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女強人——遼寧的李桂蓮

  20年前,遼寧省普蘭店市楊樹房鎮的李桂蓮,一個農村女人,因為“愛美”,“想穿漂亮衣服”,領著12個姐妹,東借西湊了3萬塊錢,招收了85名女工,從各家湊來了65臺縫紉機,創辦了楊樹房服裝廠。

  如今這家服裝小廠已發展成為擁有直屬成員企業40多家,員工7000多人,資產總值10億元,年綜合生產能力達1000多萬件(套)的大楊企業集團,產品遠銷海內外。


商界女強人——遼寧的李桂蓮


她的經歷


  1979年,帶領85名農家婦女創辦服裝廠。

  1993年,組建大楊企業集團公司,共有直屬企業42家,其中“三資”企業26家。

  20世紀90年代至今,先後榮獲全國最佳農民企業家、全國優秀女企業家、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範、中國鄉鎮企業等稱號。


遠大目標指引前行之路


  李桂蓮已經多次登上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不過,這位女富豪當初創業的時候卻只有一個念頭:“解決農民穿不上褲子的問題。”李桂蓮對20世紀50~60年代的中國農村仍有慘淡的記憶。“冬天,我的父親在田裡幹活,單褲上纏著草繩保暖。”半個世紀過去了,大連市中心最高檔的百貨商廈裡,李桂蓮擁有的品牌“創世”男裝均價已經賣到了8000元。

  李桂蓮自小是農民出身,3年自然災害的時候,父母帶著弟弟北上哈爾濱投親靠友,唯獨把她留在大連農村。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女兒身上生來就有非同一般的生存本領,父母才放心地留下了她。

  她自小就具有一種敢於同命運抗爭的性格,在農村,她帶領生產大隊的同志們一起渡過生活難關。後來,她成了大隊的生產書記,管生產、管思想、管計劃生育。農村裡來了上山下鄉的知青,領導們就派李桂蓮去管理這些下鄉勞動的知識青年。李桂蓮從小隻讀過4年書,這個個子不高、身體嬌柔的女人管理起知青來卻毫不遜色。當時認識她的人都說:“李桂蓮很有兩下子,她的性格一點也不小女子!”

  1979年正值中國改革之初。只念過4年書的李桂蓮卻已經做了8年生產大隊支部書記。在那個時侯,中國農村家庭擁有縫紉機的並不多,憑藉組織能力和領導力,李桂蓮把全村的65臺縫紉機和10多位技術比較“精湛”的女裁縫都拉了出來,又動員全村有興趣去做服裝的婦女報名參加她辦的服裝廠的招工考試。“有600多人報名,整整考了3天,像唱大戲一樣。”考試的題目是“在兩小時內做一件像樣的衣服”。3天以後,李桂蓮挑選出了85名“優秀工人”。後來,她們都成了大楊集團的“元老”。

  也許是因為窮怕了,李桂蓮很快就找到了生產致富的辦法。大連港口有從事貿易的地理優勢,很多日本與韓國商人來到這裡,將自己的服裝拿給當時加工費用很便宜的中國工廠加工製造。李桂蓮帶領自己的這些農民員工,幫當時大連一些國有工廠做他們不接的散單。

  當時的外商喜歡直接與服裝加工廠接洽,他們需要在技術上精密把關,在工藝上有更密切的交流。來到楊樹房的工廠,外商看見農民們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用簡陋的設備做衣服時立刻就皺起了眉頭……尤其是當他們看見那些工人的手上還沾滿了種菜時留下的土。然而李桂蓮卻很真誠、敏感,她馬上問:“你們有什麼不滿意嗎?”當她知道了原因以後,就在工廠門口放了水盆,讓工人們在進廠做工前把挖地瓜沾上土的手洗乾淨。

  曾經的往事總是一幕幕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在那樣的環境下,她走出了自己創業的第一步。這是一個普通小女子的堅韌,也是一個值得我們仰慕的榜樣。

