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丽水市境内的瓯江口大桥公司工程部副经理南航:一心一意为造桥化解难题

流经丽水市境内的瓯江口大桥公司工程部副经理南航:一心一意为造桥化解难题

刘伟 摄

温州日报记者 卢秀铨

一支牙刷、一台电脑、一垛文件材料——南航的办公桌布置得很简单。对他而言,繁忙是工作的常态,而保持办公环境清爽整洁,是他面对工作的态度,也是他一以贯之的行事风格。

出生于1985年,从事桥梁建设行业9年,南航是瓯江口大桥公司工程部副经理,主要负责北口大桥土建三标工程的测量、试验、检测、施工控制以及土建三标的现场管理,是项目建设的先行“指挥官”。

作为北口大桥建设的一线人员,他见证了大桥从工可审批到图纸设计,再到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他说,以前盼着大桥“出生”,现在更想看到大桥健康“成长”。

一心一意才能建好世界级桥梁

2011年,主修桥梁工程的南航硕士毕业,入职温州市交发集团。对他来说,能从事对口工作,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当时在集团总工办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的技术管理工作,因为经验缺乏走了不少弯路。”回想当初,他深有感触,凭借细心好学、善于沟通的性格,三年间,他参与大量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工作,补齐了经验薄弱这一短板。“做工程不懂就要问,不理解就要思考,遇到难题我都是请教业内前辈和老师解决,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2014年,瓯江北口大桥前期工作开始启动,南航得知后立即作出决定——跳出办公室,去现场参与这座世界级大桥的修建。“北口大桥从项目前期工可编制到整体设计,再到施工建设,我都有参与。”南航自豪地说,去年,他在项目土建二标见证了大桥北锚碇完工和北塔封顶的壮举,让他惊喜了好一阵子。今年他又来到项目土建三标,为南锚碇施工和南引桥施工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我没有多的想法,只想竭尽所能帮助北口大桥完成建设。”南航表示,在提前谋划,细致考虑的前提下,顺利落实每一件事情是非常有成就感的,造桥就是这样一件事。

发现施工问题要第一时间处理

常年与图纸打交道,南航深知项目设计和建设需要互相磨合,“其实,施工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他坦言,为保证工作面顺畅,现场管理、沟通以及调整占据了他绝大部分的时间。

令他印象较深的一次是,今年北口大桥复工后,南引桥节段梁拼装工区内整孔梁的钢绞线穿束施工出现滞后。南航向记者解释道:“正常情况下,一跨梁的穿束施工需要1天,当时已经滞后到4.5天,工区内有86跨节段梁,如果不提前干预,工期将严重滞后。”

得知消息后,南航第一时间跑到工区和施工人员了解情况,经排查发现,施工滞后系波纹管径设计偏窄的缘故。他没有迟疑,当即联系变更图纸设计,更换全部波纹管,当天,该项施工问题得到解决。

像这样的“临时”变动并不少见。在公司党员日常“三进”活动中,除了拉家常,南航和工人聊得最多的就是施工,“只要提出问题,我们就去解决。”在他看来,施工是否顺利直接与项目质量挂钩, 因此出现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解决。

“以前碰到施工问题,免不了开会研究,现在小问题基本当场解决,碰到大问题也会精简召开会议,快速敲定方案,大家都在为项目建设争取时间。”南航说。

提前谋划项目才能不惧风险

3月24日晚8点,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的顺利浇筑,北口大桥南锚碇沉井混凝土封底施工完成,成为项目复工后首个完成的节点,为项目后续的填仓浇筑施工和上部锚体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快速推进得益于充分的准备。2月4日起,南航就积极投入项目复工复产准备工作,“当时土建三标有200多名建设者和家属留守在工地,400多名建设者在各自家乡抗击疫情,对他们进行人员统计并不容易。”他表示,为了做到无遗漏统计,除了建设者本身,他们还对家属子女展开去向摸排,加班加点梳理出每人每天的活动轨迹,“那段时间统计到深夜是常态,所幸大家把工作做在了前头。”

2月24日,北口大桥召开南锚碇封底混凝土施工方案审查网络会,为南锚碇封底混凝土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3月6日上午10点南锚碇正式启动封底混凝土施工,当一辆辆混凝土搅拌车来往穿梭,记忆中热闹的施工场景终于在工区出现。

“疫情就像一次考试,只有提前谋划才能不惧风险。”南航告诉记者,今年大桥的施工任务仍按照年前计划推进,虽然有压力,但大家都充满干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