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算来了物质,却算不来你的心

路遥,20世纪华文文学的重要作家,他作品中塑造的经典人物,比如《平凡的世界》孙少平、《人生》高加林等,至今仍能给人强烈的共鸣和启迪,影响深远。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以下简称《黄叶》),作为路遥的代表短篇小说之一,是他另一部成功表现“城乡交叉地带”生活的佳作。高广厚是农村小学的公派教师,和刘丽英本是一对夫妻。刘丽英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抛夫弃子,嫁给了城里的鳏夫、教育局副局长卢若华,本以为从此幸福,却发现生活并非如此简单,最后二次离婚,回到高广厚和儿子身边。

这部小说,尤其是“刘丽英”这个人物,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极具研究价值和启示意义。作为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路遥在本文中依旧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相契合,通过极具个性的人物刻画,揭示经久不衰的现实启示。接下来,我将从这三方面入手,分析《黄叶》的魅力所在

路遥《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算来了物质,却算不来你的心

01、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下,塑造出一个美丽却功利的妻子刘丽英

路遥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部非常严谨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熟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他,在《黄叶》中继续沿用了这一创作技巧。

我所理解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简单说,就是用历史的眼光去再现现实生活,反映当时的社会与人,这样能够充分展现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但是,难免忽略作为个体的人所呈现出来的不同人性、内心世界的复杂。

①注重把故事置于社会历史的大背景,对现实生活作真实的描写和揭示

路遥认为,“生活可以故事化,但历史不能编造,不能有半点似是而非的东西。只有彻底弄清了社会历史背景,才有可能在艺术中准确描绘这些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精神形态。”

他的作品中,经常贯穿以重大历史事件,然后描摹在这些事件的影响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情感和命运,借以体现当时的社会历史。

《黄叶》中的高广厚,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但赶上十年浩劫,一切都不算了,甘愿回农村小学当了教师,也算是个“公家人”。妻子刘丽英当初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本来还想找个更体面的“公家人”,但她自己没工作,又是农村户口,年龄又不小了,最后只好“屈嫁”。

妻子刘丽英的这种种私心,可以说代表了那个时代很大一批女子,试图通过婚嫁改变命运,找城里人、吃公家饭的,脱离农村脱离种地,过上体面的城里人的生活。

除了高广厚和刘丽英,还有准备复考大学的妹妹卢若琴,和教育局副局长卢若华,通过这几个典型人物,《黄叶》成功展示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现实生活。

这样的生活,不仅展示了农村人的自卑和朴实,也有城里人的傲慢和虚伪;人们不仅有辛苦读书的难处,也有收获知识的快乐;不仅有官场的逢迎,也有老师的热心支教……这样的生活,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光是因为几个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更有呈现出来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氛围。

在我看来,这才是所有时代每个人置身之内的生活!也正是这样的现实生活,才激起读者的共鸣!虽然,我们如今的生存状态已经不同于小说,但是,那些自卑、虚伪、难处、快乐、真情,一样充满我们的生活。更难得的是,路遥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生活,最终是真情多于虚伪、快乐多于痛苦。这才是路遥作品真正经久不衰的原因。

路遥《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算来了物质,却算不来你的心

②典型的历史环境下,塑造出一系列典型人物,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刘丽英

路遥善于在蕴含历史趋势的大环境下,描摹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性格。他会有意识地摒弃那个时代一味塑造“高大全”式人物的做法,而是从自己观察体验到的现实生活出发,通过提炼、加工,塑造出典型人物。

这些人物角色,虽脱离了“高大全”,有进步,但终究是为了表现现实生活,多少总带有服务性、功能性的因素。

比如,农村教师高广厚,淳朴善良,处处想着他的学生,甚至面对美丽妻子刘丽英的指责,默默忍受,从不反击,直到刘丽英离他而去另攀高枝,依旧没有怨言,只是为儿子的委屈而痛苦,当刘丽英二次离婚,村里人都幸灾乐祸,他却痛哭起来。

这样一个过于隐忍的男人形象,作者初衷是想表现他一生都在为别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博大淳朴的胸怀,但现在看来,这样一个人稍显不真实,为了塑造而塑造,忽略了高广厚作为个人的生命价值。

相比之下,刘丽英这个角色有血有肉,塑造地比较成功。

小说里,她是个美丽却功利的女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开始跟高广厚就是贪图了他的“公家人”身份,后来即使有了可爱的儿子,依然狠心离去,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却在跟副局长丈夫的相处中,发现他自私、粗鄙、暴力、虚伪,再三思考后,刘丽英二次离婚。

刘丽英的性格是不断变化的,她的人生是在成长的,是真实的。她像很多现实中的人,忠于自己的内心和意志,不惜代价追求幸福,之后又敢于打破幸福,不委屈自己,这是一次在艰难中蜕变的过程。

路遥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描摹了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一系列人物,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社会更加了解的同时,关照自身所处的当下社会,或共鸣或反思。这种创作手法,起了一定的客观作用。

路遥《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算来了物质,却算不来你的心

02、路遥对刘丽英、卢若琴和高广厚三个角色的构建,契合了弗洛伊德的人格架构理论,引出对幸福求索的真谛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人格状态,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在我看来,刘丽英、卢若琴和高广厚这三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正好与弗洛伊德的三种人格状态相契合。

