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傳統文化與現代需求之間的矛盾?

一沐豆芽


傳統文化與現代需求之間的矛盾是相互依存,也是相殺相愛的,我們社會文化的傳承責任決定了二者矛盾程度。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歷史深厚的積澱,因此它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承載了中華文明厚重底蘊與價值。今天當浮躁伴隨著喧囂,只剩下世俗與忙碌,你若拋棄了傳統文化,現代需求就如洪水猛獸,相反當你與之不離不棄,它則像飯後的一杯清茶沁人心脾。我們生活的時代相對於歷史長河只是短短一瞬,繼續了傳統文化的傳承,今天就會在歷史的長卷上書寫上濃重的一筆。




在海一方923


首先,傳統文化的內核是“以群體為本”,是追求群體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從西周的周公開始就強調“禮教治國”,由此而形成中國人的倫理思想體系,這些都是通過規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形成和諧共處的環境,最終保障社會穩定。為了這一目標是可以犧牲個人利益的,最為有代表的說法就是孔子的“克己復禮”。

其次,傳統文化還強調“厚積薄發”,例如《道德經》裡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儒家在這個基礎上還強調“中庸”。

這些跟現代人們的需求其實是格格不入的。現在的市場營銷就是激發人們的欲求,使得人們“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由此造成了追求物慾的社會心態。而對於物慾的追逐進而導致以個人為中心、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

學校沒有體育、美術、音樂課;中醫養生被視為糟粕;談戀愛先看對方家底;網紅稱為年輕人熱衷的追求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成年的亦然成年,只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多傳承一些傳統文化,能夠迴歸傳統親近自然的生活狀態。


騏說


傳統思想倡導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核心是儒家思想的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但是價值體現仍然是立德立功立言。現代需求難道能逃離這三條嗎?儒家給人的成長列出三綱八目,明明德,親民,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現代需求把金錢擺在首位,沒有錢寸步難行,把性解放作為人生自由的標誌,孝親敬老成為地位和名利的炫耀,追求快餐生活,追求物慾至上的享樂,但是,不修身,不長本事,不能與時俱進,厚德載物,這一切都是虛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