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方設法吃零食?遵循“二八原則”,平衡孩子的需求和營養

文/櫻子

編輯/櫻子

說到零食,相信很多家長有話要說,自家的孩子都特別愛吃零食,經常因為吃零食而影響到正餐的進食,而且,零食吃多了對身體也不好。

其實我們大人,都會在閒暇的時候吃點零食,就像看電影會點爆米花和可樂,成人都無法抵禦零食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

鄰居家壯壯是個特別愛吃零食的一個小孩子,父母會給他一星期五塊錢的零花錢,他都拿來買小零食了,有天買了包"辣條"被壯壯媽媽看到了,後來就嚴令制止孩子買零食了,還把零花錢都沒收了,這下壯壯可不幹了,大聲哭鬧著,和父母鬧了好幾天彆扭。

孩子想方設法吃零食?遵循“二八原則”,平衡孩子的需求和營養

壯壯媽後來說:"小孩子吃零食對身體又不好,還浪費錢。"引來了一大波有娃人士的認可,紛紛表示對於孩子吃零食這件事要"嚴防死守",絕對的杜絕。其實這樣絕對的做法,反而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匱乏感",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對於越得不到的東西就會越想得到,所以父母對零食的嚴防死守只會讓孩子對零食更加渴望,一旦出現了一個機會,就會出現"報復性"的進食。

孩子想方設法吃零食?遵循“二八原則”,平衡孩子的需求和營養

我表姐家的孩子就是這樣,表姐和表姐夫是比較嚴厲的人,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的,一點零食都不讓孩子碰,直到孩子初中住校了,一星期回去一次,父母管不著了,就開始放飛自我,各種辣條、薯片、漢堡、雞爪都不停,居然一個月吃胖了十幾斤,這讓表姐有點後悔,早知道就不這麼嚴格了。孩子表示現在一吃零食都停不下來,有點沒法控制自己的就是想吃。

其實這樣類似的事情在大人身上也會出現,有些人為什麼那麼愛吃油炸食品,飲料零食特別喜歡,有一部分來自於小時候的壓抑導致現在有些無法控制自己。

孩子想方設法吃零食?遵循“二八原則”,平衡孩子的需求和營養

由此可知,父母不讓孩子碰一點零食,也是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父母不讓孩子吃零食的後果

1、 對零食的需求增大

由於父母這樣"嚴防死守"的態度,讓孩子對零食產生"匱乏感",導致孩子對於零食的需求量就會增大,長大後這件事情就已經變成了一種心理上的執念,是基本無法輕易改正的,不單單當是吃零食,其實還有買玩具、買衣服等等,都會產生這種情況。正所謂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想方設法吃零食?遵循“二八原則”,平衡孩子的需求和營養

2、 和父母隔閡加深

當其他小朋友可以得到父母給的零食而自己不行的時候,孩子心理就會產生偏差,認為自己的父母並不愛自己,這群孩子可無法理解吃零食對身體不好這件事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的所作所為,只會和他們因為零食的事情發生爭吵,一旦爭吵過多,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容易產生隔閡,造成親子關係的不和睦。

孩子想方設法吃零食?遵循“二八原則”,平衡孩子的需求和營養

父母不願意孩子吃零食,多半是因為怕零食不健康,對孩子的身體不好,可孩子的運動量往往很大,這樣消耗身體的能量也對很多,這時候,只有正常的三餐是不夠的,因為孩子還沒到飯點就會餓,所以就需要點零食來補充自己的精力。

正所謂"堵不如疏",想要讓孩對零食正確看待,不暴飲暴食,父母就要遵循"二八原則",父母做到正確疏導和把控孩子吃零食。

什麼是"二八原則"?

二八原則在這裡的具體含義是指讓孩子的正常飲食與零食分別佔每日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八十和百分之二十,這有這樣的比例,才能同時滿足孩子的營養以及需求。

孩子想方設法吃零食?遵循“二八原則”,平衡孩子的需求和營養

那具體父母具體該怎麼做呢?

1、 主動給予

父母防著孩子吃零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害怕孩子吃的零食不夠健康,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這樣的"嚴防死守"不如父母主動提供,給予孩子零食,這樣還可以保證這些零食的質量。

父母可以選擇一些相對來說比較健康的零食,比如水果乾、堅果類的零食,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酸奶,父母也可以選擇自己在家用牛奶製作一些奶茶、雙皮奶之類的,這樣的零食孩子也愛吃,由父母經手的又可以保證健康,而且父母在面對孩子需求的時候,可以選擇種類多一點,量少一點,畢竟孩子的食量有限,這樣既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還讓孩子吃到了健康的零食。

孩子想方設法吃零食?遵循“二八原則”,平衡孩子的需求和營養

2、 限量供應

像像上文中提到的,要遵循"二八原則",讓孩子的零食攝入量為今天的百分之二十就足夠了,不可以過多,所以,這時候就要對孩子限量供應零食,尤其對於高糖分、高熱量的,父母應該適當的減少。

這樣既可以滿足孩子吃零食的願望,又能確保孩子的健康飲食,等到孩子長大之後,家長也可以逐漸給孩子分析不健康零食的危害,這時候孩子也更容易接受。親子間也會相互尊重。

孩子想方設法吃零食?遵循“二八原則”,平衡孩子的需求和營養

3、 瞭解零食成分

零食的包裝外面都有食品成分表,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了解,一起學習其中的成分,然後用科學嚴謹的態度給孩子分析這些零食的營養價值,曉以利弊,這比光靠嘴說更能說服孩子。

採取這種嚴謹、科學的態度,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切實的瞭解每種零食中的具體成分,也能讓孩子養成根據事實選擇零食的習慣,時間一久孩子也會形成健康習慣,拒絕不健康的零食。

孩子想方設法吃零食?遵循“二八原則”,平衡孩子的需求和營養

零食對於孩子的吸引力不可小覷,其實作為80後、90後的我們可能也深有感觸,事實上我們也確切的知道的,吃零食滿足的不僅是"口腹之慾",更多時候吃的是一種心情。

試想一下,當你也吃到了別的孩子能吃到的零食,那種心心念唸的感覺被滿足時,你體會更多的不一定是零食的味道,是被滿足的快感。

所以,在吃零食這件事上,家長沒必要嚴防死守,讓孩子適當的嘗試,換回的可能是他被滿足後的自信以及更加的自律。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如果你喜歡這類文章,請關注我@櫻子說育兒 ,持續與您分享育兒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