  大楊集團副總裁劉文獻談起李桂蓮時說:“她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智慧程度卻很高。她每天都在學習,並且眼光非常獨到,都是和國際大師學習,一般的水平,她是看不上的。”

  細數她的合作伙伴,裡面有日本赫赫有名的青山集團,有意大利有名的GFT集團,後來又和阿瑪尼合作,這都是世界頂級的時裝廠商。

  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大楊集團以前瞻的眼光、雄厚的實力、戰略性的判斷成為大連乃至全國服裝產業的先行者。

  現在,大楊集團已經成為一個小小的“聯合國”,7名來自全球各地負責銷售和市場的外籍管理人員已經在大連的大楊集團辦公室上班,另外大楊集團還在海外聘用了30多名設計師和營銷人員。

  創建高檔服裝品牌的道路註定漫長而寂寞,但李桂蓮卻以自己的方式享受著這個過程。“每個客戶都是我們服裝的活廣告。如果一位男士穿上我們的西服很得體,我就是送,也一定讓他穿上;而有些不合適我們服裝風格的男士,哪怕他再怎麼想買我們的衣服,我也要想方設法勸他脫下來。”她說。

  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故事,這不是因為李桂蓮是一個農民,也不是因為她是一位女性,更不是因為她所擁有的鉅額財富,而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她帶領的大楊集團走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不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而且成為了中國一流的服裝企業。


商界女強人——遼寧的李桂蓮


李桂蓮賺錢智慧之:具有風險意識和超前意識


  一個企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其領導者若是沒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和超前意識,這樣的成績是萬萬不能取得的。李桂蓮就做到了這一點,並且比別人看得更準,下手更穩。

  建廠伊始,李桂蓮就立下了遠大目標:要跨出國門掙洋錢。“搞經營做買賣,眼睛不能只盯在國內市場上,要敢於參與國際競爭。”這在20世紀80年代初可是一個極其大膽的想法。

  1981年的春天,大連市一家大服裝廠廠長找到李桂蓮,說他們與一家美國公司簽訂了一個條絨西服合同,整裝由46塊面料組成,要求3天內拿出樣品,準備去西歐參加博覽會。如果3天拿不出樣品,這家美國公司不但會另選廠家,還要索賠。這對當時一個規模不大的服裝廠廠長來說,確實是一道難題。

  李桂蓮隱隱感覺到,加工這批高檔出口服裝,是她們小廠創信譽、擠進國際市場的一次難得的機會,她決心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可有位廠領導卻擔心地說:“這批西服別說幹,咱廠這些鄉巴佬連看也沒看到過!這不是冒險嗎?”李桂蓮則說:做這批西服要說冒險,主要是時間緊、技術質量要求高,但如果我們幹好了,一是可以鞏固與大連外貿方面的關係;二是可以一舉進入國際市場,更大的經濟效益在後面。那位廠領導被李桂蓮說服,立即著手組織人馬到大連拉布料,並立即投入生產。3天3夜,李桂蓮與幹部、工人吃在車間,幹在車間。第3天中午,400件樣品終於趕製出來了。

  當李桂蓮和技術人員趕到機場把樣品送到外商面前時,外商吃驚了。他對樣品很滿意,但不相信是農村小廠做出來的,所以當即退了機票,非要到廠裡親眼看一看不可。他來到廠裡,直奔車間,既不坐下,也不喝水,順著車間流水線逐道工序查看並撕破一件西服做破壞性試驗。最後滿意地笑了,連聲誇OK!OK!並當場拍板:16000件條絨西服全在這裡做。這時,小廠沸騰了,工人們回家拿出鞭炮放了起來。

  李桂蓮在客戶關係培育方面也具有十分超前的眼光,她懂得舍小利,向前看的深刻道理。大楊集團在歐洲的第一位客戶貝爾馬公司就是一個例子。

  貝爾馬公司是一家西班牙公司。1988年當大楊集團與他們合作的時候,貝爾馬公司的規模還很小,每年的服裝訂單隻有1萬件檔次較低的夾克衫。但由於這家公司是大楊集團在歐洲的第一家客戶,李桂蓮仍給予了高度重視。

