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泉龍母宮:狸貓換太子中宮女成龍母,20多噸玉雕像成鎮宮之寶

一畝泉位於河北省保定市的西北方,原來歸屬滿城縣(現改為滿城區),後來又劃歸至競秀區。因“萬泉湧出,匯於一池,池闊一畝”而得名一畝泉。此處早在西漢年間即見於史書記載,《西漢·地理書》載“北平縣(即今滿城)有盧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此水為“泉頭水”。一畝泉是保定母親河府河的源頭,保定“上谷八景”之一的“雞水環清”即出於此。直到解放前,它都維護著保定至天津的航運通暢,又使沿途農田得到灌溉。

一畝泉龍母宮:狸貓換太子中宮女成龍母,20多噸玉雕像成鎮宮之寶

一畝泉龍母宮的來世與今生

一畝泉龍母宮:狸貓換太子中宮女成龍母,20多噸玉雕像成鎮宮之寶

龍母宮就建在一畝泉的北側,龍母宮的始建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建於公元1023年(下面說到“龍母”的身世時會有交代);另一種說法是始建於明代中葉。1958年時,龍母宮遭到徹底毀壞,所有房屋建築等蕩然無存。2009年時,龍母宮在原址得以重建,整體規模比以前更加宏大。

一畝泉龍母宮:狸貓換太子中宮女成龍母,20多噸玉雕像成鎮宮之寶

如今的龍母宮作為道教廟宇,就其規模而言,在保定地區來說也算得上數一數二了。主殿龍母殿供奉著龍母,兩側配殿分別為三星殿和財神殿。三星殿供奉著福、祿、壽三星;財神殿供奉文財神比干、武財神趙公明元帥和關聖帝君。有趣的是,這座龍母宮內有“兩奇”——

第一“奇”,就是裡面供奉的“龍母”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理所當然應該就是“龍王的母親”,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狸貓換太子”及京劇《打龍袍》中救下仁宗皇帝的宮女寇珠(寇承御)。據說仁宗皇帝為感謝其捨身救命之恩,尊其為“龍(皇帝亦為真龍天子)母”。因為寇珠是保州(今保定)人,所以就把觀宇建在保定了——此為龍母宮始建於公元1023年(仁宗登基次年)之佐證吧!這恐怕在全國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了!

一畝泉龍母宮:狸貓換太子中宮女成龍母,20多噸玉雕像成鎮宮之寶

第二“奇”,就是龍母宮主殿供奉的這尊瑞相端莊、慈眉善目的龍母雕像既非泥塑,也非木刻,而是由20多噸的岫玉雕刻而成;無獨有偶,出土於滿城漢墓的金縷玉衣中的玉片也是選自岫玉。“岫玉”是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玉石的簡稱,為岫巖自古以來的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因此彌足珍貴,堪稱鎮宮之寶。

一畝泉龍母宮:狸貓換太子中宮女成龍母,20多噸玉雕像成鎮宮之寶

在龍母宮的前面,也就是一畝泉的南側,曾建沛然亭——“沛然”二字取“雨水豐沛”之意,是當年乾旱求雨必經之處。1958年龍母宮等建築被毀時,這些亭、碑之類的物體當然也難逃厄運,有些碑石被村民運回家中修建了房屋、豬舍等。好在龍母宮重建後,那些村民又主動歸還回去。

一畝泉龍母宮的祈雨儀式

想當初,每逢大旱之年,直隸省、保定府及滿城縣官員等都會率領官屬民眾來來此求雨。據記載,康熙十八、十九年,滿城知縣裴國楨曾求過雨,有小雨降臨;康熙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年,滿城知縣張煥也曾有過三次求雨經歷,均靈驗。

當時祈雨也是有一整套儀式的——參加祈雨的隊伍從縣衙出發,所有人都要頭戴柳條圈兒,赤膊上陣,路上行人見到祈雨隊伍也要脫帽。人們抬著龍王的塑像,樂隊人員一路吹打隨行,延請道士祈雨求聖水。隊伍到達一畝泉,先將龍王塑像安放在泉邊的祈雨法壇上。取水前,首先要到龍母宮向龍母、龍王,雷公、電母,風伯、雨師諸神焚香朝拜祈禱,民眾代表許願降雨後擺供、唱戲、塑金身等,再由知縣宣讀祈雨文,然後由道士和8名屬龍童子赤足登上祈雨法壇,開始做《請水科儀》法事,整個過程需龍母宮的道士襄助。

一畝泉龍母宮:狸貓換太子中宮女成龍母,20多噸玉雕像成鎮宮之寶

主壇道士披頭散髮,手執寶劍,踏罡步、焚高香、上章奏、召神將,請水神、雨師興雲佈雨,祈龍王、龍母普降甘霖。8名童子在法壇兩側手捧葫蘆準備取"聖水"。待誦完《龍王品》後,主壇道士將符板和供品投於一畝泉水中,隨即用絲繩拴木桶舀取"聖水"注入8個童子的葫蘆內,再用柳條枝蘸水往龍王塑像上瀝灑,最後將取得的"聖水"葫蘆請回縣衙或廟中,待降雨之後,民眾再回一畝泉還願,龍母宮舉行酬神儀式,宣讀《謝雨疏》,感謝上天、龍王和龍母娘娘的恩賜。

一畝泉龍母宮:狸貓換太子中宮女成龍母,20多噸玉雕像成鎮宮之寶

如今,這些儀式只能付諸於文字之上、記憶當中,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科學有效、準確無誤的天氣預報越來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乾旱的時候可以發射催雨彈人工降雨,降水多時可以人工干預驅散積水雲……

一畝泉龍母宮:狸貓換太子中宮女成龍母,20多噸玉雕像成鎮宮之寶

龍母宮的祈雨功能從此省去,開始變成廣大民眾旅遊、休閒的處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