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怎么防治?

乡村小水


马铃薯也叫土豆,口感好且营养丰富,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一种蔬菜。同时,它的产量比较高,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明显,在农村地区都有广泛种植。但是在马铃薯的收获期,有时候当我们切开马铃薯后会发现切面边缘有环形或者弧形的褐色线条,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就是马铃薯常见的一种病害——环腐病。那么环腐病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都有哪些呢?

环腐病发病症状

【地上部分】:土壤墒情较好,但是植株的叶片表现出萎蔫、干枯的症状,与正常健壮植株有明显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环腐病经马铃薯块根发作,通过植株维管束向上传导至叶片部分。

【地下部分】:马铃薯根茎的表面无明显症状,但是在切开后可见切面的边缘有环形或者弧形的褐色线条、斑块,明显与正常马铃薯淡黄色且均匀的切面不同。

环腐病发病原因

【1】经贮存种薯的容器或者环境引发病害。马铃薯环腐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只要条件适宜,比如在20度左右的环境下,它可以长期依附在容器壁上。如果此时把种薯贮存进来,那么种薯被环腐病感染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2】经种薯切块时的刀具引发病害。种薯在切块时难免形成创切面,此时抗病能力弱,感染病菌几率大,正是环腐病乘虚而入的时机,如果切块的刀具未经消毒处理,那么病菌很可能就会经刀具被带入,而且一旦发病,肯定是大面积的,因为几乎所有种薯都是用一把刀具来切开的。

【3】经田间植株的感染引发病害。马铃薯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田间管理不到位,就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此时,如果对发病严重的植株不采取必要措施,那么正常的健壮植株可能也会深受其害,最终被环腐病感染导致发病。

环腐病防治方法

【1】种薯应贮存在干燥阴凉且通风的地方。留种时应该挑选那些表皮完好无损的马铃薯留作种薯,并将其贮存在干燥阴凉且通风的地方,最好将贮存种薯的容器及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让环腐病无处藏身。

【2】种薯切块前应对刀具进行消毒处理。种薯切块前应对刀具进行消毒处理,比如可以将刀具在硫酸铜溶液中浸泡半个小时左右,也可以将刀具用火烤,经高温灭菌后切块,切块完成后,将薯种在阳光下晾晒几个小时,利用太阳紫外线对切口的创伤面消毒杀菌,以减少病菌的感染。或者用草木灰涂满切口,同样能够减少创切面被病菌感染的几率。

【3】对于病虫害严重的植株,应及时将其清理出田。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难免出现病株弱株,对于发病严重且感染性强的植株,我们应及时拔除并将其清理出田,避免环腐病病菌的寄生和传染。

【4】做好田间管理,增加马铃薯的抗逆性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水肥充足,就可以使马铃薯植株长得健壮、旺盛,增加了马铃薯的抗逆性以及抗病虫害能力,环腐病的发作也就大大降低了。

结语: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病虫害侵扰,环腐病就是其中一个,对此我们也不必担心,只要明确病因,找出恰当的防治方法,那么环腐病就一定可以根治,马铃薯的优质高产也指日可待。


新鲜水果最好吃


  • 导读:环腐病是一种破坏马铃薯维管束的病害,它与青枯病有区别,但不大,极容易混淆一起,两种病都危害马铃薯的维管束,都能使维管束变黑,但是,仔细观察青枯病流出的是白色液体,而环腐病是红色、黄色液体,最关键区别是环腐病在芽眼周围不会出现脓状渗出物。一定要加以正确区别才能具体防治,下面就环腐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什么叫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受环腐病菌感染而形成的,是在温带地区反复发生的病害,

第二,症状特点

①中后期发生,通常只是一个植株上的些茎枯萎。

②底部的叶片变得松弛,主脉之间出现淡黄色。

③可能出现叶缘向上卷曲,并随即死亡。

④茎和块茎横切面出现棕色维管束,一旦挤压,可能会有细茵性脓液渗出。

④块茎维管束大部分腐烂并变成红色,或者黄色。

第三,发病原因

①种薯中过冬,并进行传播。这是主要传播方法。

②存活在一些自生的马铃薯植株中。在河北燕山东部地区多有发生。

③在容器中传播。包装上,袋子上。细菌在土壤中不能存活。

④"切刀传病",制薯种时,多数在切口处浸入。这种传播比较普遍。

⑤通过灌溉传播,以及雨水传播。!

