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文 | 糖炒山楂

距离“227事件”中肖战主演的《陈情令》被网友怒打一星、豆瓣评分一夜间下跌0.3至7.9分尚不足五十天,肖战也才刚刚凭着《红梅赞》回归大众视野,谁曾想“一星运动”再次在豆瓣上演,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我是余欢水》之于剧集市场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部正午阳光开播豆瓣8.5的口碑剧,更是头部影视公司开启的关于短集剧的一次颇为成功的尝试。荒诞现实、“爽剧”元素,以及直击人心的“中年社畜”形象,都让该剧一度被视为标杆性作品,不过这一切都毁于一句台词。

《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男女平等,你们天天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啊”,12集的绑架场景,本来是对人性的深刻聚焦和辛辣讽刺,不成想却掀起了一次戏剧性的舆论战:和微博上部分网友感觉被“冒犯”不同,直男聚集地虎扑主流声音更倾向于台词剑指“田园女权”,两者之间的拉锯战一度发展到豆瓣上,掀起一星和五星运动。

《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我是余欢水》豆瓣评分出现了断崖式下滑,从8.3分降到7.5分,开播评分为8.5、当下评分为7.4。值得注意的是,同样被波及的还有出品方正午阳光,从“国剧门脸”到“爹系文化”主导的公司,一星运动更是祸延至《知否》《都挺好》等多部已播剧。

从《陈情令》到《我是余欢水》,豆瓣评分的悲剧背后,不免让人思考“冤吗”?或许很少有人能够明确给出答案,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当情绪宣泄式评分一再攻占豆瓣时,这个昔日颇具公信力的平台也在续写着一部“公信力消亡史”。

《余欢水》豆瓣荒诞史:一星运动PK五星运动


或许真的应了导演孙墨龙那句“现实远比故事更荒诞”。如果没有触及“女权”这个敏感词的话,《我是余欢水》应该还凭借着豆瓣8.5和高开高走的曲线图稳稳站在国产精品剧的头部队列里,然后接受从现在直到年末一轮又一轮的赞誉,不断为正午阳光国剧门脸的美誉加码。

如今一切都是枉然,它被频繁提及的只有“女权”风波。《我是余欢水》涉及的“女权”,是近年来极易戳中大众敏感点的话题,一经提起总能搅动舆论狂潮。不讳言,近年来搭载“女权觉醒”东风的影视剧不在少数,所谓的“大女主系列”无不是如此,只是当这一话题发酵不受控制也让市场“措手不及”。

《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我是余欢水》冤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也乐此不疲给着自己的答案,微博、虎扑、豆瓣上关于这一话题的帖子仍在实时更新着。虽然导演亲自下场为这句现场发挥的台词做了解释,“只是为了添加一下安妮的不容易”,原作者表示“多数暴民恐怕连女权主义的概念都说不清楚”,但都未能平息这种争执。

《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因为并没有进行铺垫太过突兀,再加上剧中女性角色的偏负面性,成为《我是余欢水》“碰瓷女权”舆论爆发的原因。不过此次豆瓣一星运动的规模之大仍然令人震惊,截止目前,该剧三星及以下评价占33%,一星评价占10.5%,而在此之前该剧评分8.5和8.4时,一星评价占比分别是0.9%和1.1%。

更直观点来看,翻阅当下该剧的豆瓣短评的“差评”一栏,虽然也有开播之初表示不及预期者,但大多数的差评日期仍然集中在4月15日、16日及之后,“编剧夹带私货diss女权”、“污名化女权”更是成为常见词汇。相比之下,“一般”栏目里的评论明显时间更为灵活,评论也更立足剧情、演员本身。

《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同样不容忽略的还有以虎扑直男为代表的“五星运动”。截止写稿时,该剧在4月21日出现了大量四星五星好评,其中不乏立场鲜明为“女权”而来的,“过于现实的情节,让田园女权集体高潮,她们宁可活在一个理想化的世界,也不肯接受现实”、“女权已经变成了承受不了一点调侃的话题,这太糟糕了”等评论甚为常见。

豆瓣评分“粉丝化”,被情绪主导的“魔幻打分”?

