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城市慢跑者筆記(4)

題記:在一個近800萬人口的城市裡,我是一個“孤獨的城市慢跑者”,近一個月的城市慢跑中,幾乎沒遇到過像我一樣的城市街跑者。

基於城市慢跑的減肥、健身、快樂、低碳等等益處,我決定寫一個系列筆記,以帶動更多的市民們慢慢地跑起來、跑起來,跑出一個個健康的身體,跑出一座健康的城市。

孤獨的城市慢跑者筆記(4)


孤獨的城市慢跑者筆記(4)


4.健身的境界:療、養、健、塑

有病忌醫,是健康、人生的大忌諱!

有些人總是相信自己、相信經驗、相信民間驗方、遊醫什麼地,往往是自討苦吃。

真正的神醫在於“治未病”,防患於未然。

傳說春秋時期名醫扁鵲聞名天下。魏文王曾求教於扁鵲,問:“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答:“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魏王不解地說:“為什麼?”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大哥能預測未來,問體知命,就下藥剷除了病根,但他的醫術難被大家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症狀還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之時,二哥就能藥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之時。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

人,食五穀生百病,天下無疾,只是一種理想。生病就要求醫,這是維護健康的首要之事——本來是排在末位的,但絕大多數人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少有懂得“治未病”道理的,因此筆者所領悟的“健身四要訣”把“療”放在第一位。

譬如我自己,半月板三度撕裂後,才想到要去做手術,要徹底治癒。其實,在此前兩年,半月板二度撕裂過,醫生建議“住院治療”,我心裡想:“哪有時間!”等到再次受損傷,三度撕裂時,只有向“扁鵲”求救了!

治療之後,緊接著就是“養”:養病、養生,休息、療養、滋補。所謂“小病小養,大病大養,沒病照養”。信奉養能保健、養能健身、養能延年益壽的大有人在,比比皆是。病後恢復期,注意養生,理所當然。我半月板撕裂做了一個關節鏡微創手術就養了10個月,但並沒能痊癒——至少是沒能回覆如前。不得不採取鍛鍊方式來促進復原。養病療傷期間,我感覺到“養”重在維護、保持,或者逐漸向好,但會遇到“天花板”,好到一定程度就上不了。例如,你注重養生,可以防止脂肪積累出現大肚皮,甚至可能細腰縮腹,但是絕對不會養出八塊腹肌。腹肌必須鍛鍊、健身、健美才會出現!養,能守成。

養解決不了的問題——把健康推上一個新層次——就要靠“健”來解決,健,包括保健、健身運動,主要是鍛鍊。鍛鍊肌肉、鍛鍊肺活量、鍛鍊心臟,循環系統、運動系統、神經系統都可以通過鍛鍊提升。要強身健體,貴在鍛鍊,必須鍛鍊。打個粗鄙的比方:圈養的豬可以很肥,但永遠也成不了野豬,野豬的滿身橫肉一定是跑出來的!試問:有哪位健美先生、健美小姐的肌肉是“療”、“養”出來的呢?

健美,是高於健康的一種境界,是健康之上的最求,是一種藝術境界。僅僅靠一般的鍛鍊難以達到,需要“塑形”,塑形,不是跑跑步、遊游泳就可能的,需要健身教練的指導,需要健身房的磨鍊,需要一個部位一個部位、一塊肌肉一塊肌肉地練習,我可以想象,但不是我的理想了,那是小青年們的追求。

在“療、養、健、塑”四種保健層次之上還有沒有更高的境界呢?傳聞是有的,傳聞中這種境界還很適合中年、老年甚至暮年的人們,據說能:“吐納天地,天人合一”,是道家的養生至高境界。傳說陽壽800歲的彭祖,不知所終的老子都是練功練就的。我只是跑跑步不奢望800歲,不奢談老子。我猜想,健身一定還有比“療、養、健、塑”更高的境界,只是我功力遠遠不夠,感悟不到而已。

但願人間長無病,人人練得彭祖壽!


孤獨的城市慢跑者筆記(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