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把“雞血”還給年輕人

不知不覺,“喪文化”慢慢闖入我們的視線。

喪文化,指一些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而難以自拔地活著,他們無慾無求,不受約束,只能像行屍走肉一樣麻木地生存下去。

朝九晚九,買不起房,沒有對象,掙不下錢——年輕人面對這空前的壓力,看不到希望,索性把自己比作失去了夢想的“鹹魚”。


請把“雞血”還給年輕人


葛優這一躺更是躺到了“鹹魚”的心坎裡——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很輕鬆。


請把“雞血”還給年輕人


這張圖引起無數網友的極大舒適感,於是:

大學生躺下了:六十分萬歲,多一分浪費;

打工者淪陷了:摸魚一時爽,一直摸魚一直爽;

公務員投降了:活幹多了什麼意思,幹少了沒意思,幹一點意思意思;

……

之前讀到過一篇文章:

商人到海邊的一個漁村去渡假,看到一個漁夫吸著菸斗在補漁網。商人閒得無聊,就過去問漁夫:“你每個星期能夠打多少魚?賣多少錢?”漁夫說:“我一個星期就打兩次魚,大概剛剛夠日常的開銷。”商人又問:“那你餘下的日子都幹些什麼?”漁夫說:“陪孫子玩耍,和老朋友們聊天、喝酒、打牌、游泳、釣魚。”商人聽了直搖頭,“你有捕魚的手藝為什麼不去打魚?”漁夫抬頭看著他,問:“打那麼多魚乾什麼?”

商人於是滔滔不絕地說起來:“假設你一個星期打五天魚,週末去集市賣魚,大概一個月就能翻新你的漁船。連續幹五個月,你就可以買艘大船,並且僱用幾個夥計。一年之後,還可以在城裡設立一個魚店,專門賣魚,魚店的生意如果紅火,兩年之後你可以把店盤出去,在城裡開家魚產品加工公司,把你那些老夥計的魚批發來做成成品銷售。將來成立連鎖商店,你來做大老闆,公司可以逐漸發展成為控股公司。你可以把公司的股票上市,等到你想退休的時候你就可以回漁村安享晚年了。”

漁夫問:“這需要多長時間呢?”商人說:“十五到二十年吧。”漁夫問:“那我回到漁村該幹些什麼呢?”商人說:“那還不簡單,你可以陪你的孫子的孩子玩玩,和過去的老朋友喝酒打牌,如果你還有興致,你還可以去釣魚、游泳。”

漁夫疑惑地說:“那不就和我現在一樣?”

這個故事我的理解是讓人學會享受生活的,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這個故事在告訴人們:看,商人忙碌一生,卻不如個安逸的漁夫過得舒坦。

的確,相對於商人設想的奮鬥歷程,漁夫簡單的生活更能迎合重壓下的年輕人的心理,但是,大家忽略了一點:小有成就的商人可以釣釣魚,旅旅遊,爬爬山,;而漁夫只能釣釣魚,釣釣魚,釣釣魚……

終其一生只待在一個地方真的是這麼多“鹹魚”想要的嗎?如果他們有經濟條件,身體又倍兒棒,又會有幾個人“不忘初心”地只釣魚呢?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為什麼那麼多人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恐怕這才是大家的真實想法吧。


請把“雞血”還給年輕人


這些“精彩”是有代價的,需要去賺錢來換取它,但“屎難吃,錢難掙”,當今社會上演了多少“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悲劇。於是眾人慌了,開始焦慮,且焦慮愈加嚴重。此時,葛優帶頭躺下了,眾人像獲得救贖般紛紛效仿,短暫的快樂也是快樂。


請把“雞血”還給年輕人


但躺下容易,起來可就難了。有的人乾脆渾渾噩噩一躺到底,他們覺得自己被資本家壓榨,幹得越多越虧,永無出頭之日,索性裝死。有的人醒來繼續作“薛定諤的鹹魚”——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有的人起來後,被某些事當頭一呵,打滿雞血,警醒起來,這些人脫下“鹹魚”的外衣,拾起夢想,踏踏實實地走上正軌。


請把“雞血”還給年輕人


正是因為有這些散發著活力,迸發著青春氣息,充滿著正能量的人,我們的文明才會進步,社會才會發展,科技才會發達,我們才會幸福。


請把“雞血”還給年輕人


本文引用的是葛優老師在《我愛我家》中飾演的角色照片,並非對葛優演員的攻擊。我本人很喜歡這個看著不太正經、出場自帶笑果的演員。

所以各位,你們選哪個藥丸?


請把“雞血”還給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