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蘇軾經典深度文章,超越得失境界,感受擁有天地之美

「古文」蘇軾經典深度文章,超越得失境界,感受擁有天地之美

漢宮春曉圖局部丨尋覓千年經典,感受國學魅力

蘇東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佛印和尚好吃,在杭州,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遊西湖,但,這次他打算搞“離岸宴會”,把船開到湖中去,這樣就算佛印趕到也無法參加。

可誰知佛印老早就打聽到了,且提前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遊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鬍鬚,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後兩句要用‘哉’字結尾。”

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浮雲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

而此時躲在船艙板底下的佛印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這冷不丁地從船板底下爬出一個人來,著實把兩人嚇了一大跳,仔細一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都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這是蘇軾和黃庭堅與佛印泛舟遊於西湖的有趣小故事,無獨有偶,下面這一則則是蘇軾與“客”泛舟遊於長江赤壁下的“故事”,即《赤壁賦》。

宋神宗趙頊(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分別於秋、冬兩次遊覽了黃州(今湖北黃岡)附近的赤壁,寫下了兩篇《赤壁賦》,這裡的是第一篇,又稱“前赤壁賦”。文章先描寫良夜美景,清風、明月、秋江、夜色,泛舟赤壁,飲酒賦詩。緊接著通過蘇子與客遊赤壁時的一番關於人生哲理的探討,抒發了作者對人生與世界的感慨。

清風緩緩拂過,水面波瀾不起,一輪皎潔的明月跳躍在清漣之上,波光粼粼,滿池銀碎。放眼望去,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清泠泠的水光向遙遠的天際延伸……

「古文」蘇軾經典深度文章,超越得失境界,感受擁有天地之美

點擊「關注」:閱經典,氣自華

前赤壁賦

蘇軾

⒈壬戌(rén 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dǒu )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wěi)之所如,凌萬頃(qǐng)之茫然。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① 壬戌: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

② 既望:已經過了望日,即農曆每月的十六日。望:農曆每月的十五日。

③ 赤壁:長江上有兩處赤壁,一在湖北省蒲圻縣西北,是三國時赤壁之戰的戰場;一在湖北黃岡,即本文中的赤壁。蘇軾將這兩處混為一談,可能是失誤,也可能是故意。

④ 屬客:勸客人飲酒。

⑤ 明月之詩:指《詩經·陳風·月出》篇。

⑥窈窕之章:指《月出》詩的第一章,其中有“舒窈糾兮”之句,窈糾即窈窕。

壬戌年秋,農曆七月十六日,蘇軾與客人在赤壁下一同泛舟夜遊。清風緩緩拂過,水面波瀾不起。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誦《詩經·陳風·月出》詩裡的《窈窕》一章。不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鬥宿、牛宿之間。白茫茫的霧氣橫貫江面,水中映著月光與天空連成一片。任憑一葉小船自由飄去,越過那茫茫無邊的江面。江面多麼浩翰啊,小船像是凌空駕風而行,而不知道它將在什麼地方停留;感覺多麼飄然超逸啊,像是脫離塵世,進入到飄逸的仙境。

⒉於是飲酒樂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蘭槳(jiǎng),擊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qì)如訴,餘音嫋嫋(niǎo),不絕如縷(lǚ)。舞幽壑(hè)之潛蛟,泣孤舟之嫠(lí)婦。

① 予:同“餘”,我。

② 美人:所思慕之人,古人筆下常作為聖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徵。

③ 客:與蘇軾同遊的人,據考證為道士楊世昌,四川人,善吹簫。

於是喝著酒,快樂非常,蘇軾便敲著船邊,手指打著節拍唱起歌來。歌詞道:“桂木做的棹啊,蘭木做的槳,槳拍擊著明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動的江面逆流而上。我心裡的情懷啊,悠遠無窮,眺望美人啊,卻在天的另一方。”客人中有位會吹洞簫的,隨著歌聲吹簫伴奏。簫聲嗚咽,像是哀怨,又像是眷戀,像是抽泣,又像是傾訴。餘音悠揚,宛如細絲一般,延綿不斷。簫聲能使深淵裡的蛟龍聽了起舞,使獨坐小船的寡婦聽了落淚。

