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形自走提款机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说我想干,老天你说啥?

李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诗仙】,他的诗歌天马行空,浪漫不羁,留下无数千古佳句。

李白遍游中国,号称人形自走提款机,走哪儿都有人塞盘缠,不缺!曾多次接济过得苦哈哈的杜甫,简直让杜甫羡慕嫉妒得很!

但就他本人而言,诗歌和远游其实只能算附属产品,他的毕生宏愿还是他【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出入朝廷,位居高位,这和那时所有的读书人并没有不同。

读书人谁不想出人头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充分展现李白的雄心壮志,但是我们如今了解李白都是因为他的诗歌,而绝不是他的宦海履历。

那是因为,李白那大大的理想,可以用悲剧来形容,如果说李白的诗歌是神仙下凡,那他的宦海生涯简直就是莫名其妙。


让人形自走提款机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说我想干,老天你说啥?


按理说,李白名气很大,而又生活在开元、天宝年间,在安史之乱前,这是出了名的大唐盛世。实力空前强大,唐玄宗那时还算一代明主,环境相对开明,可以说机会无限。

为何还会出现李白这样的奇葩?诗仙这么委屈,皇帝陛下知道吗?

第一次错过:中国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单枪匹马走出四川,开始追寻他心中的报国理想,我要为人民服务!所谓千里江陵一日还,就是那时李白心态的展现,充满年轻人的朝气和大胆。

在离开四川之前,李白已经在本地官署那里干过一段时间的幕僚,还受到上级的盛赞,在他看来,前途一片大好,自己厉害的不得了!

所以李白离开四川后,并没有去走当时读书人应该走的路:科举!


让人形自走提款机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说我想干,老天你说啥?


李白向来看不起科举,或者说,看不起其他同类人。李白选择游历中国,仿照古代隐士,出没山间大海,搞得自己神秘兮兮。

他希望自己的名声得到当权者的欣赏,走所谓【终南捷径】,绕过科举,以隐士的身份,得到举荐并重用。

比如诸葛亮!

这是李白自己选择的路,也是他丢失的第一个机会。

可惜李白不清楚,皇帝陛下还不知道有李白这号人物。四川的那份履历实在太远太小。


让人形自走提款机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说我想干,老天你说啥?


第二次:我娶了个老婆,舍不得这个家

到了第二年,李白结婚娶妻,老婆是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这是了不得的关系和门路,将孙女嫁给一介布衣,也得亏老宰相开明。

可是李白干啥?在这地方就地隐居了,种地,读书,一隐居就是十年没挪窝。


让人形自走提款机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说我想干,老天你说啥?

要知道,那一年王昌龄刚刚进士及第,张九龄、贺知章、崔宗之、高适刚刚走入仕途。李白还可以凭借老丈人家关系弯道超车的。

这是李白的第二个机会。

第三次:不合群,你不喜欢我,我不喜欢你,那就这样吧

到了开元二十三年,李白终于在家蹲不住,开始第二次离家远游,这一次李白出游终于走对方向。他朝北去,先后在太原结识郭子仪,在长安结识玉真公主、崔宗之等等名士要员。

另一方面,李白似乎也有点开窍,屡次通过这些要员的关系向唐玄宗提交称颂文章,比如《明堂赋》,说实在,有些媚,但是效果挺好,唐玄宗终于注意到江湖上还有李白这号人物。

到天宝元年,42岁的李白,凭借积累的人脉和长期进献各种文章,捞/到翰林供奉位子,给皇帝老板写写文章,陪他读读书。这是一个闲职,但却是进身之阶,刷资历的地方。

李白毕竟没有参加科举,要想名正言顺的去为人民服务,要想服众,这份资历必不可少。


让人形自走提款机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说我想干,老天你说啥?

科举才是文臣认可的标准

但李白不这么想,这和他的远大理想,保境安民的抱负差太远。

李白想的是当家做主,直接实现自己心中的蓝图,建功立业。这和他的诗歌一样,想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显然不可能。

于是上班表现越来越差,酗酒早退经常发生,在宫中声名狼藉,

让高力士脱靴的典故简直家喻户晓。唐玄宗尽管欣赏李白的文采,可文采毕竟不能当饭吃。

日益难过的李白,被迫自请出宫。这是李白的第三个机会,正常情况下,这也是最后一个机会,毕竟李白年纪很大了。

第四次:那是机会吗?我不知道

李白似乎也清楚自己的结局,从那时起,李白又开始第三次毫无目的的长期远游,诗句也充满苦恨的色彩,没有年轻时张扬。但上天也不忍掩埋这样一位【诗仙】。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前文讲过,他结识大将郭子仪。此时的大唐,勤王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这是李白宝贵的出头机会,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毕竟李白平生自诩汉飞将军李广之后, 秉先祖遗风,“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让人形自走提款机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说我想干,老天你说啥?

庐山好


李白又在干啥呢?他没有想过主动去做什么,只是带着老婆到处躲避战乱,最后索性隐居庐山

如果说,为了老婆家庭这还可以理解,那接下来李白的决定就真的充分展现他的某些方面低能。

次年,永王李璘以平乱为名,在江陵起兵,邀请李白参加幕府,成为参谋人员。

李白竟然接受邀请!要知道,此时李亨已经称帝,称唐肃宗,永王李璘无召起兵,那可是造反啊!

结果可想而知,永王李璘迅速兵败被杀,李白收到牵连,先是下狱,然后凭借人脉免死,发配到贵州,只能说好歹离老家近了些。

这是李白错过的第四次机会,此时李白已经快六十了。

让人形自走提款机李白都碰壁的工作,李白说我想干,老天你说啥?

后来的李白已经没有可能,长期辗转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写写文章,看看老朋友,也算过得逍遥,但以当时读书人成功标准来看,李白显然只能算一个社会失败人士。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听到李光弼要率军讨伐安史之乱的余孽时,李白还曾上书请求随军出征报国,唐代宗也准备给李白一个左拾遗的位子,希望这位名人好好为国家效力。

李白很高兴,高兴地生了病,重病,难以出行,次年病逝,享年六十二岁。

纵观李白一生,自25岁离开四川,到62岁病逝,漫长的37年里,他始终在寻找施展才能,匡扶天下的机会。

但结局可以说备受挫折,在朝堂事业上一无所成。李白的理想事业悲剧怪谁?数数他自己错过的机会就知道,有点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