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電飯鍋麵包,怎樣揉麵能快速出膜?

佩溪媽媽


你好!我是木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手套膜絕對是做麵包最難的環節,很多人做不成功也是因為手套膜失敗,既費力又費時,辛辛苦苦忙半天還不一定成功,今天木子分享一下自己揉手套膜的方法,不用摔,不用搓,非常勝利。

首先,麵粉選擇一定要是高筋麵粉,冷水和麵,和麵的水分一定要掌握好,麵粉和出來不可硬也不可太軟,和到麵粉粘在手上不會掉下為最好,然後醒面20分鐘。醒面的過程主要是讓面自己形成筋性。醒面後把面放在案板上整理成長條,然後用擀麵杖從一頭敲打,敲打3、5分鐘後再順著敲打,十分鐘左右就可以出手套膜。

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和完面後裝入保鮮袋,第二天拿出來就基本出膜了,非常輕鬆簡單。當然,每一次成功都是無數次失敗後收穫的,我們要多動手,總結經驗,總會成功的。

謝謝大家!我的回答完畢了!





木子家廚房


材料

1個家庭用一般瓷勺(用作精確使用牛奶和食用油量)

打蛋器(也可使用三個筷子)

兩個容器

原材料:4個雞蛋;3湯匙食用油;3湯匙牛奶;麵粉100克(低筋麵粉不能與玉米澱粉混合);適量的白醋;適量的白糖

做法

我不會在這裡寫具體的細節,但會提到一些容易失敗的地方

1。首先,保證蛋清的容器和攪打器沒有水和油,在蛋清中滴幾滴白醋,以保持發送後蛋清的穩定性。蛋清必須送去。許多食譜也提到了如何徹底發送蛋清。

2。先將糖放進蛋黃中,拌和至糖徹底融解在蛋黃中;隨後放進三湯匙食用油,攪拌均勻;再放進三湯匙牛奶,牛奶一定不必放太多。為什麼你總是做雞蛋蛋糕?牛奶太多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3、最好的麵粉上下可精確到100克(我用麵包機配量杯,麵粉量不應超過100毫升的標線,因為我家沒有低筋麵粉,麵粉中也有一些玉米澱粉),麵粉過少會造成電飯煲蛋糕上部像個小泡泡,沒有面粉支撐,壓力就會變平。把麵粉篩入蛋黃液中,畫一個十字,把麵粉拌勻。不必啟動麵筋。拌和後,整個液體不會很薄,有點粘,就這樣。

4。把蛋黃倒入蛋黃液中三次。拌和的最好方法是畫一個十字架。不必輕視行動。混合後,它看起來不像一些食譜那麼薄。倒入電飯鍋時,需要用勺子把表面弄光滑。

5。電飯煲的底部和內壁必須塗油。在底部塗更多的油。這時,把它預熱一下。按烹飪鍵。當烹飪鍵自動跳起來,預熱它。倒入蛋糕液並使其光滑。當油塗在鍋裡時,要預熱,這樣最後蒸好的蛋糕就可以很容易地取出,而且不會粘在鍋上或粘在鍋上。其原理是,當我們烹調時,鍋會被燒掉,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熱。

美味小貼士

1。盛蛋清的碗裡必須沒有水和油,不然蛋清就過不去了。過關前,加些白醋,一點點就好了,這樣蛋清就比較容易過關了。

2。如果沒有酸奶,可以換成50克牛奶。

3、油最好的選擇用無色無味的色拉油,千萬別用花生油,除非是您很喜歡花生的氣味,不然製作出的蛋糕就有一股香噴噴的花生味.

4。步驟5中的蛋黃只需要分解。不必送蛋黃。蛋黃送去後容易造成成品蛋糕毛孔粗大,影響成品的美味。

5。拌麵粉時,用橡皮刀輕輕旋轉,不必過多拌和,以防麵筋過多。

6。蛋白膏與蛋黃膏混合時,混合方法應自下而上,不必打圈拌和,以防蛋白消泡。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我,我將定期發佈美食作品給大家學習參考。希望您在觀看的同時給我點個贊,轉發收藏,給我鼓勵一下,要是有什麼好的建議可以在下來評論,我將認真讀取你的信息並回復您,謝謝!


菜衛衛的食譜記


做電飯鍋麵包,怎樣揉麵能快速出膜?

大家好,我是希媽廚房,我的回答是:

不管用電飯鍋做麵包還是用烤箱等工具烤麵包,麵包是否成功,兩個因素很關鍵,一個是麵糰是否攪拌到位,一個是發酵是否到位,這兩者缺一不可

(1)為什麼麵糰能拉膜?


