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类作物叶片铁锈红是什么原因?

用户5427012185399


豆类作物是指豆科中的一类栽培作物。豆类作物种类很多,主要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赤豆、菜豆、豇豆、刀豆、扁豆等。豆类作物的种子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营养丰富的食料。



豆类作物叶片铁锈红应该是生了豆类植物常见的炭疽病。这种病毒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种皮下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借风雨、昆虫传播。


幼苗发病,子叶上出现红褐色近圆形病斑,凹陷成溃疡状。幼茎上生锈色小斑点,后扩大成短条锈斑,常使幼苗折倒枯死。成株发病,叶片上病斑多沿叶脉发生,成黑褐色多角形小斑点,扩大至全叶后,叶片萎蔫。茎上病斑红褐色,稍凹陷,呈圆形或椭圆形,外缘有黑色轮纹,龟裂。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浅红色粘状物。果荚染病,上生褐色小点,可扩大至直径1厘米的大圆形病斑,中心黑褐色,边缘淡褐色至粉红色,稍凹陷,易腐烂。该病菌发育最适宜温度为17℃,湿度为100%。温度低于13℃,高于27℃,相对湿度在90%以下时,病菌生育受抑制,病势停止发展。因此,温室内有露、雾大,易发此病,此外栽植密度过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易发病。



具体有以下几种防治方发法:

(1)实行2—3年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土壤喷施“免深耕”调理剂,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2)选用抗病品种,播种时以50%四氯苯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进行种子消毒(药量为种子量的0.2%),加强苗床管理,培育无菌壮苗。定植前7天和当天,分别细致喷洒两次杀菌剂,做到净苗入室,减少病害发生。

(3)栽植前实行火烧土壤、高温焖室,铲除室内残留病菌,栽植以后,严格实行封闭型管理,防止外来病菌侵入和互相传播病害。

(4)结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它病虫害,每10—15天喷施1次600—1000倍“2116”,(或5000倍康凯或5000倍芸苔素内酯)连续喷洒4—6次,提高菜豆植株自身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健壮,减少发病。

(5)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搞好肥水管理,调控好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植株长势健壮,提高营养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6)全面覆盖地膜,加强通气,调节好温室的温度与空气相对湿度,使温度白天维持在23-27℃,夜晚维持在14-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以利于菜豆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害的侵染发展,达到防治病害之目的。



乡里阿红


  • 豆类作物叶片出现铁锈红症状,这是豆类锈病的主要发病特征,由此可见,豆类作物是得了锈病病害;豆类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最容易发病,靠风媒虫媒和劳动工具,雨滴溅起的水花传播,将锈病菌核孢子感染给当季豆类作物;豆类锈病发生的原因是种子带菌,土壤带菌,种植园带菌,连作种植,过度密植,高温高湿等。

豆类作物锈病症状

  • 豆类锈病在作物生长全程均可发病,常见锈病侵害植株的叶片,叶茎和果实;初始可见叶片上有1毫米左右的黄白色斑点,斑点有微微隆起;病斑随着时间逐渐扩大,慢慢转化成黄褐色病斑,再转化成红褐色,紫褐色斑块,病斑逐渐扩大;当病斑重叠连接后,形成局部或者整片叶片红褐色叶面,远看像铁锈状;如果叶茎或者果实感染了锈病,初始也会出现黄白相间的斑点,接着进展成红褐色或者紫褐色的病斑,病斑有隆起;一般锈病从下部叶片感染,逐渐向上蔓延,发病较早的叶片容易失去水分干枯脱落,感染锈病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容易落花瘪荚落荚,发病严重的植株逐渐失去生殖能力,造成品质下降和产量减少。

豆类作物锈病发生规律、

  • 豆类作物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锈病菌核孢子寄生在病残体或腐殖物里在土壤里越冬,当温度达到15至24度的时候,湿度达到80%的情况下,锈病菌核分生孢子分裂出单胞锈菌,寻找到新生寄主,随之感染当季植株;因此,高温高湿是锈病菌核发生的诱发环境,而高温降雨和连续阴雨是锈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其次,种植密度过大,植株之间通透性差是锈病感染传播的主要因素。

豆类作物锈病传播途径

  • 豆类锈病锈菌孢子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形成活跃分生孢子,感染给新生寄主,通过风媒,虫媒传播蔓延;还可通过劳动工具,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传播给当季植株;另外,分生孢子还可通过动物穿行遗留的毛发,雨滴溅起的泥土,雨水淹渍到植株毛孔,都可感染传播给其它植株。

豆类作物锈病发生原因

  • 一,高温高湿;高温高湿是豆类作物发生锈病的主要诱因;当夏生锈菌在15至24度,湿度在80%以上,是锈病发生的活跃期;夏季雨季雨量大,阴雨连绵,雨期时间长,锈病的发生几率高,传播速度快,感染面积大,危害程度也高。

  • 二,种子含菌;如果豆类作物种植时,采用上一季曾经感染过锈病的种子,或者种子在采集过程中,储藏过程中,受到锈病菌害感染,在下一季种植过程中高温高湿条件下,锈病菌核孢子在适宜环境下形成分生孢子寻找到新生寄主,就会感染给当季植株。

