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肯德基都推“人造肉” 人造肉真的会成为主流吗?

人造肉市场持续火爆。


近日,星巴克推出5款包含“人造肉”的午餐菜单,分别是青酱意面、千层面、美式酸辣酱大卷、沙拉、谷物碗等。这5款产品最低价格59元,全国3300多家门店有售。


星巴克、肯德基都推“人造肉” 人造肉真的会成为主流吗?


仅从名字听上去,似乎和普通的菜品没有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前3款使用植物牛肉做成,后2种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猪肉,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人造肉。


这是星巴克首次在中国市场推出人造肉产品。


就在星巴克此举前不久,肯德基也宣布在中国公测黄金鸡块,鸡块同样是人造肉,成份主要是大豆蛋白、小麦蛋白以及豌豆蛋白。


星巴克、肯德基都推“人造肉” 人造肉真的会成为主流吗?


其实,早在去年“人造肉”概念就大火,今年年初的疫情更是引发了人们对于动物作为病毒寄生宿主进而传染人类的担忧,这无疑为想开拓人造肉市场的企业们增加了动力。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就表示,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企业在考虑涉足人造肉产品类别,受到疫情影响之后,“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讲,也急需要复苏,那么增加新的品类应该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人造肉可以分为植物肉和培育肉两大类,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制造技术是植物肉。


对于人造肉的口感,仁者见仁。


去年中秋期间,上海的王先生就曾经尝试过人造肉月饼,“一吃上去感觉和普通的肉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仔细品一下,还是能吃出来带点植物制品的,我觉得要求不能太高,也不可能百分百和纯肉一个味道吧。”他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除了星巴克之外,Impossible Foods也已与中国公司进行了初步谈判。


2019年11月,由加拿大研发的人造肉品牌Omni Pork已经登陆天猫,销售人造猪肉和人造鸡肉,其中猪肉售价为60元/斤。


据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全球肉类消费约9.5万亿元,如果人造肉的渗透率达到1%,那么市场规模将达到950亿元。机构预测到2040年全球人造肉市场份额将达 60%。


此外,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规模每年将以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而中国占全球肉类消费量约1/4。因此,人造肉在中国市场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本土公司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个市场。


中国人造肉公司星期零STARFIELD在3月完成数千万元融资。早在去年11月,奈雪全国旗舰店梦工厂与星期零合作,推出了Starfield-未来汉堡、Starfield-绿星汉堡和Starfield-墨西哥肉沫卷。此外,星期零还与“棒!约翰”计划在今年联名推出“全国首款未来肉披萨”。


星巴克、肯德基都推“人造肉” 人造肉真的会成为主流吗?


中国双塔公司也在去年9月推出了首款以豌豆蛋白为基础的肉类月饼,该产品是基于从淀粉中提取的豌豆蛋白组织,“植物蛋白肉已经纳入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公司植物蛋白肉产品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多项新产品正处于测试阶段。”双塔方面表示。


从安全角度而言,人造肉可以消除普通肉在寄生虫和微生物方面的威胁,降低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疫病的传播。业内认为,人造肉市场未来有望迎来蓝海市场。


目前,中国的人造肉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还没有完善的供应链,也没有完善的产业链,现在基本上都是以引入合作为主,除了知名的大企业,其他企业如果说在短时间内去做,中国消费者不一定会马上认同。”


而眼下,影响人造肉推广进度的关键在于缺乏相关的标准和监管制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尽早的推出人造肉的一个标准,让整个行业的门槛提高,对于行业健康良性有序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硬环境。软环境方面,应该在2023年,特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的中高端人群对人造肉会有比较大的一个消费量。”朱丹蓬预测。


如果单从增长趋势或增长率来看,人造肉的确有比较大的潜力,但是不会很快取代传统肉类,尤其是在人口基数较大的中国市场,传统的肉类加工还是主流,人造肉只是丰富市场的一个品类。


新金融记者 刘畅

关注新金融传媒微信公众号(xjrcm1),获取更多财经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