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4月12日下午5點,71歲的“歌神”許冠傑舉行了一場特別的演唱會

。為了給疫情下的香港打氣,許冠傑第一次網絡直播,並破例留下演唱會視頻供大家回看。

許冠傑一人一凳一吉他,給線上225萬觀眾唱足二十首經典粵語流行歌,大家彷彿回到香港粵語文化輝煌的時代。這場演唱會不僅讓一眾父母輩興奮不已,也讓不瞭解那個時代的90後和00後重新審視粵語流行曲: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01

開啟粵語歌流行的時代傳奇

在許冠傑之前,沒有粵語流行曲。

香港大學在百年校慶校歌介紹中這樣評價許冠傑:”許冠傑在70年代大膽地將粵語注入西方搖滾樂和流行音樂中,在字面上創造了一種新語言流行音樂。他的歌曲不僅發出進取的聲音,還以敏銳的視角譜寫出普羅大眾的磨難和考驗。自那以後,它們便成為了一代人的音樂印記。“

在70年代之前,大眾要麼聽英文歌,要麼聽國語歌,要說聽粵語歌也都是聽粵劇粵曲。前者常見於夜總會等娛樂場所,後者主要是在茶樓茶館。

而粵語歌在大眾心中是不入流的、粗俗的,上不了檯面。

60年代的年輕人喜愛搖滾樂,熱衷於“夾Band”,他們的偶像是披頭士、貓王。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1974年,電視劇《啼笑姻緣》可以說是讓粵語歌流行起來的一個重要標誌。這首TVB電視劇主題曲,將粵劇、中國古典詞作和歐美流行曲融合起來,承前啟後開始了粵語作詞+流行曲調的新派音樂,從電視媒體推動了粵語歌的流行,但仍未完全掙脫粵劇的束縛。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而直至許冠傑與他的《鐵塔凌雲》、《鬼馬雙星》到來,才使得粵語流行曲正式開啟“橫掃”歌壇的模式。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鐵塔凌雲》使得大眾知道粵語歌也可以非常文雅,撕掉了大眾心中“低俗小曲”的標籤,而《鬼馬雙星》卻是非常大膽地使用風趣幽默的大白話填詞,並大大方方地通過大眾媒體進行演繹和傳播。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有一篇報道曾問過許冠傑一個問題:“你做了這麼多歌詞,有人說你的歌詞似乎有點過於低俗,你意見怎樣?”

他回答到:“其實廣東俗語用處很多,我承認某些歌詞似是太流於俗套,但如果不是順乎自然的唱出,文縐縐一番,反而不倫不類。所以本來可以改的歌詞,我認為用廣東俗語唱出,反可以增加親切感呢。”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從許冠傑開始,粵語流行曲真正流行了起來。港樂樂壇開始全面創作粵語歌曲,一大批日後影響力巨大的粵語後輩不斷成長起來。可以說,如果沒有許冠傑大膽勇敢的嘗試,粵語文化的黃金時代也無從說起。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歌隱林子祥表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雙星情歌》,因為當時自己還在外國讀書,一向都是用英語演唱,從來不知道用粵語唱歌是什麼樣子,這首歌終於讓他能在外國人面前用自己的語言演唱。

而Beyond的黃家駒也深受《半斤八兩》的影響。因為這首歌他接觸到了吉他,日後成立了香港首屈一指的殿堂級樂隊。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譚詠麟也常常表示他唯一的偶像是許冠傑。這次網上演唱會他更是在微博上努力為偶像“打call”。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歌神”張學友更是表示:”我覺得在阿Sam面前沒有誰是巨星。“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正是因為開山鼻祖許冠傑的出現,香港流行音樂才會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成為整個亞洲的流行風向標,粵語文化也跟著歌曲的輸出,全方位影響了多個國家多代年輕人的文化、生活。

