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有沒有成功例子?張文宏的一段話,讓人醍醐灌頂

最近看著全球確診人數已突破200萬這個消息,很多人都感到錯愕,似乎離確診突破100萬也沒過去多少天,為何新冠病毒蔓延速度如此之快?確診人數不斷上升,對於某些醫療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來說,無異於讓其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因此不少網友紛紛猜測,會不會有哪些國家表面上採取防控措施,實則採用群體免疫方法,只因擔負不起艱鉅的任務。

“群體免疫”有沒有成功例子?張文宏的一段話,讓人醍醐灌頂

群體免疫從英國之前提出來之後,大家就都斷斷續續在討論,說得直白一點,就是面對某種無法控制的傳染病,不採取措施去控制,任由其蔓延下去,患上疾病的人扛住了就繼續生存,抗不下去就去世,是一種較為消極的應對方法,可以稱之為適者生存。

合理討論並不是陰謀論,其實群體免疫這個說法從剛開始提出來就被無數人抨擊和否定,雖然邏輯上說的通,但缺乏人道主義,之所以說群體免疫缺乏人道主義主要是基於兩點:

其一,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群體免疫,更多人想採取措施規避風險,如果讓他們也進行群體免疫,那必然是強迫行為,缺乏人道主義。其二,群體免疫是讓60%左右的人感染病毒,假設一個國家有10萬人,那麼6萬人即將感染病毒,這裡面有多少人即將死亡,可能無法想象,將大家的生死置於這種措施之下,也是缺乏人道主義的說法。

“群體免疫”有沒有成功例子?張文宏的一段話,讓人醍醐灌頂

那麼還有人要問了,歷史上有沒有群體免疫成功的例子呢?小兒麻痺、天花、黑死病等大流行病是不是群體免疫消失的呢?針對這個問題,有網友用先揚後抑的方式舉了一個例子,澳大利亞曾經為了控制野兔的數量,引進了一種病毒,當年殺死了99%的野兔,但剩下的兔子對病毒產生了免疫力,野兔又開始大量繁殖,並基本不會感染這個病毒了。英國採取群體免疫的做法是有效的,但按照模型計算,按照英國每對夫婦一年懷孕一次並生下4個小孩來算,完全實現群體免疫需要1200年。網友的吐槽也是相當犀利了,不妨來看看國內的專家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群體免疫”有沒有成功例子?張文宏的一段話,讓人醍醐灌頂

針對對此問題,張文宏教授在與歐洲專家連線的時候表示群體免疫行不通,人類歷史上的幾次傳染病,例如天花等都是靠疫苗建成的,除此之外,還沒有一次傳染病是被群體免疫控制住的,這番言論可以說讓人醍醐灌頂。其實張文宏教授並不是第一次談及群體免疫的國內專家,李蘭娟院士3月份就在採訪中說“群體免疫”的做法是對老百姓不負責任。鍾南山院士表示群體免疫是一百多年前的思路了,那個時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現在可以研製疫苗、特效藥,而非走投無路。

“群體免疫”有沒有成功例子?張文宏的一段話,讓人醍醐灌頂

美國現在是全球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美國有些官員卻有心儘早恢復經濟。這種行為讓一些網友猜測他們莫不是要實行群體免疫,美國有3億多人,如果真的實行群體免疫,那後果將不堪設想,畢竟病毒在患有基礎病的人身上表現的異常兇猛。面對新冠肺炎,不猜測、不陰謀論,共同聯合起來,攜手抗疫才是正道,而非搞一些花花腸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