  • 三,种植园有菌源;如果豆类作物种植地,在上一季种植过程中,曾经发生过植株锈病感染;且种植园里遗留上一季感染的腐殖物或者病残体,这些病残体寄生锈病锈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在适宜环境下。可重复感染新生植株。
  • 四,土壤带菌;如果种植豆类作物的土壤,在上一季种植过程中,发生过植株感染锈病,且有病残体或者腐殖物遗留在土壤里,造成土壤中含有锈病锈菌越冬;而在第二年种植时候,土壤没有经过灭菌处理,当环境适宜的时候,就会滋生锈病锈菌感染新生植株。
  • 五,连作种植;如果豆类作物连作种植三年以上,就会增加豆类作物感染锈病的概率;连作种植豆类作物,会造成土壤形成疲劳期,土壤新鲜感降低,土壤活性下降,土壤惰性程度增加,土壤容易滋生病虫害。
  • 六,种植密度过大;如果豆类作物的种植密度过大,造成植株叶片过密,通风不畅,土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就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也包括锈病感染和蔓延。

豆类作物锈病防治措施

  • 一,优选品种;预防豆类锈病的发生,可选择抗病能力强,抗逆能力强的品种;种源采用上一季植株健壮,未曾感染病虫害的植株,成熟度高的种子作为当季种源,种子在采集,储存过程中未曾感染锈病锈菌。

  • 二,避免连作;种植豆类作物,避免在连续三年种植豆类作物的土壤中种植;通过歇茬,换茬种植豆类作物,以此恢复土地活性,提升土壤新鲜度,提高土地性能。

  • 三,浸种除菌;豆类作物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当批种子浸种灭菌处理;一般情况下,种子需要在阳光下照射6小时,然后使用50度作用的热水浸泡30分钟,再放置到凉水里浸泡12至24小时,根据品种不同使用药物不同的药物浸种10分钟,以此预防种子带菌播入土壤。

  • 四,种植园灭菌;如果豆类作物种植地上一季曾经发生过锈病感染,需要在收获后,将发生锈病的病残体全部清理出田园;在种植之前,可使用70%的甲基托布津溶液1000倍,或者50%的多菌灵800倍液,对种植园周围和附属设施喷施灭菌处理后再种植。
  • 五,土壤灭菌;如果种植豆类作物的种植地,在上一季曾经发生锈病感染,在种植之前,或者在整地翻地之前,使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对土壤表层均匀喷施后30分钟内,即刻深翻作灭菌处理。
  • 六,高垄开沟培植;种植豆类作物,可采用高垄培植,开沟培植的发法预防锈病的发生;高垄开沟培植,方便排水,减少淹渍;可增强土壤光照程度,改善植株之间通风条件,减少豆类作物锈病发生几率。
  • 七,合理密植;豆类作物合理密植可预防锈病发生几率;豆类作物合理密植,可改善植株之间的光照程度,提升植株底部通风性能,减少叶片过密遮挡光合作用;合理密植可提升植株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减少和抑制锈病的发生和蔓延。
  • 八,清除病株;如果豆类作物单发或者局部发生锈病,可将感染病株直接拔除,并带出种植地,到远离的安全地方深埋或者焚烧处理,然后使用50%的萎锈灵1000倍液对染病植株周围喷施预防锈病蔓延。
  • 九,错期种植;对于易感染锈病的豆类作物,可采用错期种植的办法早播或晚播,避开豆类作物锈病高发期,也就是避开锈病易发的温湿度适宜传播期和雨季滋生期;这样可减少豆类作物锈病发生几率。
  • 十,药物抑制;如果豆类作物已经感染了锈病,且已经传播蔓延;可使用15%的粉锈宁1500倍液喷施,或者使用50%的萎锈灵1000倍液,或者75%的百菌清750倍液,或者40%的福星乳油8000倍液,50%的硫磺悬浮剂300倍液喷施,对豆类锈病发生和蔓延均可起到很好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结论

  • 综上所述,豆类作物叶片上出现铁锈红,这是豆类作物锈病的症状,由此可判断,此作物已经感染了锈病;豆类锈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豆类作物在种植时种子带菌,土壤带菌,种植园带菌,土壤连作,种植密度过大,高温高湿等原因造成的;种植户在辨别作物锈病发生的原因后,可采用综合农业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预防和抑制豆类作物锈病的发生。


乡音乡情


大家好,我是牧豆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豆类作物叶片铁锈红这个危害特征,我很自然的想起了锈病,而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大豆炭疽病,豆类作物叶片铁锈红就是由锈病引起的。我相信不少大豆种植户对大豆锈病都不陌生,它是豆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危害程度十分严重。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大豆锈病。


大豆锈病

  1. 大豆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它的病原菌名为豆薯层锈菌。其中,大豆锈病的夏孢子可以通过气流和雨水这两种传播途径进行长距离的传播。
  2. 大豆锈病主要危害豆类作物的叶片,刚开始是有褐色小斑点,然后夏孢子堆开始生长。随着时间推移,夏孢子堆成熟,夏孢子从中破裂而出。在气候干燥的时候,这些夏孢子是呈红褐色的,类似红色铁锈一样,符合提问者的描述。

那么,对于大豆锈病,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治呢?下面我给大家回答大豆锈病防治方法。

大豆锈病防治方法

  1. 首先改变当地大豆的种植时间,使大豆生长期与大豆锈病流行期错开,这样可以减少大豆锈病的发生。大豆品种也要进行选择,例如芸豆,它的矮生品种相比蔓生品种抗病能力更强。

  2. 在同一块种植地上面,豆类作物与非豆类作物进行轮作,避免土壤中大豆锈病病原菌的积累。

  3. 在大豆生长期间,做好科学的田间管理。例如合理施肥,及时挖沟排水,收获大豆后深翻土壤,清理病残体,进行消毒。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帮助种植户预防大豆锈病。

  4. 平时可以喷洒少量药剂进行防治,例如多菌灵。当大豆锈病出现的时候,种植户根据发病严重程度、传播范围选择不同试剂配合使用。



大豆很多病虫害其实需要种植户平时注意预防,时不时检查大豆植株,而不是等到发病再治疗。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是牧豆人,我们下一个问题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