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为什么一个儿子都没有呢?

编缘3


宋朝诸帝子孙夭折比例极高,往往只有一两个可以活下来,甚至仁宗高宗绝嗣,不得已过继,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皇宫的建造格局和内部的管理问题。

理论上说如果长时间居住在很大很空的房子里,人的热量容易分散,所以造成身体内部的调理不好以致不利于生育,宋代初年的建筑格局应该是有类似问题的。

直到后来徽宗时建造艮岳,大面积改造皇宫内部的环境,子嗣因而显著增多。

宋朝皇宫在驻基时,为了防虫蛀,用了大量的铅汞等重金属

在其中生活的皇妃皇帝日积月累重金属影响下变成绝育,而在这之前的皇子皇女,也因为重金属积累而先天不足,容易早夭。

两宋皇帝虽然有昏君,但基本都很勤政,

连像南宋宁宗这类评价不高的皇帝都是经常处理政事到通宵,然后基本又都热衷男女之事,性启蒙也非常早,所以各种生活习惯破坏了健康,导致帝系一支子嗣少得可怜。

若说赵家的身体不好也有点道理,因为有遗传病史的记载。可是除了帝系,其他的一些亲王支系子嗣却非常昌盛,而且享寿也很长,所以遗传病不会是关键原因。


锅小震


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第六子。乾兴元年(1022年)三月,宋真宗病逝于延庆殿,赵祯奉遗诏即皇帝位,年仅十三岁。

赵祯即位后,奉遗诏尊刘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因其年少,军政大权已完全掌握在刘太后手中。

一直到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太后病卒,赵祯才开始正式亲政。

此前,赵祯十五岁时,由皇太后刘娥做主,为他立前勋戚郭崇的孙女郭氏为皇后,他不喜欢郭氏,心里很不满,因他彼时正热恋着和郭氏一同入宫的张才人。他有意疏远郭后,晋封张氏为才人,不久又进为美人,以此来表示对太后擅权的不满。

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天降大灾,干旱、蝗灾接踵而至,有大臣建议应改元以应天变,以导迎瑞气。赵祯于是颁诏,明年改元“景祐”。赵祯对由刘太后做主为他立郭后一事,始终耿耿于怀。故赵祯最后还是以郭皇后无子为借口,将其废黜并责令她剃度为尼,幽居长宁宫。

郭皇后被废黜后,赵祯专宠尚美人、杨美人等,沉溺于酒色中,钟鼓弦乐之声,昼夜不断,逐渐荒废了政事。

尚氏等人见赵祯懒理政事,竟在后宫以“教旨”发号施令,赵祯本人则因荒淫无度而患病。一时间宫廷传言,流布道路,村氓野老皆知,朝野訾议汹汹。

文武百官忧虑国事,纷纷上书,要求皇帝整肃后宫,保庆皇太后杨氏也亲自规劝赵祯。景祐元年(1034)九月,立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曹氏为皇后,后皇之争暂告平息。

史载,从十五岁起,刘太后就为赵祯立皇后郭氏,又遴选美女充实后宫,可是在此后的十几年间,竟无一嫔妃为他生出一个皇子。赵祯喜好女色,后宫佳丽如云,却广种薄收,不知何故?

直到宝应二年(1039),苗美人为他生下一龙子,不仅赵祯欣喜若狂,阖宫上下都替他高兴,赵祯亲为儿子取名赵昕,还迫不及待地给这小婴儿赐爵加官,不料赵昕只活了一岁半便夭折了。

庆历元年(1039),朱才人再为赵祯生下一子,取名赵曦,封鄂王,但是养至三岁时即病亡。

此后,宋仁宗赵祯就再也没生子了。皇嗣成为当时朝廷内外最关注的大事之一,后来竟发生过有人冒充皇子的事件。

嘉佑六年(1061)闰八月,知谏院事司马光上书,复以早定继嗣为国家至大至急之务条陈,随后面见仁宗时力请。仁宗闻听司马光所言,却沉默无语,他暗想:几年来群臣百官密请立储的奏疏接连不断地送进宫来,看来不能再拖了。他对司马光说:“卿所言是不是让朕选宗室为嗣”?司马光未正面作答,而是说:“臣言此自认为该死,但还望陛下虚怀听纳”。赵祯漫不经心道:“这没什么,这样的事古来就有”。司马光见仁宗不愿再深谈下去,遂起身怏怏告退。

九月,知谏院司马光、殿中侍御史陈洙、江州知府吕诲等人再次联名上奏,乞选宗室子弟中的贤者立为嗣君。赵祯不得已,说:“立嗣之事,朕已有意多时了,只是一直未得其人”。然后环顾左右侍立之臣问道:“究竟谁可为嗣”?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琦上前奏道:“此事非臣等敢私议,还请陛下自择”。赵祯这才慢悠悠地说:“朕在宫中尝养二子,小的虽纯(淳朴)不慧(聪明),就立大的吧”!韩琦请赵祯指名。赵祯说:“就是宗实”。赵宗实是宋仁宗赵祯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儿子,他被仁宗立为太子,并赐名赵曙。

嘉祐七年十二月,赵祯因太子已立,困扰多年的心病总算放下,心情得到宽慰。二十七日,他在群玉殿设宴款待群臣,酒酣耳热之际,他异常亢奋地说:“如今天下太平无事,朕欲与众卿共享今日之乐,一醉方休”。

嘉祐八年(1063)三月二十九日晚间,宋仁宗赵祯崩于福宁殿,殁年五十四岁。他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谥号“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号“仁宗”。



