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我卷貝,魚橫話不多”——斑馬貝飼養攻略

一、斑馬貝概述

斑馬貝 Neolamprologus similis 是坦幹伊克湖慈鯛裡體型最小的一種。


它們長相可愛,習性有趣,喜歡搬運貝殼與砂礫;性格較溫和,群體生活在一起,選擇貝殼作為它的休息處,躲藏處和繁殖處;它們會一起拖動、推搬貝殼,放置在合適的地點,一起挖掘沙石佈置自己的家。用嘴吞吐砂粒,扇動鰭吹動砂粒,再賣力地推、頂、拉,把貝殼安頓好。一直到自己周圍的幾個貝殼都被埋在砂粒中,留出一個個精緻的圓圓的入口共同居住,強勢的公魚會守著貝殼跟自己中意的母魚繁衍後代,然後共同照顧幼魚。
斑馬貝魚和其他卷貝魚一樣極具個性特點,會佔據螺殼為自己的棲身之所,斑馬貝在此生存繁殖。斑馬貝雖然在卷貝里算體型小,卻是特別受歡迎的一個品種。那麼斑馬貝怎麼養?斑馬貝怎麼分公母?飼養斑馬貝需要什麼樣的魚缸?它們都有什麼十分有趣的行為呢?
這篇文章將帶大家全方位的瞭解一下斑馬貝,包括斑馬貝的飼養要點,環境佈置、斑馬貝的繁殖、混養、區分等等,本篇彙總了眾多魚友在飼養繁殖卷貝魚過程中總結的心得和經驗,不可錯過哦!


二、斑馬貝源生地介紹

斑馬貝原產自坦幹伊克湖,是三湖中最大的一個淡水湖。


它是世界上第二大湖(僅次於貝加爾湖),非洲最深的湖泊,最深 1.5 公里,湖岸線長約 2000 公里。坦噶尼喀湖由四個國家共享:布隆迪,剛果民主共和國(D.R.Congo),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它不在旅遊路線上,也不像馬拉維湖或維多利亞湖那樣受歡迎。它的熱帶魚不像馬拉維湖那樣迷人多彩,但更具特色,更令人嚮往,更難以保存 - 而且價格昂貴。

坦幹伊克湖中的大多數魚類都是慈鯛,這個家族最初是在古代岡瓦納進化而來,並且仍然主要存在於南半球(地質記憶很長!)。世界上有超過 3000 種慈鯛,其中 1500 多種存在於維多利亞湖馬拉維湖和坦噶尼喀湖。坦噶尼喀的慈鯛物種(250)比其他兩個湖泊(每個 700 個左右)少,但它們來自更多的不同群體。因此它更古老,與物種的進化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坦幹伊克湖還有現代(生活)疊層石,大量特有螃蟹,甚至還有一種微型淡水水母,是非洲唯一的一種,這些都令人驚歎!坦幹伊克湖也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她擁有悠久的歷史,滄桑的變遷中她的水並不總是像現在這樣極端:

坦幹伊克湖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缺氧水體積

坦幹伊克湖水的通流量是最差的水體之一

更多關於坦幹伊克湖的這裡,參看

《坦幹伊克湖的前世今生》

“社會我卷貝,魚橫話不多”——斑馬貝飼養攻略


三、斑馬貝的飼養要點

1. 魚缸環境怎麼佈置?

新手開缸需要注意建立魚缸的硝化細菌系統,具體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1. 瞭解氨氮循環 | 水族初學者的漸進指南系列。https://www.aquau.cn/article/1575345950806