「古文」蘇軾經典深度文章,超越得失境界,感受擁有天地之美

點擊「關注」:閱經典,氣自華

⒊蘇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liáo),鬱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zhú 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釃(shī)酒臨江,橫槊(shuò)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qiáo)於江渚(zhǔ)之上,侶魚蝦而友麋(mí)鹿,駕一葉之扁(piān)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zhǔ)。寄蜉蝣(fú yóu)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挾(xié)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① 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② 孟德:曹操的字。

③ 周郎:即周瑜,三國孫吳的名將。

④ 匏樽:葫蘆做的酒器。

⑤ 相屬:互相勸酒。

⑥ 蜉蝣,一種小飛蟲,夏秋之交生於水邊,存活時間很短,古人說它朝生暮死。這裡用來比喻人生短促。

蘇軾不禁心情憂傷,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道:“你的簫聲為什麼這麼悲涼呢?”客人回答說:“‘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孟德的詩句嗎?從這兒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山水相互環繞,草木茂盛蒼翠,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所困的地方嗎?當他佔領荊州,攻下江陵,順江東下的時候,戰船頭尾相接連綿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對長江斟酒痛飲,橫握著長矛吟詠詩歌,本是一代的英雄豪傑,而如今卻在哪裡呢?何況我和你只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魚砍柴,與魚蝦作伴,與麋鹿為友,駕著一隻小船,舉杯互相勸酒。像蜉蝣一般短暫的生命寄託在天地之間,渺小得簡直像大海里的一顆米粒。哀嘆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希望能與神仙相伴遨遊,擁抱明月而永世長存。明知這些願望是不可能屢次實現的,只好借簫聲把這種無可奈何的心情寄託給悲涼的秋風。”

⒋蘇子曰:“客亦知夫(fú)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zú )莫消長(zhǎng)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fú)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① 斯:這裡指水。

② 盈:滿。

③ 虛:缺。

④ 彼:這裡指月亮。

⑤ 卒:到底。

⑥ 蓋:表示假設語氣。

蘇軾對客人說:“你知道這江水和月亮的道理嗎?江水像這樣不斷流去,但又可以說它實際上不曾流去(水還是水);月亮時圓時缺,可它到底並沒有一點兒增減(月亮還是月亮)。如果從變化的一面去看它,那麼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如果從不變的一面去看它,那麼萬事萬物和我們本身都是永恆的,我們又何必去羨慕什麼呢?再說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假如不是我應有的東西,哪怕是一絲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那江上的清風,與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它,聽到的便是美妙的聲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悅目的色彩,取用它們沒有人禁止,享用它們也沒有窮盡,這是大自然的無窮寶藏啊,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⒌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yáo)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了酒杯重新斟上酒。菜餚和果品都吃完了,酒杯盤盞堆得亂七八糟。我們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的曙光。

「古文」蘇軾經典深度文章,超越得失境界,感受擁有天地之美

點擊「關注」:閱經典,氣自華

雖然每一滴水都在流去,但長江還在;雖然每一晚的月亮都在改變,但作為月亮則並未改變。只要我們承認長江是水,承認圓的缺的都是同一個月亮,那麼水和月亮都有其不變的、永恆的一面。所以,世上任何事物都同時具有短暫和永恆的兩面,只因你思考和感知的角度不同罷了。人也是如此,人生從某種角度來說也是永恆的,何必去羨慕事物的長久而悲嘆生命的短暫呢?

今天的黃州依然有長江在奔流,夜間依然有明月相照,所以我們應該能夠理解蘇軾說的水和月的永恆。如果在水面小舟上人們對著明月清風能想起千年前的這位蘇東坡,體會到他所說的那番道理,感其所感,思其所思,那就等於蘇東坡還盪漾在他的小舟上,他的人生與水、月一般……永恆。

收藏點贊齊添,評論轉發一致。

點擊「關注」,雅俗共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