⑥冬储时,潮湿就可传播。

第四,防治办法

①浸种法。赤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具体办法如下,把块茎浸泡在浓度为5~10ppm的赤霉素中10~20分钟,千万注意块茎在休眼状态下进行。

②选种,在发芽前选中,看表面,并用手捏一下硬度,不合种坚决剔除掉。

③晒种,3~4天,阳光下晒,轻翻。

④第二次选种,摧芽完成后,再进行选种,主要看芽的好坏。

⑤切种时,切刀要随手随时消毒。

⑥选择抗病品种。比如长薯4号,郑薯5号,中薯3号,晋薯2号等

⑦中后期发生危害的,用12.5%增效多菌灵溶剂

总之,要与青枯病区别对待,判断准确。正确施药,环腐病比较好防治,希望我的观点能给您带来效益。


英莫问667


马铃薯环腐病,不仅仅是让种植马铃薯的薯农头痛的事情,就是我们作为食客,平时里购买和准备食用马铃薯时,都可能会时不时碰到被环腐病为害的马铃薯。因此说,了解一下有关马铃薯环腐病的知识,真的是很有用。

马铃薯环腐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马铃薯环腐病属于细菌性侵染病害,侵染马铃薯引起马铃薯环腐病的暗中黑手,就是密执安棒杆菌马铃薯环腐病致病变种。

田间马铃薯之所以会发生环腐病,主要的原因是种薯带毒。因为种薯带毒,马铃薯在切块种植的过程中,通过切刀的切削传染病菌,并使病菌得以从切开的种薯薯块伤口侵入已经切开的种薯。而马铃薯开花结实出的真正的马铃薯种子并不带菌。田间马铃薯所发生的环腐病病害,也不能通过马铃薯植株的相互接触或借助地下土壤进行传播。

当马铃薯带菌种薯或者是经过切刀传染了密执安棒杆菌马铃薯环腐病致病变种的马铃薯种薯切块播种后,病菌随薯块的发芽而生长,通过马铃薯植株的维管束组织,逐渐转移到地上茎以及新生的薯块内,形成系统侵染。

环腐病密执安棒杆菌在马铃薯种薯中越冬,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生长温度20——23℃,最高31——33℃,最低1——2℃。最适宜的PH值为6.8——8.4。适宜发病的温度是18——24℃。带病种薯播入地下后,一部分芽眼腐烂不发芽,另一部分长出的幼芽早已经含有了病菌。随着其繁殖适宜条件的到来,终有一天会让它寄生的马铃薯开始显症。

马铃薯环腐病发病后的症状又是怎样的呢?

马铃薯环腐病作为一种为害输导组织的病害,主要症状是其可引起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萎蔫和地下薯块沿维管束环状腐烂。感病严重的薯块不能发芽或出芽后即死亡,造成缺苗断垄。其症状表现为——

1、病轻的,出苗后植株瘦小,生长缓慢,叶片产生淡黄色的斑驳,病情发展后变为褐色,叶缘纵向上卷,植株由下向上逐渐萎蔫死亡,但叶片不脱落。

2、能正常出苗生长的病株,前期症状不明显,开花以后顶部叶片变小,叶缘内卷,个别分枝和叶片产生黄色斑驳,萎蔫下垂而枯死。

3、病株所结薯块,大多不同程度带病。病薯外皮发软,尾部皱缩凹陷变为褐色,病株茎的切面上可看到维管束部分变黑褐色。

4、薯块上外部症状不明显,只是皮色变暗,芽眼发黑枯死,切开后维管束部分变成黄色或褐色,严重的连成一圈,甚至可以出现皮层与髓脱离。

防治马铃薯环腐病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从相关资料介绍上看,比较抗环腐病的马铃薯品种有:乌盟601、乌盟684、乌盟715、乌盟697、郑薯4号、克新1号、丰定18、丰定19、丰定22、宁紫7号、长薯四号、长薯五号、六六黄、高原3号、高原7号、哥昂司、同薯八号、庐山白皮、阿克拉、铁筒1号等。

2、建立无病留种田,利用实生苗繁育种薯,采用整薯播种。

马铃薯环腐病不侵染种子,可利用自交或杂交技术,通过培育实生苗而获得无病种薯。整薯播种,可避免切刀传播病菌。

3、种薯消毒。对准备用来播种的种薯,播种前先在室内堆放5——6天晾种。在晾种的过程中,不断剔除烂薯。播种前可以用50毫克/千克硫酸铜溶液浸种薯10分钟消毒。

4、切刀消毒。采用种薯切块播种的,切块时可选用0.1%度米芬,或5%来苏水,或0.1%高锰酸钾,或5%石炭酸,或5%食盐水,或75%酒精,对切刀消毒。每切一块,换刀一把。

5、低温贮藏。用于播种的种薯,贮藏于3——4℃的低温环境下,可以降低环腐病的发生率。

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百菌通可湿性微粒剂400——500倍液灌根,每株使用药液0.3——05升,10天1次,连续使用2——3次。

以上就是关于题主“马铃薯环腐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的回答。如有什么疑问和不同见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关注我的头条号“乡村萤火虫”,每天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知识。谢谢大家的阅读和点赞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