斑馬貝因為常年生活在坦湖底部,而且體型較小,一般斑馬貝的垂直活動範圍不會超過 15cm,因此它們不需要很高的水族箱,寬度的話 40cm 以上的缸就可以飼養了。為了模擬斑馬貝的原生環境,在魚缸中鋪設顆粒在 1mm 以下的細沙,顏色沒有要求,放入顏色稍深的沙子有利於斑馬貝的髮色,如果不知道選擇哪種沙子,建議可以使用卷貝專用底沙,是已經高溫消毒的,拿到之後可以直接使用。之後再放入大小不一的螺殼供斑馬貝自行選擇,用於躲藏和繁殖,數量為魚只數量的 3~4 倍,一般 3、4 個螺殼一堆擺放,每堆之間空出一些區域,這樣魚兒可以挑選適合自己體型的螺殼居住,成年之後也可以自由組建自己的小族群。每一堆螺殼可以用大一些的石塊隔開,給他們更加私密的環境,減小互相打鬥的可能。螺殼可以在尾部打個洞或者磨掉一些,這樣的好處是之後要抓魚的話可以很方便的把魚趕出來,方法就是對著螺殼尾部的孔吹氣。另外就如同很多繁殖罐都有開孔一樣,如果螺殼尾部有孔的話就會有少量的水流動,在繁殖時可以增加幼魚的存活率。

“社會我卷貝,魚橫話不多”——斑馬貝飼養攻略

至於斑馬貝飼養的水溫度,一般在 24-26 攝氏度即可,斑馬貝的幼魚出生之後水溫可以保持在 28 攝氏度左右。

坦鯛都喜歡高硬度和高 PH 值的水,因此如果你生活在南方,可以在過濾器中加入珊瑚骨來增加這兩個屬性。另外也沒有必要刻意維持與本地水源差異很大的環境。斑馬貝的適應能力還不錯,環境的穩定性比適宜程度更加重要(穩定的一般硬度中等 pH 值的環境肯定比經常震盪的水質環境要好很多)。

2. 斑馬貝吃什麼?喂什麼飼料最好呢?

斑馬貝幾乎不挑食,慈鯛科的飼料都能喂,但是為了保證斑馬貝魚只的健康,要保證飼料營養均衡,富含蛋白質和粗纖維。顆粒飼料、貼片飼料它們都會吃,如果有條件的還可以喂一些豐年蝦或者白線蟲。要注意的是斑馬貝體型小,另外斑馬的膳食中需要一定比例的素食成分。嘴巴也就那麼點大,所以喂顆粒飼料的顆粒不能太大了,不然它們吃不進去。

餵食活體魚食的時候千萬記得要保證飼料來源乾淨沒有寄生蟲,比如水蚤這些買回來撈回來要在乾淨的水缸裡養幾天,換換水之後再喂,不然很容易引入寄生蟲。

3. 有什麼魚能和斑馬貝混養呢?

這個要根據魚缸的大小來定,一般 60 以下的缸不建議混養其他卷貝魚,最好就是隻養斑馬一種魚,這樣你還有機會看到他們撫養小魚的行為,不過要注意一般來說親魚是不吃小魚的,但不想要損失小魚的話最好還是把小魚放隔離盒裡單養;如果缸超過 60cm 的話可以混養一些其他品種的坦鯛魚,如黃帆天堂鳥、黃金叮噹等等,不過這個時候親魚可能沒有能力撫養自己的小魚。注意由於坦湖魚可以說是三湖慈鯛中最為溫和的魚了,因此非常不建議把斑馬(或任何其他坦鯛)和馬拉維湖或者維多利亞湖的魚養在一起。

要強調一下,不管是養什麼魚,若想要養好它的話,最好的情況就是整個缸都只養這一種魚。但是很多時候剛養魚的朋友會想要混養一些魚讓魚缸看起來熱鬧一點,所以下面這段文字的前提是你確定要混養別的魚。由於坦湖魚喜好鹼性的水質,因此不適合混養脆弱的南美魚種,雖然魚缸的上層看著很空蕩蕩,但是也不建議你把神仙魚放進去養。神仙魚原產地是南美,所有的南美魚都喜歡弱酸性的水,而卷貝要求鹼性的高硬度水,因此混養神仙的狀態肯定不會太好,另外兩種魚之間也可能產生打鬥。卷貝缸的中層可以混養一些諸如扯旗黑裙魚之類的本身沒有攻擊性,但遊速又很快的魚,這樣既不會對斑馬貝產生威脅,也不會輕易被斑馬貝打死;但是這些魚經常會搶了斑馬的食物,所以這個需要自行衡量。另外混養老鼠魚這類皮實對其他魚也沒有危害的魚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小缸中老鼠魚會被攻擊(可能致死),老鼠魚也可能毀了斑馬貝建造的“沙子城堡”。上層混養孔雀魚的話完全沒有問題,不過孔雀生出來的小魚有可能被斑馬貝吃掉,當然也有人特地用孔雀魚苗喂斑馬,這個需要自己衡量利弊了。

