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守候:書店——疫情恐慌中的心靈避難所


共同守候:書店——疫情恐慌中的心靈避難所

豆瓣書店,成府路262號


共同守候:書店——疫情恐慌中的心靈避難所

書店不打烊


共同守候:書店——疫情恐慌中的心靈避難所

書店——心靈避難所

毛姆寫過這樣一本書——《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內容且不說,僅此書名就為萬千閱讀者內心產生強烈共鳴。在城市陷入沉寂的時光裡,書店,一如既往靜悄悄地開著,成為至暗時刻的一簇簇微光。在病毒肆虐人心惶惶的情境下,書店,如同濁浪排空大海中的孤島,成為迷茫心靈的避難所。

孤獨堅守,安靜逆行。有報道稱書店也許是“最安靜的逆行者”——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北京至少有200家書店堅持開業。在那幾乎所有店鋪關張的特殊時期,在朋友圈看到有不止一位朋友在泡書店,驚覺書店的執著和從容。書籍堆砌的城堡,真是讓人感到安全和踏實。繁華不再的街道,有這樣的燈光閃亮在一片黑漆漆中,如同星光引路,撫慰人心。但是堅持是需要定力的。受疫情影響,書店普遍客流大幅下降,經營陷入從未遭遇的困境。據中國實體書店聯盟發佈的《2020年春節實體書店緊急調查分析報告》,超過99%的實體書店今年春節期間無正常收入。正月初五那天,昔日人流如梭的琉璃廠門可羅雀,唯有中國書店琉璃廠店一家開業,這段時期以來,該書店最少的時候日銷售額才100元。書店雲集的五道口,曾經堅持數年的網紅書店步履維艱,每天靠微信推送書訊賣書減少損失。更多的實體書店開始嘗試自救,開拓更多豐富創新的線上服務模式,開通微店,開通直播,建立書店的“讀者社交圈”,通過會員制度、作者沙龍、名人推薦等線上活動,培養書店的專屬讀者社群,為其提供專業化的知識服務,探索實體書店的新生存模式。

聯手合作,報團取暖。所幸書店不是一個人在戰鬥。3月初,就看到有名的“北京吃貨小分隊”公眾號,專門做了一期分散在北京各處的書店營業和開展各種線上活動的內容,給另類“吃貨”們提供了一個“美食”地圖。美團隨後也發佈了一條新聞“北京 72 家書店入駐外賣平臺”。「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達成產業協同框架協議,72 家北京市實體書店成為第一批進駐美團平臺的示範企業,美團平臺則對這首批書店給予免費入場、流量補貼等支持。書店入駐後,根據北京地區美團線上書店覆蓋情況,美團還將啟動包括在頻道內顯要位置集中展示、實行流量補貼等補助手段,讓消費者「點書如點餐」、足不出戶即可買書的同時,和書店共同搭建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努力將書店打造為美團新的重點業務板塊,成為吸引客戶和提供優質增值服務的新的業務增長點。

扶助政策,雪中送炭。更加給力的是政府的扶持。日前,2020年北京實體書店扶持政策解讀會召開,傳出大利好:新冠病毒疫情之下,北京市擬拿出1億元扶持資金幫助實體書店渡過難關,在獲評書店企業做出承諾的前提下,對其預撥付3月至6月的房租補貼。實體書店與餐飲等行業有所不同,在經營方面最大的投入是房租成本,這個政策可以說真是精準扶持。相信在投入這1億元補貼資金之後,將幫助眾多實體書店渡過當下的難關,也能堅定在疫情過後持續經營的信心。除了房租補貼,還將優化政府購買服務,支持實體書店開展優質文化活動,推動實體書店與社區“結對子”,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實體書店開展的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特色、品牌活動給予一定補貼。另外還有針對性地給予書店企業資金、稅收等方面的扶持,對在疫情期間堅持營業的實體書店,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當然,除了資金的支持,還將提供行政審批、年檢等各方面的“綠色通道”便利。甚至協調平面和網絡媒體,幫助書店宣傳打廣告,持續進行“遇見一家書店”、“點亮實體書店”、“以讀攻毒”等話題推廣活動,提升書店品牌,擴大實體書店社會影響力。

疫情之下,這種共同守護,更是一種對文化的期許,對精神家園的摯愛。心若在夢就在,希望就在,美好就在。


共同守候:書店——疫情恐慌中的心靈避難所

在書中,獲自由


共同守候:書店——疫情恐慌中的心靈避難所

心靈棲息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