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四合院:戰略的能量—從1到10,你給自己打幾分?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擁有好戰略,才叫好公司。然而,何為好戰略?


其實,企業戰略,也有層級;不同層面戰略所呈現的能量,天差地別。


藉助如下卡片,我們一起走進“戰略的能量”專題討論。




【戰略的能量】


10. 理想戰略:大道至簡,豁然開朗,三分鐘表述,眼睛一亮

9. 卓越戰略:能激發團隊的大我,有強有力戰略機制,團隊激情燃燒

8. 優秀戰略:敢為天下先,戰略簡明扼要,二流團隊能成就一流業績

7. 優良戰略:有重要創新,能夠激勵團隊,與大我略有吻合

6. 良好戰略:少有創新,若堅定執行,也能達成大部分目標

5. 較好戰略:有詳細執行計劃,有相應資源配置,但對團隊期望過高

4. 普通戰略:有粗略的路徑,但沒有戰略機制,因而沒有動力

3. 較差戰略:有數據,無分析;有方向,無路徑

2. 很差戰略:面面俱到,卻沒有深刻洞察,沒有可行性

1. 糟糕戰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很多公司有詳細的戰略執行計劃,也有相應的資源配置,但內在動力不夠;很多公司有好的戰略想法和目標,但團隊執行不夠……


如何將戰略的能量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需要機制。一個粘粘的雪球,一個長長的雪坡,在山腳就可以期待一場暴風雪。雪球的滾動,就是機制。如果沒有機制,就得平推雪堆。平推雪堆很吃力,稍微用力不對或團隊協調不好,雪堆就會散開。許多企業的運行正是如此。


雪球如何能開始自己滾動?


自己堆雪堆,多半是堆成半圓,即便堆成“金字塔”,仍是半圓。此時,需要與另一個半圓——客戶,擁抱在一起,才能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圓,滾動起來。


致良知四合院:戰略的能量—從1到10,你給自己打幾分?


戰略最根本的力量來自於“機制”。機制轉動起來,會激發人們心中的大我。大我被激發,越幹越起勁。


每個人心中都擁有無盡寶藏。大我中至少包含著兩樣東西:能量和智慧。智慧就是洞察力,洞察問題的本質與商業邏輯。


許多企業的戰略,只有1分、2分或3分,因為戰略本身就存在結構性缺陷或前提有誤。例如人們通常認為熟人之間做生意比較簡單,事實恰恰相反,熟人之間做生意反而較難。


比如社群電商,這麼好的生意為什麼做起來如此的難?因為“撞到了牆上”。


我們誰都與錢財沒仇,它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同時要保持一份警惕。同學、朋友、親人間,一起做事、互相幫助固然沒有問題,但如果以不恰當的方式介入錢財,就很容易感到受傷。


當看不清前提、假設或邏輯時,在上面建立的雪球也不會堅實地滾動起來。


優良的機制建立時,就不會過度期待團隊發揮作用。比如今天要上房頂,如果有梯子,誰都能爬上去;如果沒有,只能依靠一個掌握十八般武藝、甚至一跳三米高的人來達到目的。


許多企業反映,戰略制定出來了,但團隊執行不夠。其實,這是因為戰略不夠好,才期待一流的團隊來執行;若是一流的戰略,二流團隊也能做出一流業績。


戰略本身,就在考驗人們的洞察力與智慧。好的戰略會激發人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激發人們心中的大我,讓普通人也能做出不普通的事。所以,建立起激發大我的機制,才能真正使戰略落地。


戰略升級

如何突破惰性與慣性


任何組織都存在極大的惰性或慣性,如果“硬著陸”,不換思想就換人(不改變思想就把人撤掉),難免傷人。短期內好像確實做了一些事情,但企業底子、根子並沒有改變。


當然,可藉助外力,比如疫情,或是行業突然的結構性改革。也就是,藉助外部支點、槓桿來撬動。如果沒有外力助推企業克服惰性與慣性,要想實現轉型,基本轉不過去。就像人到中年,改變固有的習性極其艱難。


致良知四合院:戰略的能量—從1到10,你給自己打幾分?


百日成長計劃的“七人小組制”,就是對治人的惰性,形成你追我趕、互幫互助的正能量場,小組成員共同成長。


孟加拉國尤努斯教授創辦了窮人銀行,他最後得出結論:窮人的信用最高。2008年金融危機,在世界金融業哀鴻遍野的大背景下,孟加拉國格萊珉銀行(9%的股東都是窮人)的經營指標卻保持在相當高的位置。


在這樣的全球形勢下,經營還能如此穩定,要歸功於機制——小組制機制。


窮人想編竹凳到街上賣,需要從高利貸者手中貸款購買竹子,編織好竹凳交給高利貸者還貸。因為高利貸者的盤剝,想購買原材料就又沒了錢,就要借大約1美元。其實,只要不到1美元,窮人的生意就能轉起來。但窮人沒有,也沒有人敢借給他。


對此,尤努斯提出建立小組。五人一組,假設每人一個月還1美元,五個人一個月還5美元。五人一組,如果有一、兩個還不上,其他人也可以幫忙。


小組中,大家會擁有一份榮耀感、成就感:兄弟幾個互相幫忙,這個月你還不上我幫你,下個月我還不上你幫我。無形之中,喚醒了大家心中的大我。當大我鏈接起來時,每個小組的信用都比個人單獨時的信用高出幾個臺階。如此,銀行壞賬沒有了,整個經營效率自然好了起來。再加上,尤努斯教授將一些窮人變成公司股東。機制、良性循環就建立了起來。


本質上,要創造性地創造出某種機制。


致良知四合院:戰略的能量—從1到10,你給自己打幾分?


多年之前《哈佛商業評論》上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家專門經營瓷磚的企業,成立30年,員工激情衰退,能用的辦法都用了,也無法激起大家心中的激情。


這時,出臺了一個客戶政策:讓客戶減免付款。一車貨交給客戶,客戶有權力決定減少甚至免於付款,只要客戶說出理由。比如,10萬美元的貨給客戶送到了,客戶說只能付8萬,然後在紙條上寫下理由:因為司機抽菸。


試想,當這樣一張寫有客戶反饋的紙條帶回去,會給內部員工帶來怎樣的衝擊?


有人擔心可能會有客戶佔便宜,這種情況當然會有。但是,當我們選擇相信一個人時,多數人會表現出值得信任的樣子。當選擇信任他人時,就激發出他人值得被信任、被託付的大我。因而多數人表現出的比我們想象中更值得信任。


這項政策執行最後的結果是,產品最終銷售價格比市場平均價格還高6%。這就是藉助客戶的力量:原先企業內部“玩不轉”的事情,請客戶來幫忙完成。


當讓客戶真正說話算數時,會發現客戶中原來蘊藏著這麼大的力量。


“讓客戶說話算數”的機制建立起來,將推動優秀企業再上新臺階,不太好的企業也將被整合或變成真正規範的企業。一切,只需調動客戶的力量。


每個人心中擁有無盡寶藏,其中,大我是寶藏,動力、能量、智慧等等都是寶藏。通過明心淨心,通過機制設計,開發人們心中的寶藏,每一個戰略都可以充滿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