上層魚的話可以飼養一些劍沙(坦鯛),如果缸太小的話就養一些溫柔的魚就行了,不過既然是卷貝缸,飼養的魚不應該搶了斑馬貝的風頭,喜歡混養的話可以去開個南美缸了。需要注意的是上層魚可能會搶了卷貝的食物,所以在混養的時候要不多喂一些食物,要不就找一些搶食不兇的魚吧。


四、斑馬貝的繁殖

1. 斑馬貝怎麼分公母?

斑馬貝無法通過體表特徵來分辨公母,主要區別斑馬貝公母的辦法就是等到它們成年後雄魚的體型會比雌魚大一些,另外成年之後母魚會守著一個區域的螺殼,而公魚則會在自己的領地內四處巡邏。另外還有一些參考的標準,比如:公魚的魚鰭比母魚稍長一些;公魚的嘴巴更突出更翹一些;公魚的身體較長魚鰭也更長。一般飼養而言建議飼養的數量為公母比例 1:2~1:3,斑馬貝成年之後會自然配對,然後挑選適合的螺殼進行繁殖,需要保證他們足夠的生長空間和螺殼。

“社會我卷貝,魚橫話不多”——斑馬貝飼養攻略

2. 斑馬貝如何繁殖?

斑馬貝在一起會自然配對,配對後的魚會共同選擇一個地方開始築巢,他們會共同把螺殼周圍的沙子挖開搬到周圍壘起來,形成一個凹陷的巢穴,之後開始驅趕別的魚只以保衛自己的領地。斑馬貝經常一挖就挖到底才肯罷休,所以魚缸中的沙子不需要鋪特別厚,一般 2cm 以上就夠了。

強勢的斑馬貝公魚可能會有多條母魚成為一個群落,這個和獅群比較類似。另外不同於九間貝——九間貝可以多公魚多母魚成為一個種群共同生活繁殖撫養幼魚——斑馬貝基本上一個群落中不太會有多條公魚共存的情況,因此在放置螺殼的時候需要根據缸裡面的魚只配比來調節。

當斑馬貝配對之後很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社會行為,公母也很容易分辨,母魚體型明顯比公魚小很多,繁殖期另外母魚基本上會守在領地內的螺殼附近,而公魚則會在自己的領地中來回巡邏遊動。只有當外族魚只侵犯到自己領地的時候,家族內所有的魚才會一致對外去驅趕外族魚只。(PS. 特有的族群意識,是不是很有意思?)

繁殖的時候母魚會拿沙子蓋住一部分螺殼的口,然後經常守在螺殼附近。在螺殼內產卵後公魚則會對著螺口授精,有些時候授精不充分,母魚則會含著公魚的精子回到螺殼內給卵授精。之後母魚會經常游到螺殼內煽動魚鰭給魚卵充分提供溶解氧。

孵化時間根據水溫在 3-5 天不等,剛孵化的小魚基本沒有遊動能力,一群小魚會聚集在一起,母魚則會負責保護它們。這個時候可以餵食孵化的豐年蝦或者捏碎的飼料到螺殼附近,小魚會進行攝食。

等小魚稍大一些之後便可以決定是讓母魚自己帶小魚還是隔離起來單獨飼養,關於是否隔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偏好,這邊來為大家分析一下兩種方法各自的利弊,你可以根據你的情況自行選擇:

隔離:將小魚隔離以後可以避免小魚被其他魚食吃掉的風險,另外隔離起來的小魚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餵食,可以照顧得更好一些。另外母魚身邊沒有小魚後母魚會馬上開始下一輪的繁殖,因此這樣可以加快母魚每一窩的繁殖週期。但是將小魚隔離開會對母魚撫養小魚的本能造成一定不好的影響;另外在多代繁殖之後,生存能力不足的小魚也被人工帶大(即自然選擇失效),可能會影響到子代魚只的基因。

母魚自行撫養:母魚自行撫養的小魚在一些情況下生長的速度比人工餵養的小魚要快一些。另外母魚撫養小魚可以觀察到它們很有意思的社會行為,即多批不同時間出生的小魚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一個家族,年長一些的小魚還會照顧比自己更小的弟弟妹妹們。另外如上一段所述,母魚自行撫養小魚可以保留卷貝魚這一非常獨特的高智商社會行為。

建議:如果是為了能夠觀察到斑馬貝有趣的社會行為,又希望母魚能保留撫養小魚的天性的話,建議讓母魚自己帶小魚;如果是為了讓繁殖的小魚數量最大化,則可以選擇人工隔離撫養小魚。

3. 如何飼養斑馬貝幼魚,開口喂什麼?