①刘丽英:“本我”的现实诉求

“本我”代表欲望,是为了解决现实需要,完全是潜意识层面,刘丽英形象就是“本我”的心理人格。

刘丽英是个美人,待价而沽,可因为出身不好,嫁给高广厚总是心有不甘,不做家务,还整日奚落咒骂高广厚没能耐,觉得自己“鲜花插在狗屎堆上”。

但是副局长卢若华一来,她态度立马180度大转变,得知卢若华死了老婆,她便对他极其热情。后来,先是跟高广厚离婚,净身出户连儿子都不要了,然后跟卢若华结婚,住进城里,还被安排成了幼儿园老师,一时风光、体面极了,为自己的“算计”沾沾自喜。

刘丽英的人物设置,代表着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本我”状态。对物质和幸福最原始的追求,促使她做出一系列选择,没有克制,不讲道德,只是出于满足现实诉求的考虑,引发读者对“做人的原始追求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等问题,进行思考。

路遥《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算来了物质,却算不来你的心

②卢若琴:“自我”的现实平衡

“自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遵循着现实的原则,卢若琴形象是“自我”的心理人格。

卢若琴高考失利,找到教育局副局长哥哥卢若华,被安排进高广厚的小学做临时教师,边教学边复习。她一方面同情高广厚,当刘丽英雨夜不让他进门,她给他送热水,帮他包扎伤口,做一个善良的人该做的;另一方面,对哥哥破坏别人的家庭,她坚决反对和不齿,立场鲜明。

她真正关心学生、关注农村教育,但是,她能来这里,也是因为教育局副局长哥哥的安排;她对刘丽英和高广厚离婚又复婚表示包容,但是,当高广厚处在困难,她能做的最多是帮助照看小孩,也会担心人情和舆论的口水。

卢若琴的角色设置,处在“本我”与“超我”之间,解决着现实中的问题。她代表着路遥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也引发读者关于“如何做,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的思考。

路遥《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算来了物质,却算不来你的心

③高广厚:“超我”的理想设置

“超我”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从压抑本能中进化而来,高广厚就是“超我”的心理人格。

高广厚,老实巴交、性格内向,对教育尽心尽力,在家里做牛做马。面对妻子的指责,他毫无怨言,心里依旧装着这个家,装着刘丽英。当刘丽英二次离婚,他不光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为她痛哭,最后还接纳她回来。

高广厚的人设,是做人“超我”的状态体现。无论刘丽英对他怎样,他在精神和物质上,永远对其表示尊重和理解,永远站在对方立场,让其免受更多痛苦,所有责任、苦难都自己承担,从来不抱怨、不推卸责任。

高广厚这种人格,是一种理想化的表达,代表着做人的理想目标,引发读者对“自我实现意味着什么”“幸福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的思考。

通过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黄叶》中主要的人物形象,从中找到自我的影子,进而思考个人与现实及理想的几重关系,反思个人、自我和命运,得出各自不同的人生感悟和理解。

路遥《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算来了物质,却算不来你的心

03、刘丽英的经历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是爱、尊重和珍惜,不靠算计得来

小说最终,刘丽英选择了回归,再次不怕世俗耻笑,回到那个贫穷但充满爱的地方,高广厚也接纳了她,算是一种圆满结局,体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

①欲望会蒙蔽双眼,只看到远处幻象,看不见眼前的幸福,珍惜当下才能知足常乐

刘丽英依仗长得漂亮,总觉得自己理应比那些普通村妇活的更体面,于是,在成为小学教师这种“公家人”的妻子后,她仍不知足,终于发现一个契机,一跃成为教育局副局长的妻子。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好向外人道出的苦衷。

她生病的儿子在医院,她只照顾了一晚,副局长老公立马冷脸相对,恶语相向;晚饭做晚了,副局长老公摔盘子砸碗,还有暴力倾向;平时,老公在人前表现的谦恭有涵养,在家却粗暴恶劣,丑相毕露……这就是刘丽英满足欲望后,换来的“幸福”。

正应了王尔德说的那句话,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得不到的时候,总是觉得不满足,总想物质精神都要。一旦得到了,却发现又有了新的问题,而这种问题与之前相比更严重。我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步步攀登却总也不幸福,不妨停下来,看看当下所有,加以珍惜,会收获更多快乐。

路遥《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算来了物质,却算不来你的心

②真正的幸福,是彼此有爱、尊重和珍惜

纵观刘丽英离婚又复婚的过程,不禁让人反思,幸福真的不光指物质条件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以尊重为前提,互相懂得珍惜。

刘丽英曾一度追求城市生活的风光,但是拥有这一切后,才发现二婚生活没那么简单。副局长丈夫人后的自私、粗鄙,让她这个劳动阶层出身的普通女人,难以忍受,回忆过往,一对比,才觉得还是默默耕耘的生活更踏实,还是高广厚的人性之光更闪耀。

因为,高广厚给她提供的,是情感的绝对自由和坦诚,是尊重和珍惜,这才是最可贵的。就像他夹在书里的那句调皮话,“我并不穷,只不过没钱罢了。”

在《黄叶》中,我们仍然能看到路遥惯用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而他对主要人物角色的弗洛伊德式人格状态的设定,为我们观察他人、反思自己提供了思考角度。人,追求幸福本没错,但如果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往往会适得其反,最终变得失去幸福。

与大家共勉。


文 | 妖妖的微笑 原创

喝最烈的酒,解最长的情,写有趣的文。

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