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朋友陳天在微信上找我聊天。是借錢付房租的事情。
以他為人處世的方式,在微信上簡單說明情況後,便打電話過來。他擔心我認為他被盜號,借錢的人是騙子而不搭理。
電話裡,得知畢業後的這一年半時間裡,他已經換了三份工作。每次辭職的原因,都是感覺被禁錮、不自由,不是自己想要的隨心所欲的人生。兩個月前,他在第三次辭職後窮遊新疆。錢,就是這樣花完的。
這確實是陳天的性格。
他是正經985大學王牌專業畢業。大學期間,就不是一個安分的主兒。一到星期天或節假日,在學校里根本就找不到他的影子。陳天有兩個夢想,第一環遊中國,第二環遊世界。美其名曰:行萬里路,打造無悔人生。雖然,他的家境並不富有。
說實話,我並不反對他“行萬里路”的夢想,相反,還有些讚賞。但是,對於他為了“行萬里路”而“行萬里路”的做法並不認同。年輕人最怕的就是脫離現實瞎折騰。
年輕人,首先是個人,其次才在年輕。生而為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自然有著不同的事情要做,不同的責任要擔。幼時的健康成長,少時的奮發圖強,青年的成家,壯年的立業……任何一個階段掉鏈子,都會導致在人生整體的或有缺憾。
青春,不是用來揮霍的,也不是用來試錯的,更不是人云亦云,和狐朋狗友一起沉淪。它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將少時的學習跟當下的現實結合,為後續的人生作準備。
哪個禿頂的男人,不曾有過茂密的頭髮;哪個傴僂的老人,不曾有過挺拔的身姿;哪張溝壑般皺紋的臉,不曾有過剝了皮的煮雞蛋般的圓潤光滑;哪個低聲下氣唯唯諾諾的油膩中年,不曾有過血氣方剛、充滿無限未來的美好年少時光···
人們常說,人人都有的年輕是最大的資本。一句“現在不折騰,將來就老了”的廣告語,引得無數年輕人縱身於名為“自由”,實為“放縱”的陷阱。在“放縱”的陷阱裡,還白日夢般幻想著人生逆襲。
就這樣幻想了三五年,折騰了三五年,沒有積蓄、沒有伴侶,空為精神寄託的一腔熱血也基本消耗殆盡。當燃料耗盡,動力消失,曾經的熱血年輕人便從此銷聲匿跡。甚至在本該大放異彩的三四十歲、四五十歲的階段,早早迎來人生危機。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過年回家,遇到幼時的第一個榜樣,他是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還記得他考上大學的那個暑假,高朋滿座、酒宴不斷,可謂意氣風發。大學期間,每次回來都會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畢業後,他沒有選擇校招,而是隻身創業。創業期間的艱辛自不必說,更不幸的是,五年後創業失敗,業未竟,家未成,債累累。曾經意氣風發、目標堅定的少年,眼神遊離,精神萎靡。其接近60歲而大字不識的老父親,大年三十那天,還在撿破爛。令人心酸。
其實,一個年輕人如果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工作,不做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因“試一試,萬一贏了”的僥倖心理將自己置於不能承受的險境之中,基本上不會過得太差。年輕畢竟還是有年輕的優勢,身體好、時間多。
若要更進一步,想跨越一兩層階級,比如從體力勞動者變成腦力勞動者,那就要提升自控能力,跳出自己的舒適區。這方面,入門級可以先讀《自控力》這本書;真正從根本上掌握,還是要讀《道德經》、《素書》和《鬼谷子本經陰符七術》。
學新技能、養好習慣、讀好書、結交良師益友,在明事理的基礎上增長智慧,培養堅定的意志。這是階級躍升的基礎。
比如送外賣,在不是用餐高峰期的訂單稀少期,一群人圍在一起抽菸、侃大山,刷抖音或者看網絡小說,這種狀態是沒辦法把工作做得超過同行拿到更高工資的,也沒有機會找到更好工作。
相反,想一想自己的興趣所在,喜歡寫作,那就堅持寫下去,成不了知名作家,也總能做個輔助生活的自媒體;擅長畫畫,那更是優勢,不求一代名家,最起碼能將愛好與工作相融合。這是很幸福的事情。
對於已經接受過良好教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著較大天賦的人,要心存高遠,但不能好高騖遠。尋找到天賦,開始立志的時候,以英雄、名人為榜樣,同時要有整體認識,不能溺於那碗碗毒雞湯。
韓信窮困潦倒釣魚充飢,忍受胯下之辱,那是因為他已經身懷絕技,潛居抱道在等待時機。蘇秦前期四處碰壁,其實人家早已經成家立業,有了賢惠的妻。很多人驚歎於馬雲的財富,但只有極少數人知道他的背景。在媒體人有選擇性地報道下,這些信息並不常為人所知。
毒雞湯不是成功秘籍,它不能助人跨越階級障礙,完成人生的逆襲。相反,很可能在逆襲之前就掉進了社會的更下層;甚至因“黃、賭、毒、騙、過度的超前消費”被社會甩到深淵裡,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笑談。這個社會有太多的陷阱等著你。
不要不甘心,除非是已經身懷絕技的天才,對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飯還是要一口一口吃。因為從人倫層面看這個社會,現代社會下的人和人,確實是不平等的。這個認識,是改變自己的前提。
人的先天基因、家庭背景、成長環境、身體條件、受教育情況···決定了個體之間的差異。越早接受這種差異,越能看清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對生活的基本認知,走出奶頭樂之類的精神麻醉劑,制定切實可行的人生策略。
作為一個普通年輕人,只有正確認識自己,認識這個社會,準確定位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才能走得穩快兼顧。至於到底能走多遠,那還要看機遇。
說到機遇,很多人會感慨抱怨社會沒有給他們大的機遇。其實不是沒有機會,而是絕大部分人對機遇視而不見,沒有足夠的判斷力,以及抓住機會的能力。
所以,關鍵依舊是要提升自己。調整好心態,帶著最起碼的上進心,從現有起點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切記不能走入歧途,不能自暴自棄,不然不僅是你自己,你的下一代大概率依舊會沉淪,而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