斑馬貝幼魚非常小,如果打算把小魚隔離的話,在準備隔離盒的時候儘量選擇 1mm 的孔,但是最下面 3-5cm 高度的一圈不要打孔,這樣等小魚能遊高了也早就遊不出 1mm 的孔了。

小魚非常小,一開始它們會先吸收卵黃,等卵黃吸收完之後可以餵食孵化的豐年蝦,沒有豐年蝦也不要緊張,餵食捏碎的三湖慈鯛飼料粉末也是可以的,只是餵食豐年蝦是理想情況。

4. 小魚怎麼樣才能長得快呢?

小魚成長有幾個要素:根據魚的大小獲得適合的食物且多次少喂、有足夠的遊動空間來促進生長、定期定量換水促進新陳代謝(一般一週 1 次 20%-30%)以及較少的魚只密度,當魚缸內的魚只過多達到飽和時魚只的生長和繁殖都會受到影響。


五、斑馬貝的辨識

1. 怎麼區分斑馬貝和九間貝?

還有一種與斑馬貝類似的還有一種叫九間貝,他們長得非常像,也都是坦湖慈鯛。九間貝也像斑馬貝一樣在體側分佈著豎條紋,不過斑馬貝的紋路的條數遠多於九間貝。如何分辨呢?只要注意魚的頭部,若越過魚鰓仍有豎條紋分佈,那這就肯定是斑馬貝了。就成魚而言,斑馬貝的體型略大於九間貝。另外在國內一般很少能買到九間貝,在國內流通量比較大的基本都是斑馬貝。

斑馬貝和九間貝的區分,可以參見:斑馬貝和九間貝

http://www.aquau.cn/article/1565257165115

作為水族箱飼養的卷貝,斑馬貝其實晚於九間貝。可以從他們的命名中看出來:九間貝的英文名稱為 Neolamprologus Multifasciatus,而斑馬貝則為 Neolamprologus Similis,這邊“Similis”的意思就是(九間貝)的相似種。


2. 如何區分野生斑馬貝、德系斑馬貝和人工斑馬貝?

現在市場上可以看到所謂“德系斑馬貝”、“野生斑馬貝 F1”等標榜自己斑馬貝品質優秀的商家,我們無法對這些商家的宣傳真實性進行判斷。但是斑馬貝本來就不是一種欣賞其體色的魚,因此無論是野生斑馬貝、德系斑馬貝還是人工繁殖多帶後的斑馬貝其實其習性都沒有太大的變化,我們養卷貝魚主要是要觀察它們有趣的社會化行為。

常見區分高品質斑馬貝和近親繁殖多代斑馬貝的特徵有:野生斑馬貝一胎可以生出更多的幼魚,而近親多代後一窩一般不會超過 15 條;野生斑馬貝(包括德系斑馬貝)的魚體色更濃,魚鰭中透出黃色,而近親多代之後斑馬貝條紋變淡,魚鰭底色較淺(使用深色底砂可以幫助斑馬貝髮色);野生斑馬貝和德系斑馬貝可以賣更高的價格。


六、哪裡可以買到斑馬貝?

斑馬貝現在由於供不應求,且較為小眾,因此比較難在花鳥市場或者魚市發現,大家可以在某寶或閒魚上搜索賣家或者魚友,推薦大家從魚友那邊購買斑馬貝,因為魚友的魚一般都照顧得比較好,健康狀況肯定不用擔心。


本文編輯魚水圈,部分圖文來源自網絡,僅供學習參詳,感謝Geo-Lurking Malawium、simon、魚尾巴等老玩家的貢獻。如涉侵權,請聯繫管理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