后那拉氏

正如乾隆帝的原配孝贤皇后富察氏离世后,乾隆帝又立那拉氏为皇后,我们便可以称富察氏为乾隆帝元后,那拉氏为乾隆帝继后,这在历史上是不鲜见的。

自周以后,历朝历代几乎都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也便是说由正妻所生年龄最长的儿子继承家业(若正妻无子,则可立诸庶子中年龄最长者),放之于皇室家庭,就是立皇后最年长的儿子为皇储,那如果出现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的情况,那该怎么选择呢?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不管是元后还是继后,她们所生的子女皆为嫡出子女,三代后,历朝皆子随母贵,比如汉武帝刘彻在早期只是父亲景帝诸子中次序靠后的一个庶子,但因为母亲王氏被提升为皇后,他的身份由庶转嫡,并且是嫡长子,遂拥有了合法的继承权。但放眼整个历史,几乎找不到皇帝要发愁在元后、继后皇子中择一建储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事情就真的被清朝的嘉庆皇帝遇到了。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年幼的永琰与时为令贵妃的生母魏氏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乾隆皇帝的十五阿哥永琰大婚,迎娶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之女喜塔腊氏为嫡福晋,七月十五,永琰的养母庆贵妃陆氏病逝,次年正月二十九,永琰的生母令皇贵妃魏氏逝世,连遭哀痛的永琰在那段岁月一定很难过,这一对新婚夫妻相偕相伴,走过了那段灰色时间。

乾隆五十一年,乾隆皇帝再次给儿子指了一位侧福晋,她是完颜家的女儿,可是她红颜薄命,数年后就逝世了,于是,乾隆帝将曾任爱女十公主侍读的礼部尚书恭阿拉之女钮祜禄氏指给儿子继任侧福晋。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画像

嘉庆元年,乾隆帝禅位给皇太子顒琰,嫡福晋喜塔腊氏被册立为皇后,侧福晋钮祜禄氏册立为贵妃。次年初,年仅38岁的皇后喜塔腊氏崩逝,嘉庆帝追谥她为孝淑皇后,就在同年五月,太上皇命贵妃钮祜禄氏继立中宫,先册立为皇贵妃,待孝淑皇后丧期满则继立之。

这位皇贵妃娘娘眼瞧着就要母仪天下了,可是公公乾隆帝偏偏就在乾隆四年崩逝,又一次守了两年的国丧后,钮祜禄氏终于正位中宫。从嘉庆帝迎娶喜塔腊氏到崩逝,两位正妻先后为他生育了三位嫡出皇子,分别是皇次子绵宁、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

  1. 皇次子绵宁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
  2. 皇三子绵恺 乾隆六十年六月二十二生
  3. 皇四子绵忻 嘉庆十年二月初九生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其实,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与之前历朝有着相当的区别,清朝并未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皇太极和顺治帝都是贵族会议推举产生,康熙帝和雍正帝都是先帝以遗诏的形式确立的继承权,雍正帝经历了激烈残酷的九王夺嫡,他对储位争夺有着相当大的忌惮和反感,为了杜绝储位之争,他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即皇帝生前不立太子,皇帝逝世后由大臣至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找到装着立储密旨的匣与皇帝近身保存的密旨对照,无误后宣读立储诏书。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延禧攻略》中秦岚饰演的富察皇后

这样,皇子和大臣在事前并不知道谁是储君,这样就杜绝了皇子与大臣之间的结党。但是,这并不代表清朝的皇帝就不想立嫡,就拿嘉庆帝的父亲乾隆帝来说,他在位初年,寄希望于皇后富察氏所生的二阿哥永琏和七阿哥永琮,但是这两位皇子皆不幸早夭,后来的十二阿哥永璂又因为继后之事失宠。到了乾隆三十八年,十七个儿子死的死、出继的出继、失宠的失宠,唯有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在侧,而永璇伤残、永璘幼小、永瑆又吝啬异常且无人君之像,故而只得立永琰为嗣。

乾隆帝自己没能享受到立嫡长子的荣耀,所以寄希望于儿子永琰,当得知儿子的嫡福晋喜塔腊氏诞育了绵宁后,乾隆帝心里非常高兴。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绵宁元妻钮祜禄氏

在嘉庆元年,乾隆帝亲自为孙儿绵宁选定了出身满洲镶黄旗的钮祜禄氏为嫡福晋,钮祜禄氏出身高贵,是清初重臣额亦都、遏必隆的后代,康熙帝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的同族宗亲,也是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的远房亲族,可谓是华贵无比。

乾隆帝的如此重视,而绵宁又是嘉庆初年嘉庆帝唯一长成的皇子,其实他的身份在当时已经是不言自明了,而且就在嘉庆四年,嘉庆帝秘密立储,册立皇次子绵宁的为皇太子。一切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嘉庆帝的心中似乎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和硕智亲王金印

