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形自走提款機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說我想幹,老天你說啥?

李白,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詩仙】,他的詩歌天馬行空,浪漫不羈,留下無數千古佳句。

李白遍遊中國,號稱人形自走提款機,走哪兒都有人塞盤纏,不缺!曾多次接濟過得苦哈哈的杜甫,簡直讓杜甫羨慕嫉妒得很!

但就他本人而言,詩歌和遠遊其實只能算附屬產品,他的畢生宏願還是他【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出入朝廷,位居高位,這和那時所有的讀書人並沒有不同。

讀書人誰不想出人頭地,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充分展現李白的雄心壯志,但是我們如今瞭解李白都是因為他的詩歌,而絕不是他的宦海履歷。

那是因為,李白那大大的理想,可以用悲劇來形容,如果說李白的詩歌是神仙下凡,那他的宦海生涯簡直就是莫名其妙。


讓人形自走提款機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說我想幹,老天你說啥?


按理說,李白名氣很大,而又生活在開元、天寶年間,在安史之亂前,這是出了名的大唐盛世。實力空前強大,唐玄宗那時還算一代明主,環境相對開明,可以說機會無限。

為何還會出現李白這樣的奇葩?詩仙這麼委屈,皇帝陛下知道嗎?

第一次錯過:中國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開元十三年,25歲的李白,單槍匹馬走出四川,開始追尋他心中的報國理想,我要為人民服務!所謂千里江陵一日還,就是那時李白心態的展現,充滿年輕人的朝氣和大膽。

在離開四川之前,李白已經在本地官署那裡幹過一段時間的幕僚,還受到上級的盛讚,在他看來,前途一片大好,自己厲害的不得了!

所以李白離開四川后,並沒有去走當時讀書人應該走的路:科舉!


讓人形自走提款機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說我想幹,老天你說啥?


李白向來看不起科舉,或者說,看不起其他同類人。李白選擇遊歷中國,仿照古代隱士,出沒山間大海,搞得自己神秘兮兮。

他希望自己的名聲得到當權者的欣賞,走所謂【終南捷徑】,繞過科舉,以隱士的身份,得到舉薦並重用。

比如諸葛亮!

這是李白自己選擇的路,也是他丟失的第一個機會。

可惜李白不清楚,皇帝陛下還不知道有李白這號人物。四川的那份履歷實在太遠太小。


讓人形自走提款機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說我想幹,老天你說啥?


第二次:我娶了個老婆,捨不得這個家

到了第二年,李白結婚娶妻,老婆是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這是了不得的關係和門路,將孫女嫁給一介布衣,也得虧老宰相開明。

可是李白幹啥?在這地方就地隱居了,種地,讀書,一隱居就是十年沒挪窩。


讓人形自走提款機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說我想幹,老天你說啥?

要知道,那一年王昌齡剛剛進士及第,張九齡、賀知章、崔宗之、高適剛剛走入仕途。李白還可以憑藉老丈人家關係彎道超車的。

這是李白的第二個機會。

第三次:不合群,你不喜歡我,我不喜歡你,那就這樣吧

到了開元二十三年,李白終於在家蹲不住,開始第二次離家遠遊,這一次李白出遊終於走對方向。他朝北去,先後在太原結識郭子儀,在長安結識玉真公主、崔宗之等等名士要員。

另一方面,李白似乎也有點開竅,屢次通過這些要員的關係向唐玄宗提交稱頌文章,比如《明堂賦》,說實在,有些媚,但是效果挺好,唐玄宗終於注意到江湖上還有李白這號人物。

到天寶元年,42歲的李白,憑藉積累的人脈和長期進獻各種文章,撈/到翰林供奉位子,給皇帝老闆寫寫文章,陪他讀讀書。這是一個閒職,但卻是進身之階,刷資歷的地方。

李白畢竟沒有參加科舉,要想名正言順的去為人民服務,要想服眾,這份資歷必不可少。


讓人形自走提款機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說我想幹,老天你說啥?

科舉才是文臣認可的標準

但李白不這麼想,這和他的遠大理想,保境安民的抱負差太遠。

李白想的是當家做主,直接實現自己心中的藍圖,建功立業。這和他的詩歌一樣,想法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顯然不可能。

於是上班表現越來越差,酗酒早退經常發生,在宮中聲名狼藉,

讓高力士脫靴的典故簡直家喻戶曉。唐玄宗儘管欣賞李白的文采,可文采畢竟不能當飯吃。

日益難過的李白,被迫自請出宮。這是李白的第三個機會,正常情況下,這也是最後一個機會,畢竟李白年紀很大了。

第四次:那是機會嗎?我不知道

李白似乎也清楚自己的結局,從那時起,李白又開始第三次毫無目的的長期遠遊,詩句也充滿苦恨的色彩,沒有年輕時張揚。但上天也不忍掩埋這樣一位【詩仙】。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前文講過,他結識大將郭子儀。此時的大唐,勤王的口號喊得震天響,這是李白寶貴的出頭機會,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

畢竟李白平生自詡漢飛將軍李廣之後, 秉先祖遺風,“ 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


讓人形自走提款機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說我想幹,老天你說啥?

廬山好


李白又在幹啥呢?他沒有想過主動去做什麼,只是帶著老婆到處躲避戰亂,最後索性隱居廬山

如果說,為了老婆家庭這還可以理解,那接下來李白的決定就真的充分展現他的某些方面低能。

次年,永王李璘以平亂為名,在江陵起兵,邀請李白參加幕府,成為參謀人員。

李白竟然接受邀請!要知道,此時李亨已經稱帝,稱唐肅宗,永王李璘無召起兵,那可是造反啊!

結果可想而知,永王李璘迅速兵敗被殺,李白收到牽連,先是下獄,然後憑藉人脈免死,發配到貴州,只能說好歹離老家近了些。

這是李白錯過的第四次機會,此時李白已經快六十了。

讓人形自走提款機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說我想幹,老天你說啥?

後來的李白已經沒有可能,長期輾轉在長江中下游一帶,寫寫文章,看看老朋友,也算過得逍遙,但以當時讀書人成功標準來看,李白顯然只能算一個社會失敗人士。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聽到李光弼要率軍討伐安史之亂的餘孽時,李白還曾上書請求隨軍出征報國,唐代宗也準備給李白一個左拾遺的位子,希望這位名人好好為國家效力。

李白很高興,高興地生了病,重病,難以出行,次年病逝,享年六十二歲。

縱觀李白一生,自25歲離開四川,到62歲病逝,漫長的37年裡,他始終在尋找施展才能,匡扶天下的機會。

但結局可以說備受挫折,在朝堂事業上一無所成。李白的理想事業悲劇怪誰?數數他自己錯過的機會就知道,有點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