  當有一次歐洲貨幣貶值,貝爾馬公司進口成本加大時,李桂蓮主動為其開發出可替代的國內面料,降低了對方的成本……這些措施不僅使貝爾馬公司發展成為歐洲一家重要的服裝進口商,而且使大楊集團與之長達10多年的合作關係更加牢靠,雙方已經成為了重要的長期合作伙伴關係。現在,貝爾馬公司每年給大楊集團的訂單增加到100多萬件。李桂蓮通過類似的方法,和20多家歐洲客戶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


李桂蓮賺錢智慧之:眼光放在全世界


  李桂蓮,一位從農村走出來的女性。從最早的縫紉互助組到現在上市公司的集團一把手,她創業將近30年了。在大的思路上,她絕不是一個小女人,她更懂得發展對於一個企業的深刻意義。

  多年出口服裝加工的經歷,10多年國際市場的闖蕩,李桂蓮的視野更加開闊,她帶領的企業也日益發展壯大。但是,她這時卻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辛辛苦苦生產的服裝,被外國老闆們縫上自己的牌子,到市場上賺取十幾倍、幾十倍的利潤,我們為什麼甘於為他人做嫁衣裳,為什麼不能創造自己的名牌?

  1996年1月,大楊集團在推出自己的服裝品牌“創世”一年之後,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服裝市場新聞發佈會。為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大楊集團先後在東北、華北的大中城市建立了28個服裝專賣店和連鎖店。“創世”牌服裝後來被消協評為質量信得過品牌,又被科委授予“中華服裝精品”稱號。

  1997年2月,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名優新產品(技術)博覽會上,來自中國的“創世”牌西服引起了評委和100多位服裝專家的注意,經過苛刻的評審,最後,他們毫不吝嗇地把一枚國際金獎給了這個品牌。

  大楊集團還在人民大會堂會議廳搭起T型臺,中外名模身著74種款式的女時裝、職業裝和晚禮服盡情表演。美國的著名黑人模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到過世界各地進行服裝表演,從來沒有這麼激動,大楊集團的女裝色彩和設計款式太貼近生活了,不但可用來表演,而且下了舞臺,也可在家裡和工作單位穿著。”

  闖蕩新世紀的國際市場,就必須有一個適應新經濟時代的企業經營團隊。從很早開始,李桂蓮就著手為組建大楊集團的“新生代”奔波。她不惜重金,招聘國內外的優秀管理、技術人才。她制定的用人標準是:招聘對象必須是30歲上下的複合型人才,到任後不配翻譯、司機,給的專車自己會開,與外商打交道會講外語,給的電腦自己會用。她要用這樣一批知識型、專業性的年輕人才組成新生代的經營團隊,一起闖蕩國際市場。如今,大楊集團已招聘了數十名優秀人才,擔任公司各部門及各分公司的領導。

  大楊集團不僅從意大利招聘來一名著名服裝工藝師,以意大利麵料、輔料、版型設計,創造創世品牌新形象,而且從日本聘來3名工藝師,進行新型服裝設計。

  “鮮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大地知道你心裡的每一個角落,甜蜜的夢啊誰都不會錯過,終於迎來今天這歡聚時刻……”這是李桂蓮最愛唱的歌。


李桂蓮帶給我們的經驗和啟示


  1.首先要給自己塑造一種性格,在困境中堅忍不拔、絕不認輸的性格。如果你的性格天生不是如此,那麼一定要記住這樣兩個字:堅持!

  2.做事情要具有超前的意識,機遇總是在來臨之前就已展露它的端倪,在這個時候抓住它,你才比別人更佔有成功的先機。

  3.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傑出者,因為時代變了,機遇也在不停地變化。所以在這個已經世界相通的時代,請把你的眼光放得更遠、更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