不可否认的是,在嘉庆二十年甚至更晚一些之前,绵宁都是嘉庆帝属意的继承人,具体原因如下:

  1. 绵宁虽然是皇次子,但是諴贵妃在潜邸所生的长子早逝,绵宁是事实上的长子,母亲又是元妻嫡福晋喜塔腊氏,是当之无愧的嫡长子。
  2. 绵宁幼年和少年时很受乾隆帝的喜爱,作为相当长的时间里嘉庆帝唯一的儿子,他自然也是相当喜爱。
  3. 嘉庆帝对元妻孝淑皇后十分宠爱,一对少年夫妻相伴相扶,感情很深,孝淑皇后还没来得及享受几天皇后的荣耀就离世了,嘉庆帝心中必然是难过和惋惜,自然会对喜塔腊氏的儿子更加用心的培养。
  4. 绵宁的两任嫡福晋,元妻钮祜禄氏和继妻佟佳氏分别是乾隆帝和嘉庆帝亲自选的,都是系出名门的大家闺秀,两任皇帝对绵宁的重视不言而喻。
  5. 在天理教攻打紫禁城时,绵宁组织皇宫侍卫进行抵抗,并且亲自射杀了两名天理教徒,
    嘉庆帝回宫后,十分赞赏绵宁,将抵抗天理教进攻的首功冠在了他的身上,封之为和硕智亲王。尔后更是百般器重。

那既然如此,绵宁的储位那是铁稳啊,怎么会说嘉庆帝要做选择呢?其实,绵宁这位准储君到底怎么样,嘉庆帝心里是绝对有数的。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清《万国来朝图》局部

皇帝有三个儿子,长子则面貌凉薄,人且凡庸。第二子则广颊丰耳,人亦宽弘。第三子则最为颖悟,有文艺,年虽少而颇练达事务,皇帝最喜欢他也。—《同文汇考》

这段文字是李氏朝鲜派往北京的使节朴绮寿所写,时间是嘉庆二十二年春,乍一看这位使者说的不对啊,嘉庆帝在当时可是有四个儿子啊,但是在当时,如妃所生的皇五子绵愉年仅3岁,朴绮寿没见过或者没听过他的什么事的可能是有的,而从朴绮寿的描写来看,这里面的三子分别就是绵宁、绵恺和绵忻,前文已叙,嘉庆帝长子早逝,绵宁是事实上的长子。而且,李氏朝鲜深奉嫡长子继承制,嫡子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深受朝鲜文化影响的朴绮寿可能把三子的皇子齿序省去,而以其嫡出齿序论之,正好嘉庆帝有三个嫡子。

从朴绮寿的文字来看,他应该是亲眼见过绵宁和绵恺的,而绵忻有可能只是听闻却未能谋面,因为在三位皇子中,前两位都述说了样貌,绵忻却只说了才能和皇帝的喜爱。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道光帝画像

不得不说,朴绮寿眼光独到,从现在的道光帝画像来看,那可不就是一个面貌凉薄、庸碌无为小老头样,他的平庸在他的执政生涯中也是暴露无遗。朴绮寿对绵恺的描述只涉及外貌和性格,但对绵忻可就不一般了。

绵忻当时年仅12岁,朴绮寿却能说出他如此多的优点,还特意指出嘉庆帝对他的格外宠爱,可见绵忻的受宠是当时的朝野共识,至少朴绮寿在京师是听了不少这样的话。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瑞亲王绵忻书法

封皇三子绵恺为惇郡王。皇四子绵忻为瑞亲王。皇长孙奕纬为贝勒。 —《清仁宗实录》

在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嘉庆帝对子孙进行了一轮分封,继后嫡出的两位皇子,分别被封为郡王和亲王。帝制时代,礼仪尊卑秩序十分明确,可是嘉庆帝竟然做出了封四子为亲王而三子为郡王的事,这对一生循规蹈矩的嘉庆帝来说确实是一件怪事。但也从侧面证明了嘉庆帝很喜欢绵忻之事不是朴绮寿的讹传。

“琰圭,琰半以上,又半为瑑饰,诸侯有为不义,使者征之,执以为瑞节也。”—《周礼·春官·典瑞》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圭之尖锐为“琰”

在之前,笔者曾撰文述说乾隆帝继嫡子永璂的名字由来,证明在永璂刚出生时,乾隆帝对他是满怀期待的。今日,不妨再用此方法看看绵忻的封号,瑞,从玉,本义指一种信物,通常用玉制成,而古代象征王权、行政权的玉玺、官员印信大多都是用玉制成。在《周礼》中,嘉庆帝的名字“琰”与“瑞”并为征讨不义之象征,从小熟读古籍、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嘉庆帝又岂会随意指一个字给爱子呢?由此也可看出在当时嘉庆帝已经动了易储的心思。

