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緩慢,如何改善?

一、不同孩子的生理發育節奏是不同的

雖然說孩子的生理發展都會遵循一定的規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表現出大致相同的發展特徵,但是每個孩子的特質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的較早、有的則比較晚,除了更家庭氛圍、生活環境有關係之外,自身的心理特質、身體發展狀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只要不是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原因導致的,孩子的語言能力都會發展起來,時間早晚不同而已

為什麼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緩慢,如何改善?

二、孩子的自信心不足,會導致說話遲緩

語言的表達,是孩子突破行為表達的一個重要表現,相比於行為的溝通方式,用手指著想要的物品、哭鬧而言,語言的表達,需要孩子組織詞彙、訓練發聲、大腦思維協調,這個難度要大得多,更需要孩子有足夠的自信心、勇氣去做嘗試。

有些孩子,安全邊界相對較小,從小被呵護的多,或者被訓斥的多,都可能導致自信心不夠,不敢開口說話。

三、需求被及時滿足,沒有表達的訴求

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首先發展的是動作的能力,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比如說想喝水、想玩玩具、想要媽媽寶寶、拉臭臭了,孩子除了哭之外,往往會通過伸手指著想要的物品、發出嗯嗯哼哼的聲音來引起父母家長的注意。很多家長因為帶孩子時間長,對孩子的行為動作語言已經非常瞭解,孩子手指頭一伸,爸爸媽媽就知道孩子要幹什麼,也不用繼續問孩子,就滿足孩子的需求了。

為什麼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緩慢,如何改善?

這樣的做法,導致孩子沒有機會進一步表達需求,無法練習用語言的方式來表達訴求,導致孩子的語言能力被抑制,缺少了鍛鍊的機會。

四、語言刺激、互動太少

孩子的語言發展,首先需要大量的語言、詞彙的輸入,也就是說,要多聽,聽不同的詞彙、重複的詞彙、清晰準確的發音、適中的語速,這些都是幫助孩子吸收詞彙、訓練語言能力的基礎。

很多家庭存在這樣的問題,白天由老人帶孩子,語言溝通少,或者來來去去就是吃喝拉撒玩那麼幾件事情,沒有更多的情感交流和內容溝通,父母下班以後,多半也就是問問孩子今天吃的好嗎?玩的開不開心?沒有跟孩子就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進行溝通交流,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沒有足夠的語言刺激、感興趣的互動交流,聽的少了,能說的也就少了。

為什麼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緩慢,如何改善?

五、語言環境雜亂

這是不少家庭存在的困境,由於中國的地域特性、不同地方有著截然不同的方言體系,尤其是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語言體系豐富,這樣很容易給孩子帶來語言學習的困惑,尤其是很多習慣說方言的家庭,普通話不標準,或者一家人說幾種不同的方言,這些問題,都會給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帶來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