《我是余欢水》的豆瓣魔幻打分并不是个例。在一个月前,因为肖战粉丝而起的“AO3事件”带来的一大后果,便是助力肖战一战成名的《陈情令》在收官半年之后遭遇了大量一星差评,豆瓣评分陡降、正式退出8分阵营,而在此之前它在豆瓣上留下的打分人数破纪录、评分上行“神话”尚在眼前。

《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而一如《我是余欢水》事件爆发后,正午阳光及其出品的多部影视剧同样被网友扣上了“直男癌”“男权”的帽子。《都挺好》中大团圆的结局、《清平乐》中强行被提升为大男主剧的改编操作,甚至是《知否》《欢乐颂》这样的女性剧也难以逃过指责。

《陈情令》之外,肖战参演的《庆余年》也被“连坐”。虽然该剧豆瓣评分在肖战事件爆发后仍维持在7.9分(如今上升到8分),但是据媒体统计仅3月1日该剧豆瓣打分人数暴涨10万,沉浸在个人情绪中的粉丝群体不再少数,只是吞下这枚苦果的不仅是肖战,也祸及了整个主创团队。

《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虽然台词、演员本身就是剧集创作和影视化的一部分,剧集所承载的价值观传递同样是其精神内核所在,但是这两场起源于粉丝行为和“女权”话题、但却让剧集乃至关联剧集为此买单的“运动”,折射的正是互联网时代公众话语权不断放大的同时,豆瓣评分机制同样在沦为大众的情绪宣泄口。

或许这并不难理解。最初豆瓣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他们在其中推荐影视、畅谈读后感观后感。豆瓣2018年用户数据显示,男女性别比例持平,年龄占比以25-35岁人群为最,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占比超过50%。只是随着豆瓣评分机制进入大众视野、甚至成为影视宣传粉丝打榜的进攻地,一切也就在发生变化。

《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2018年12月豆瓣APP使用人群年龄占比)


如今的豆瓣,正在从文艺青年的自留地逐渐成为大众化的社交平台,这也意味着豆瓣评分将成为更多人的表达阵地。但不可避免要面对用户低龄化、学历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而这些都必然导致纯粹的影评减少、情绪主导的评论增加,甚至成为极端情绪宣泄的阵地。

当豆瓣评分越来越被“粉丝行为”同化,也就不难理解《陈情令》《我是余欢水》这样的一星运动了。只是当主创团队的匠心制作沦为网友的情绪宣泄,市场最常用的衡量一部作品的豆瓣评分还有公信力吗?

从行业标杆到“魔幻打分”,豆瓣公信力的消亡和重塑

豆瓣评分还有公信力吗?或许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其实关于豆瓣评分的公信力并不是第一次被质疑,2013年冯小刚为《私人订制》剑指豆瓣影评人不专业,2016年人民日报指出“豆瓣、猫眼恶评伤害电影产业“,不过豆瓣评分仍然是市场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豆瓣高分剧/综”是一部作品打开市场最好的敲门砖,更是衡量市场冷热的主要指标之一。以今年剧集市场为例,《我是余欢水》《清平乐》《叹息桥》等开播评分过8分,《民国奇探》《鬓边不是海棠红》等近十部豆瓣超过7分剧的扎堆,都在力证市场的火热。

《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只是也不可否认,豆瓣评分也正在迎来变革期:一面是原来建立的以文艺青年影评为主导的公信力的消亡史,一面是涵盖了更广泛大众、更具互联网特质的新型评分用户群的被重塑。这其中究竟哪个更胜一筹,或许很难说清楚,但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的是,其中的发展轨迹和积弊已久。

当下和一部热门影视剧综一起进入大众视线的,往往还有对家黑、水军恶意差评等,甚至于为此催生了一条“豆瓣养号”的产业链,再加上粉丝经济作用下的对爱豆偶像的吹捧、宣传作用下的集中好评、媒体有意识的引导等,如此种种都在影响着作品的最终评分。

《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虽然豆瓣曾公开自身的评分机制,直言“水军是有的,但是豆瓣评分很难刷得动”,但是近年来被豆瓣水军祸害的影视剧不在少数。以正在播出的《鬓边不是海棠红》为例,就有网友指出其在开播之初便有大量3月新注册的账号发布一星差评,该剧开分只有6.9分,而如今随着剧情推进评分已然上升至7.7分。

《余欢水》因“女权”降至7.4,“一星运动”情绪宣泄攻占豆瓣?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不加掩饰的好恶在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而这种好恶的来源并不统一,或是剧情三观如《下一站是幸福》就曾因为后期剧情的毁三观和狗血,豆瓣平均降至6分;但也有肖战粉丝事件带来的《陈情令》差评,以及陷入“女权”问题被差评的《我是余欢水》。

或许未来,《陈情令》《我是余欢水》这样的“一星运动”、魔幻打分还会时常出现,成为粉丝经济、互联网时代话语权放大的附属品,而我们仍然期待着可以以更理智、更冷静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部作品,正视创作者的每一份心血;影视创作者也能跳出豆瓣羁绊,以内容说话,而不是过度追求豆瓣评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