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四面楚歌,國家一錘定音,4年來首次,房價能重回15年?

樓市四面楚歌,國家一錘定音,4年來首次,房價能重回15年?

在過去十幾年裡,房價為何只漲不跌?相信這個問題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對於外行人來說,房價走向由供需來決定,房價上漲就意味著房源供給量不足,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據不完全統計,僅商品房銷售面積就高達百億,至於房子總量到底多少,也許網上流傳一句話能說明一些東西,那就是我國房子夠30億人居住,拋開誇大的成分,數據對半還是有可能的。從這2點來看,就足以推翻供需關係的理論。而在內行人來看,土地財政、城市財務數據恐怕才是最關鍵問題,因為2019年我國就有16個城市賣地超過千億。

樓市四面楚歌,國家一錘定音,4年來首次,房價能重回15年?

有人說過去樓市曲線就宛如直線,各維度數據直線上漲,但從今年的動向來看,市場卻是跌漲起伏。由於外界因素影響,2-3月份全國線下售樓處被迫關閉,線上發力不佳,幾乎所有人一致認為接下來開發商降價促銷,藉此緩解現金流的壓力。但4月份給出的數據來看,市場卻十分火爆,例如部分開發商288套房源7分鐘被賣完,對此不少開發商表示將收回部分優惠,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深圳樓市。而在另一邊不少二三線城市卻正苦惱如何去庫存,在工薪階級失去幾個月收入下,自身槓桿率早已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樓市四面楚歌,國家一錘定音,4年來首次,房價能重回15年?

但從整體來看,我國樓市正處於火熱狀態,原因很簡單,有著一線城市為領頭羊,同時不少中介借題發揮,建議購房者儘早入市。對此我個人看法這恐怕是一個營銷套路,抓住了部分人買漲不買跌的購房心態,還是那句話,買房需謹慎。在這樓市“四面楚歌”的背景下,一件令人更令人擔憂的事情發生了,據21世紀經濟報告、新京報多家媒體披露,有的地區存在經營貸流入樓市的現象。而在這關鍵時刻,不少地區開始了自我審查,例如浙江銀保監局對銀行開出2張罰單,證實了這一現象。

樓市四面楚歌,國家一錘定音,4年來首次,房價能重回15年?

事實上很多人這種操作不太明白,我舉個例子:如果你名下有企業資質且有全款房子,你可以將房子抵押出去,貸款的錢再去買房。而在當下央行降息的基調下,釋放大量現金流流入各行各業,不排除個別企業存在違規行為。這一點和前年的棚改貨幣化政策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炒房不可怕,關鍵在於你的資金哪裡來,如果是自有資金,倒也無妨,如果是補助類資金,我只能這完全不可取。針對這一點,接下來不少地區恐怕會加強審查力度,在多地政策“一日遊”的背景下,政策底線絕不能觸碰。

樓市四面楚歌,國家一錘定音,4年來首次,房價能重回15年?

針對這一點,最近國家再次一錘定音,其力度和規模是4年來首次,主要有以下內容:一是令人矚目的深圳樓市,住建部聯合5部門召開通氣會,堅持房住不炒,保證房地產金融政策的一致性、連續性;二是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開信貸工作座談會,明確表示禁止以房產作為風險抵押,通過個人消費等突破信貸政策的限制;三是銀保監會下發保單質押貸款徵求意見稿,明確要求銀行對貸款人資金用途進行審核,不得用於房地產投機。

樓市四面楚歌,國家一錘定音,4年來首次,房價能重回15年?

從以上3點來看,我們可以很清楚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這一次房價上漲的因素有可能來自外部因素,假如加大審查力度,市場會回到原來軌道嗎?或者說房價能重回15年嗎?去年就有13個城市房價回到一年前,再加上今年的現狀,理論來看這並非不可能,關鍵在於政策底線和週期。如果硬要說哪些城市有機會,那無疑就是人口始終為流失的三四線城市,短期人口缺失,長期經濟薄弱,賣地雖財報數據良好,但請問最後誰來接盤呢?一個城市房價是否合理,一方面取決於城市經濟,另一方面取決於個人收入水平,在房價均價破萬的城市下,月收入卻在3000左右,與其說買房,還不如說是遙遙無期的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