02

至今仍然難被超越的眾多經典

許冠傑被香港人譽為“歌神”。除了歌藝出眾外,他又是一名出色的作詞人。他的創作中文歌詞有170首,其中可考的有166首。

他所寫的詞題材風格廣泛,既有措辭文雅、蘊含中國文學典故的歌詞,也有通俗易懂、大量粵語俗語的歌詞。這種作詞的特色和他本人的成長曆程分不開。

他的父親是業餘音樂家,母親是粵曲愛好者。他生於廣州長於香港,剛移民到香港的時候家境並不好住在貧民區村屋,因此他和三個哥哥都奮力讀書,最終畢業於香港大學。這段人生經歷使得許冠傑有很好的文化底蘊之餘,又能對香港普羅大眾的生活感同身受,寫出讓人共鳴的好作品。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要說許冠傑對粵語文化有多大貢獻,那就不得不細講。

像是《獨上西樓》這類歌曲,內有粵劇的影子。無論是詞彙的使用,抑或句子的語法都明顯受到傳統粵曲影響。在粵語的基礎上,許冠傑再加入地道廣東話口語,使曲風別具一格。這樣既將典故通俗化使大眾接受,又將流行樂不流於表面。

獨上西樓許冠傑 - 天才與白痴

無言獨上西樓      殘月正當頭

何時復與卿遊      腸斷百般愁

才與你剛分手  轉眼又到深秋

痛念舊情淚滿眼     空悲嘆 緣太暫

無言獨上西樓(心苦透) 殘月正當頭

何時復與卿遊(空追疚) 腸斷百般愁

勞燕已分西東      恩愛尚記心中 

往日熱情夢已碎     鴛鴦侶 難再聚

除此之外,他創作的粵語歌曲中,超過65首將大量的廣府話、香港口語融入其中。例如《半斤八兩》、《學生哥》、《打雀英雄傳》等。正因為使用口語化的俚語、流傳於日常對話中的詞句,使得“打工仔”這類的社會現實表現更具象、真實,在滑稽之餘更顯心酸。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有人認為許冠傑這類創作手法過於粗俗,流於市井。但在記錄粵語方面,實際是一大貢獻。這些歌曲像活詞典,大量有趣地記錄了典故、歇後語和其實際用法和使用情景。

半斤八兩許冠傑 - 半斤八兩

半斤八兩 做到只積咁嘅樣

半斤八兩 溼水炮仗點會響

半斤八兩 夠姜就揸槍走去搶

出咗半斤力 想話攞返足八兩

半斤八兩 就算有福都冇你享

半斤八兩 仲慘過滾水淥豬腸

半斤八兩 雞碎咁多都要啄

出咗半斤力 想話攞返足八兩

“做到只積咁嘅樣”、“溼水炮仗”、“滾水淥豬腸”、“雞碎咁多”這類型的歇後語,很多90後、00後在生活中裡已經很少用、也很少聽到。但通過聽歌,一下掌握數十個粵語歇後語,年輕人既不會覺得煩悶也不會記不住。

當然許冠傑的貢獻,更多的是利用歌曲揭示當時的生活常態、人們的精神面貌,用輕鬆鬼馬的方式記錄普通人真實的悲歡離合,表達草根階層的心聲。將香港人的面孔、精神、思想抽象化成一首首粵語歌,讓大家在音樂聲中記得那個時代的那些人。

03

粵語流行曲能重回當年輝煌嗎?

許冠傑2020“同舟共濟”網上演唱會已完滿結束,掀起了一陣粵語經典金曲的熱潮,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透過網絡抽空觀看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演唱會後,稱讚“粵語流行曲仍大有可為”。

年輕人:“許冠傑是誰?”

但粵語流行曲還有機會恢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輝煌嗎?

第一,隨著香港對於整個中國的經濟地位下降,而導致文化影響力的下降;第二,香港創作人才凋零,甚至不少歌手和創作人也忙著北上掘金,針對內地市場而大多創作國語歌;第三,是互聯網的普及令到各種流行文化的傳播更加容易,從而令到人們的注意力更加碎片化,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圈子,你不知道我,我也不知道你。

現在與粵語流行歌競爭的,已經遠遠不止是國語歌,而更可能是英文歌、日語歌、韓語歌、甚至泰文歌……

但是,我們仍相信,粵語流行歌不死——只因還有我們這群熱愛的人!

各位自己人,

近年有哪首粵語歌令你印象深刻?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歌單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