(发文不易 严禁搬运)

(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宋仁宗绝对担得上一个“仁”字,他一直实行仁政,以仁孝治国,在外的名声是很不错的。按说这样的一位皇帝应该上天眷顾多子多福才对,但是却造化弄人,宋仁宗最后连个子嗣都没有,最后的皇位是传给了侄子赵曙,让人唏嘘。这到底是为什么?归根究底,宋仁宗这样的仁君也没能躲得掉后宫争斗,承担了宫斗的后果,其无后的原因让人心寒。

后宫并不缺女人

宋仁宗没有子嗣,但是后宫的女人并不少,别的嫔妃不说,只皇后前前后后就有三位。宋仁宗继位之后,因为年纪尚小,由太后刘娥代为管理朝政,刘娥成了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史书上称她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宋仁宗赵祯从小就害怕刘娥,在其成为太后垂帘听政之后更是难以抗拒,刘娥不仅在朝堂上强势,对于赵祯的感情也是管的很宽。

凡是赵祯喜欢的女子刘娥一律不同意,强迫他娶了势力比较大的郭皇后,这让赵祯心里一直不痛快。而且这郭皇后也不是个温顺的主,从小锦衣玉食惯了,性格也颇为嚣张跋扈,赵祯本就不喜欢她,她还不自知,一直在后宫跋扈得很,没有一点一国之母的样子,郭皇后还拦着赵祯不让他去找其他嫔妃,这样的举动无疑是让赵祯更加厌恶,但是碍于太后的面子,赵祯也不敢真的废了她,只是对她处处冷落。


直到刘太后死后,赵祯寻了个无子嗣的理由将郭皇后给废掉了,本以为可以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做皇后了,但是群臣表示:”当求德门,以正内治“。于是赵祯又立了相貌平平的曹皇后,想必大家也能猜到,相貌平平又不得赵祯喜欢,这曹皇后在宫里过的也不怎么样,赵祯呢更是一直宠爱张贵妃,对曹皇后视而不见。而第三位皇后就是张贵妃,生前没有做过皇后,死后才被追封,但是生前的张贵妃极尽尊容,虽不是皇后却也要比皇后过的好得多。

后宫也不缺孩子

那么有人问了,宋仁宗赵祯的后宫并不缺女人,没有子嗣难道是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吗?实则不然,后宫女人多,也不缺孩子,郭皇后和曹皇后并没有为赵祯生下一儿半女,这与赵祯并不喜欢她们有很大关系,而温成皇后也就是张贵妃却是为赵祯生下了三个女儿。加上其他的嫔妃,宋仁宗一共有13个女儿和3个儿子,有这些子女足以说明赵祯的身体是没问题的,不能生育实则荒诞。只是赵祯这仅有的三个儿子却并没有平安长大,都早早地夭折了,在古人眼里,绵延子嗣唯有男孩子,没有男孩,赵祯是真的绝后了。

后宫嫔妃争斗的后果

由于赵祯幼子早夭,其余嫔妃生下的孩子又皆为女孩 ,一度让赵祯很是苦恼,没有子嗣,这江山就要拱手他人,焦急之下,赵祯对后宫放话:只要生下儿子,就立刻立为皇太子!这样的旨意无疑让后宫沸腾,无论是高高在上却无子嗣的皇后,还是独享宠爱的张贵妃,抑或是下面的小嫔妃,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想法。大家都知道母凭子归这个说法,生下太子就意味着富贵和权力,有野心的嫔妃蠢蠢欲动急着怀孕,没本事却怀孕了的嫔妃胆战心惊怕保不住性命选择堕胎,再加上有的嫔妃为了不让其他妃子怀上孩子就痛下杀手,所以后宫里能够出生并平安长大的孩子几乎没有。赵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求子心切,却害了这么多没有出生的孩子,真是可悲!

赵允让的报复

这种说法只是大多数人的猜测,但是也是有迹可循的。赵允让是赵元份的第三子,为什么跟他有关呢?因为如果没有赵祯的话,这皇位很有可能就是他的了。宋真宗赵恒的儿子赵佑去世之后,为了后继有人,赵恒将赵允让接到宫中抚养,有让其继位的意思。但是之后赵祯的出生让赵恒喜出望外,但对赵允让来说却是晴天霹雳,没错,有了赵祯,赵允让被无情的抛弃了,他被赵恒又送回了府邸,“一夜回到解放前”。

虽然后来真宗给赵允让封了官,但是赵云让内心的失落是怎样也弥补不了的,所以他内心很是记恨赵祯。所以赵允让为了报复抛弃他的赵恒和抢了他皇位的赵祯,就想让赵祯也没有子嗣。想要做成这一切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买通宫里贴身服侍的宫人,在其饮食药物中做手脚就可以了。一方面赵允让暗地里不让赵祯有子嗣,另一方面又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目的就是在赵祯后继无人的时候,自己的儿子能够成功继位。

如果这样的猜测是正确的话,那么赵允让的报复是成功的。在赵祯真的没有再生出儿子之时,将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接到了宫里交给曹皇后抚养。最后赵宗实被立为皇太子,更名赵曙,公元1063年,赵曙继位,曹皇后辅政。赵允让成功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了皇帝,了了自己的遗憾,也确实笑到了最后。

结语

宋仁宗在朝政国事上是一个成功的人,但是在男女感情和家事上却是输的一败涂地。自己喜欢的女子没有得到,连子嗣都被算计,其真相也确实是令人心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