做麵包的過程中,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手套膜,這一步難倒了很多人,像製作吐司、小餐包、甜甜圈、可頌等這些需要用到高筋麵粉的西式糕點,麵糰都需要多多攪拌,直到麵糰拉開可以出現薄膜,只是所需的狀態略有不同。

一般麵粉能拉開膜,說明筋性很好,而麵粉起筋的程度主要跟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有關小麥粉在加水之後,它的蛋白質在攪拌下能形細緻、充滿彈性的結構,所以麵粉能拉出膜

,跟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有關,在高、中、低筋三種麵粉中,高筋麵粉的蛋白質含量最高,最容易拉出膜。

如果沒有揉到位,麵糰拉不出膜,即使麵糰發酵成功,烤出來的麵包吃起來就像饅頭,口感不蓬鬆也不細膩,沒有面包獨特的口感,也不能拉絲,這就是麵糰需要攪拌的原因。

(2)麵筋的4個階段

和麵過程中,麵筋的形成狀態大致分為4個階段,即“形成、擴展、完成、斷裂”4個階段,手套膜就是出於麵筋的“完成”階段,如果繼續攪拌,麵糰的麵筋就會斷裂,所以,麵糰不是攪拌得越久越好,攪拌過度,麵筋斷裂後就會失去彈性,麵糰就會粘手、沒有彈性。

(3)不是所有面包都需要“手套膜”

麵糰在不同力度和時間的攪拌下,拉出的膜也不同,“手套膜”大概是最高的標準,所謂“手套膜”,它就是一種形象的叫法,指的是麵糰攪打到完全擴展階段,它的特點是透明又光滑,不容易破裂和斷開,可以清晰地看到手指上的紋路。

雖然我們經常把“手套膜”掛在嘴邊,但嚴格地來說,只有吐司才需要把麵糰攪拌出手套膜,其他的麵包則沒那麼高的要求,當然如果想要更細膩和綿軟的口感,揉出手套膜也是可以的。

(2)影響麵糰出膜的因素有哪些?

①:麵粉

前面提到了,麵粉本身就是一個影響麵糰出膜的重要因素,製作麵包當然最好選擇高筋麵粉(蛋白質含量>13%),而且不同的牌子,筋性也有差別,選購麵粉時需注意,而且麵粉最好買新鮮的,放置太久的麵粉,進行會降低。

②:配料的影響

和麵時根據配方加入雞蛋或者食鹽,既可以豐富口感,又可以增加麵粉的筋性,讓出膜更容易。

③:配方的含水量、含油量

配方的含水量對出膜有很大的影響,一般只做麵包的麵糰溼度在60%~70%之間,比較容易出膜,這種狀態下的麵糰有些粘手,但是麵糰能拿得起來,如果溼度略微增加,就更容易出膜,但缺點是難以操作,會特別粘手。(--因為麵粉吸水性不同,含水量也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所以,在具體和麵時,要預留10%的水,視情況增減。)

含油量指的是黃油、淡奶油等的加入,油脂會對面團出膜有影響,按照原來的方子,油量減少或者過多,都會影響出膜

④:攪拌力度的影響

一般,攪拌力度越大,麵筋形成越快,這就是和麵需要廚師機的原因,如果是手工揉麵,當然也力度更大更容易出膜。

(3)如何快速出膜?

製作不同麵包,有不同的配方,嚴格按照配方和麵的同時,還可以有一些快速出膜的方法:

①:後油法

後油法指的是黃油不要一開始就加,等麵糰揉好,醒面一段時間,等麵筋形成後,再把黃油加進去開始攪拌,這樣更容易出膜,這是因為黃油會阻斷面筋的形成。

②:後酵母法

後酵母法指的是和麵時,酵母和黃油先不要添加,其他食材混合揉好麵糰,蓋好放入冰箱冷藏醒發,最好是放置一晚,這樣麵筋形成,再把酵母用少量水融化後揉進麵糰中,黃油也加進去,一起揉搓,更容易出膜。

③:攪拌的手法

想要輕鬆揉出手套膜,當然最好有廚師機,如果沒有廚師機,手工揉就比較費力,可以像搓衣服一樣,一隻手按壓一端的麵糰,另一隻手把麵糰反覆往前搓,如果麵糰粘案板上,可以用刮刀整型,等麵糰不那麼粘手了,可以時不時摔打麵糰,後繼續揉搓出膜。

手工揉麵是非常費力的,最好找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來揉,因為在揉麵團的過程中,麵糰因為反覆摩擦,溫度會升高,麵糰可能在這過程中已經發酵起來了,也不容易出膜,最好的方法是大力、短時間出膜。

以上就是我關於怎麼快速出膜的回答,不管是用電飯鍋還是烤箱,前期和麵、揉麵的程序和方法是一樣的,想要快速出膜,從選料到掌握配方,到一些出膜的小技巧,都掌握好,再試試,出膜就會簡單很多,大家可以試試。

我是希媽,一個喜愛製作小吃、甜點等家常美食的全職媽媽,也喜歡嘗試美食新做法,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關注希媽廚房,感謝您的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