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蝗虫,与人相伴千年的虫子

2020年确实是不平凡,开年就是人与动物的斗争曲。先有澳洲大火,再是新冠肺炎袭击全球,都还没有稳定下来,源起东非的蝗灾已经漂洋过海来到了亚洲,让印度和巴基斯坦陷入了蝗虫大战。

人与蝗虫,与人相伴千年的虫子

印度的蝗灾

印度一些地方受灾严重,导致大面积农作物减产或绝收。但当前印度蝗灾已基本结束,目前仅西部拉贾斯坦邦部分地区仍有少数蝗虫聚集。


人与蝗虫,与人相伴千年的虫子

蝗虫

让我们先来看看蝗虫的生命周期图。

人与蝗虫,与人相伴千年的虫子

蝗虫的生命周期

蝗虫俗称“蚱蜢”,台语称之为“草螟仔”。属不完全变态。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

蝗虫是群居型的短角蚱蜢,是蝗科,直翅目昆虫。全世界有超过12,000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其散居型有蚱蜢、草蜢、草螟、蚂蚱等叫法。

蝗虫生活在沙漠中,但沙漠蝗虫和其它蝗虫一样,需要啃噬植被才能大量繁殖。充足的雨水会使得沙漠产生大量植被,而雨水湿润后的土壤也有利于蝗虫挖洞进行产卵。

数量不多的蝗虫通常处于独居和温和的状态。但是,当大量蝗虫聚集起来,行为就会发生改变,成为群居状态,变得具有攻击性,并开始一起行动。

人与蝗虫,与人相伴千年的虫子

蝗虫在沙漠

有报道指出,此轮蝗灾可能就是一只“绿天鹅”。“蝗灾肆虐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国家地理》网站近日引用专家的话说,导致此轮灾害的昆虫名字叫“沙漠蝗虫”,它们通常孕育在暴雨过后,在非洲和中东干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长时间的潮湿天气是主要罪魁祸首。联合国粮农组织蝗虫观察项目的研究表明,此轮蝗灾的成因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阿拉伯半岛降雨量增多的气候异常现象。雨水增多为蝗虫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蝗虫群于次年分别向西进入东非,向东通过伊朗进入南亚,并逐步发展至今。

沙漠蝗虫”平均寿命3个月,成虫产卵后,在适当条件下孵化成新一代的蝗虫,其繁殖能力能达到前一代的20倍。

人与蝗虫,与人相伴千年的虫子

蝗虫繁殖


粮农组织专家克雷斯曼对《国家地理》网站说,蝗灾最严重时期可能尚未到来,他担心到6月,“沙漠蝗虫”的数量将比现在“增加400倍”。

想到如此庞大的数量,密集恐惧症的人都会头皮发麻吧!

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不仅引发饥荒,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蝗灾高发区域进行了改造和治理,所以在过去数十年里,虽然发生过局部蝗灾,但没有造成巨大影响。仅仅只是我们的美食之一,油炸蚂蚱。

人与蝗虫,与人相伴千年的虫子

油炸蚂蚱

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高级动物,现如今大量的宰杀动物,让这些可怜的动物们失去了他们舒适的家园,却成为了我们某些人餐桌的一道美食,供人食用,又或者是把他们驯化,变成了失去本来能力的一个动物园的观赏品。

蝗灾的治本途径唯有生态防治,即改造土地,创造不利于蝗虫栖息繁殖,却有利于蝗虫天敌繁殖的生态环境。不过这种治本方法显然存在成本高,难度大、时间久的问题。治本方法也需要治标方法的配合,才能逐渐实现消灭蝗灾这场战争的胜利。

大自然和动植物和谐相处才能还我们地球一个安全健康的家园,爱护大自然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我是君丽,一名医务工作者,爱写作,爱幻想,爱美,爱折腾的80后二宝妈妈。@遇见君丽一起折腾,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欢迎互相交流沟通,持续写作是我们的爱好,行动起来!生活都是一场美丽的遇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