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認錯,不會失去尊嚴;愛的教育,要用行動表達

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有自尊心。如果父母錯怪了孩子,父母就應當向孩子道個歉。這沒有什麼面子問題,而是父母的素養問題。有素養的家庭,父母和子女應該是平等互敬的。

有父母說:向孩子認錯,這個臉我可真拉不下來,再說,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他就得聽我的。有這種觀念的父母就應該改變一下自己了,因為你這種觀念比較“老”,已經過時了。現在的孩子一進校門,老師教育他們的就是平等友愛的思想。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父母對孩子的一份情、一份愛,他們都能領會到。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愛。孩子感受父母的愛是最純真的,沒有高貴、低賤之分,沒有富貴、貧窮之別,在孩子的眼裡只有父母才是最親近 ,唯一可以依靠的人,沒有孩子因為父母的貧窮而嫌棄父母,這就是孩子對父母的愛。

向孩子認錯,不會失去尊嚴;愛的教育,要用行動表達

所以,父母應該用真心去愛孩子,用愛去教育孩子。不要把愛只是掛在嘴裡,愛的教育要用行動來表達。

01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身為父母,在知道自己錯怪孩子時能及時認錯,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真誠和尊重。在這樣平等相處的家庭氛圍裡,孩子與父母之間就不會有隔閡,更會傾聽父母的話。

父母可不要小看“對不起”、“我的不對”等這些簡單的話語,對於孩子們來說這可是最大的心靈安慰,他們會從內心感覺到“父母真好”。

向孩子認錯,不會失去尊嚴;愛的教育,要用行動表達

其實,父母就應該大度一點,以身作則,知錯就改。錯了向孩子主動道個歉,輕輕鬆鬆、快快樂樂,即解決爭端,又避免了賭氣,還能夠給孩子樹立一個寬容的形象。不用說,這樣的父母肯定受孩子的愛戴。

與孩子建立起朋友關係,不是掛在嘴邊的,而是出自真心的。不要覺得孩子小,孩子有時也能看出父母的錯誤。當孩子指出父母的錯誤時,就要謙虛接受。如果父母以為孩子指出自己的錯誤,是挑戰了父母的權威,給予拒絕和否認,甚至指責孩子說“這是大人的事不用你們孩子管”,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很委屈,就不會把你當朋友,再不會把心裡話都告訴你。

向孩子認錯,不會失去尊嚴;愛的教育,要用行動表達

一個勇於認錯的父母,不會失去尊嚴,更受孩子的尊敬。孩子們都會為擁有這樣的父母而感到驕傲和幸福!

02

鬼谷子說:“用於人,則空往,而實來。”意思是,僅僅用語言讚美使對方打開心扉只是一方面,還要拿出誠意使對方感動。

父母與孩子交往僅僅用語言讚美只是親子關係的一個方面,還要拿出誠實和實際行動使孩子們感動。

與孩子相處,也要講誠信。以誠待人,以信取人,這也是傳統美德。推心置腹,才能使人信服。

向孩子認錯,不會失去尊嚴;愛的教育,要用行動表達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其他人無法取代的。做父母的要時時事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那麼怎樣才能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呢?

一是父母要起表率的作用。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強,千萬不要低估孩子這方面的能力。所以父母平常處世、待人接物這些方面一定要給孩子做榜樣,傳遞正能量,讓孩子潛移默化的都是積極向上,陽光燦爛的的東西。

二是要給孩子講道理,以理服人。孩子貪玩調皮是天性,不要站在大人的高度去評判對錯。換個位置想一想,然後給孩子講道理,引導孩子認識錯誤,並加以改正。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向孩子認錯,不會失去尊嚴;愛的教育,要用行動表達

三是與孩子講話要溫和,注意措辭,語氣恰當。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人都愛聽好話,孩子也一樣。當孩子犯錯後,其實孩子本身也意識到錯誤了,心裡還有一種恐懼,這時,家長一定要冷靜,千萬不要大聲的吼罵孩子。用溫和的語言批評孩子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手機掉到地上摔破了,孩子心裡本身就很難過,如果父母又大聲的責罵孩子,孩子的心理就會受到二次傷害,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用心平氣和的話批評孩子,孩子不但樂於接受,還會心懷感恩。

03

小結:教育孩子說難也不難,關鍵在於父母的重視。父母給予孩子大愛,孩子就會深明大義。

向孩子認錯,不會失去尊嚴;愛的教育,要用行動表達

愛孩子絕不是“溺愛”孩子,一味的沒有底線的寵孩子。

父母向孩子認錯和道歉是在向孩子展示知錯就改的高尚品格,更好地培養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愛的主弦,孩子就會茁壯健康地成長!

參考書目

《鬼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