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南方有瘴疠,会水土不服,现在没有?湿到底是什么,水气?

湿”为病毒说

多少年来,人们总想给中医之“湿”找一个说法,特别是在西医横行的时日里,“‘湿、是啥样子?拿个东西出来给我看看。”有的人煞有介事地质问道。

的确,按西方的思维方式,“湿”是应该有个样子的,但因现代科技水平有限,暂时无法弄清楚“湿”是什么东西。

“湿”,有人说是与雨水、饮、液、痰相类之物,也有人说它是“水蒸气”“雾”,日本人把“湿”称水毒等,不一而足。

古代南方有瘴疠,会水土不服,现在没有?湿到底是什么,水气?


三十多年前,我就对“湿”感兴趣,几度曾想写一本小册子,并有立题研究的计划,但都因为生性懒惰而未能实现。但经临床观察,也有一些认识,如认为湿邪可能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病毒”相类似。

“湿”为病毒,有许多临床现象可支持这一假说。

有一种感冒,人称九味羌活汤证,针对外感风寒兼湿,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者。这首《此事难知》的名方,着眼点在于“湿”,临床碰上此类感冒,非用此方不可。方中羌活擅长祛风除湿,防风、白芷、细辛、苍术、川芎,皆辛苦温燥之品,为湿邪伤阳而设,大队燥湿之药合用,加上黄芩、地黄以防其发散太过,就更为完善了。

古代南方有瘴疠,会水土不服,现在没有?湿到底是什么,水气?


据临床数十年的观察,九味羌活汤证多见于病毒性感冒之中,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低、中性偏低、淋巴细胞偏高。

除此之外,羌活胜湿汤、川芎茶调散都属于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方剂,藿香正气散之治疗外寒内湿,关键在于芳化湿邪,所治疗病毒性感冒之胃肠型也是与病毒有关。

再看病毒性肝炎,不论甲肝、乙肝的各种证型,无不与湿邪为犯关系密切,而且在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各个不同的阶段都与湿邪有关。甲型病毒性肝炎初起,临床表现酷似外感寒湿,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上腹饱胀、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或腹泻、头痛身痛、苔腻而脉濡,一般在7~10天以后,症状未见好转,或出现巩膜黄染等。

古代南方有瘴疠,会水土不服,现在没有?湿到底是什么,水气?


此湿与热合,湿热蕴而成毒所致,往往到这时作检查才诊为甲肝。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带病毒的潜伏期多无症状主诉,但患者无感觉并不等于无证可辨。按中医的四诊详审,也有一些表现可供辨证之用,如脉象的细软无力,舌苔白腻而舌质淡滞;或患者长时间不耐劳累,容易疲倦,也许还有脾土素虚的征象,因其隐匿而未突发,常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发展,患者及旁人都很难察觉。

这种情况十分符合湿为阴邪,为病缓而缠绵之特点。当乙肝之湿与热相合,如油入面,湿热蕴结日久,机体正气虚弱时,遇劳累,或外感湿热,或内伤酒食蕴结,化热生毒时,即可导致肝胆脾胃证候出现,黄疸指数急剧升高,肝脾肿大等,如重症肝炎、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肝硬化腹水等。

湿邪为犯,湿热胶结都是其病机过程的中心环节。在不同的阶段,中医采取化湿、燥湿、利湿、分解湿热之法,均有明显疗效。

对于乙肝后期的肝硬化、肝癌腹水,乃湿热蕴结,损伤络脉,湿与瘀血结聚成癥,以致伤阴生热,湿热阻络动血等。或问,到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腹水增多,小便不利,但口干舌燥,鼻衄、牙龈出血,舌质光红,少苔或无苔,此时的湿邪还有吗?有,此时除腹水之湿之外,还有虚中之湿。

因此,见到一派阴津虚,内热动血之时,也不能忘记因久病脾虚不运之湿,此湿不去,有再与热合而致病情反复之虞!此阴虚夹湿者。

记得在2005年夏季,同老中医戴裕光、施锡璋在南山开会。施主任当时患肝硬化处于失代偿期,我们一起为施主任切脉看病,由戴教授主诊。

见其面色青黄,黧黑,有少量腹水,脉弦数,舌苔薄白腻,质暗红,牙龈及鼻出血不明显。

戴教授在处方中用了苍术20g,我们都恐苍术之苦燥动血,戴教授解释说,苍术虽燥,但燥湿健脾之力最强,其温燥性可通过方中其他清凉药味监制,不会伤阴动血,反有湿去、脾统、血安之效。遂处方5~10剂,病情果有好转。

后读《戴裕光医案医话集》,书中所举几例鼓胀验案,皆以苍术为主药,剂量也不小,在15~24g间,其按语云是为健脾除湿之意。我对这里用苍术的理解,是化湿解毒之功。茅山苍术之根与苗之气味均浓,《名医别录》称“甚香美”,《神农本草经》说“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受戴裕光经验的影响,我在治疗鼓胀时也用苍术,若遇阴虚苔少质红者,一贯煎中亦可用茅苍术3~5g,一为阴虚夹湿之用,二为一派滋阴清润之品碍脾生湿,此“善补阴者,阳中求阴”之意,确有一定疗效。历代本草视苍术为治湿之神药,可统治三焦之湿。

“缪仲淳用此味为末,治脾虚蛊胀。”(《药品化义》)看来戴老用治肝硬化是有依据的。

此外,古代南方多瘴疠之气,瘟疫流行时多用苍术燃点或浸没于水中,以散湿祛邪。如《本草纲目》记载:“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水南翰记》载范文正公所居宅,必先浚井纳青术(即苍术)数斤于其中,以辟瘟气(见《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103》)。

古代南方有瘴疠,会水土不服,现在没有?湿到底是什么,水气?


2003年春季,“非典”流行时,不少地方也用苍术作预防用药,其燥湿、化湿、解毒之功是可信的。就中医湿之原创概念,湿本身也是可以成毒的。“物之能害人者皆曰毒”(《辞源》)。当代名家黄星垣指出:“温病(包括湿)邪,无邪不成毒,无毒不发病。”可见,湿邪是毒的依存条件,毒才是发病的罪魁祸首,抓住这“毒”,必然是一有效途径。

此外,藿香正气散证之寒湿、病毒性乙型脑炎之暑湿、病毒性心肌炎之痰湿等,都可作为“湿为病毒说”的佐证,这样的例证在临床中俯拾皆是,不胜枚举。愚斗胆提出这一假说,也许是“胡说”,盼日后贤达小心论证之,是为幸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