如果有人说这是不是太缥缈了,那嘉庆帝撤出正大光明匾额后匣一事绝对是个力证嘉庆帝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时,没来得及留下遗言,而且群臣找不到嘉庆帝随身的那份立储密旨,就赶紧派人返回京城,通知留守皇宫的皇后钮祜禄氏并寻找在正大光明牌匾后的密旨,可是立储密旨依旧没有找到。

现存的史料中几乎都没有正面提及正大光明匾额后鐍匣被撤出一事,但是从当时皇后钮祜禄氏的表现来看,此事绝对实锤。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孝和睿皇后画像

二十五年八月,仁宗幸热河崩,后传旨令宣宗嗣位。—《清史稿•后妃传》

试想,如若当时在正大光明匾额后找到了立储密旨,何须皇后传旨?这样做既违背了祖训和家法,又容易引起祸端。

再试想,如果在懿旨传达后,立储密旨又找到了,上面写着的是其他皇子的名字,满朝文武、后妃嫔御、宗室诸王该怎么办?

但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清宣宗实录》

笔者初时想,皇后是后宫所有皇子公主的嫡母,不管谁即位,她都是铁打的皇太后,何况她立的又不是自己的儿子,如此大公无私应该是她深知嘉庆帝的心意才这样做的。而在钮祜禄氏下发的懿旨中有一句关键性的话:“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这更说明当时群臣根本没有找到立储密旨,不管是承德还是京城。

本月二十五日皇父圣躬不豫,至戌刻大渐。子臣震惊哀恸,五中摧裂,昏迷失据。维时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恭启鐍匣。有皇父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宁朱谕一纸。—《清宣宗实录》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承德外八庙,嘉庆帝北上热河时曾路过此地

我们姑且认为皇后钮祜禄氏确实是出于公心,为了稳定朝政才如此举措,但绵宁在接到懿旨后的举动更让人疑窦丛生。在给钮祜禄氏的回信中,绵宁竟然说在嘉庆帝驾崩当时大臣们就恭启鐍匣,要迎立他为皇帝,这可真是前后打脸啊。不仅如此,在《清史稿》中禧恩传和两位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传对此事也是完全不同,二大臣传记载与道光帝给继母的回信相同,但禧恩传的记载却与钮祜禄氏的懿旨相符,而道光帝主持编纂的《清仁宗实录》与自己给继母的回信也是一致的,言至于此,事已自明。

嘉庆帝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撤出正大光明牌匾后的鐍匣,这一点已经足以证明,他要易储。易储的对象毫无疑问正是瑞亲王绵忻。那为什么嘉庆帝没有重新写好立储密旨再把鐍匣放回去呢?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嘉庆帝画像

其实,嘉庆帝如此行事的最大可能就是他想继续观察观察,看看这几个儿子到底怎么样,因为嘉庆帝对自己的长寿信心满满。

将来朕七旬万寿时,著军机大臣存记。前一年提奏,不准各衙门复行恳请建设经坛,以杜繁文而崇实意。 —《清仁宗实录》

在嘉庆帝六十大寿时,群臣提议设立十三个经坛为嘉庆帝诵经祈福,嘉庆帝当时同意了,可是过完生日,大臣突然说这一个经坛就要赏银千两,这可让一生节俭的嘉庆帝不高兴了,但是过生日又不能责怪底下人的用心,就有了上端的一道谕旨。从这道谕旨来看,嘉庆帝对自己的长寿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还想着七十大寿呢?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嘉庆帝昌陵

此时的嘉庆帝不是盲目乐观,六十岁的人了,几乎没生过什么大病,父亲乾隆帝89岁崩逝,长兄(八哥)永璇现年76岁,次兄(十一哥)永瑆现年69岁。可是嘉庆帝万万没想到这六十大寿就是自己的最后一次生日。嘉庆帝猝崩之事被很多人演义为雷劈而死,但是根据清朝档案和史料记载,辽宁师范大学的清史学者喻大华教授推测,嘉庆帝应当死于在中暑和骑马后因大运动量导致多年隐伏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突然爆发。

既然嘉庆帝抱着想再观察观察的态度审视自己的几个儿子,自然也就没急着重新写好密旨,可惜历史没有给嘉庆帝这个机会,突然的离世使得他的易储计划被打断,清朝也在道光帝的带领下走向了深渊。

元后和继后都有儿子选谁继位?嘉庆帝一念之差和易储疑云

蔚鸾文章溯源说:笔者查询孝和睿皇后事迹时发现道光帝即位竟然是她传旨而立,深感奇怪,细加查询后经过整理和思索,遂作此文,至于孝和睿皇后为何“大公无私”,平台上有前辈大佬文章论证,在此不再赘述。欢迎文友指正,愿与文友探讨。

往期文章:

乾隆帝轻视继后的嫡子吗?对比他十三个兄弟的名字就不难发现真相

愉妃地位不低,乾隆帝又看中永琪,为什么她没有画像流传下来?

为传统的土壤播种为你留下回忆|白话清朝博采众长的皇后谥号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