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將亡大臣有錢而不肯捐, 不是因為貪財, 而是因崇禎帝做了此事

提起明末的臣子們,很多網友都會恨得咬牙切齒,認為這幫文人誤國誤民,寧肯國家滅亡也不願出錢幫助國家渡過難關,是一群不忠不義的小人。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儼然成為了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大家無不哀嘆崇禎的不幸,攤上了這麼一夥奸臣,明朝怎能不亡?但是如果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就會發現大臣們的不忠另有隱情。大臣們飽讀詩書,應該明白新王朝絕不會重用前朝臣子的道理,而李自成又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流氓土匪,讓明朝滅亡,對大臣們能有什麼好處?實際上,大臣們的自私行為與崇禎多疑猜忌的性格不無關係,正是由於崇禎的過分精明,使得大臣們在危難之際將個人利益的得失放在了國家利益之前,進而導致了大明王朝不可思議的傾覆。

明朝將亡大臣有錢而不肯捐, 不是因為貪財, 而是因崇禎帝做了此事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圖)凌遲袁崇煥,讓有識之士寒心袁崇煥的功過是非、袁崇煥該不該殺,一直是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個人認為,袁崇煥確有過錯,但罪不至死,更不該凌遲。袁崇煥的過錯,無非就是三個,一是誇下海口五年之內平遼,而數年後戰績乏善可陳,犯了欺君之罪。二是利用尚方寶劍擅殺牽制後金有功的參將毛文龍,為一己權勢損害國家利益。三是在北京城下出於戰略考慮對皇太極追而不打,致使皇太極蹂躪鄉村,損害了大臣們的田產,傷了皇帝的面子。

明朝將亡大臣有錢而不肯捐, 不是因為貪財, 而是因崇禎帝做了此事

毛文龍與皇太極的書信(圖)袁崇煥雖然犯了這三個過錯,但每一個過錯都談不上確切的欺君,罪不至死,更和叛國搭不上邊。袁崇煥誇口五年平遼只不過是一時興奮的吹牛,算不得大錯,更不用說崇禎殺袁崇煥時還沒到五年。第二個殺毛文龍確實不對,但尚方寶劍難道不是你崇禎給的。第三個則只是袁崇煥不懂政治,只出於戰略考慮,袁崇煥以前就不善於在朝中打點,考慮不周也是正常,何談叛國?如果真想叛國奪位,袁崇煥手握最精銳的遼東軍,對崇禎見死不救,到最後攻佔京城豈不是更容易,何須這麼麻煩?袁崇煥不大的過錯崇禎卻將其凌遲處死,直接寒了所有有識之士的心,想當初,袁崇煥是多麼意氣風發,受到皇帝的寵幸,又是督師,又是尚方寶劍,被捧為大明的救世主,今天,說翻臉就翻臉,說凌遲就凌遲。如此冰火兩重天,以後誰還敢為國效命?袁崇煥的前車之鑑直接導致了明朝的其他將領都養成了留一手的習慣,以防皇帝過河拆橋,崇禎徹底喪失了臣子們的忠心。

明朝將亡大臣有錢而不肯捐, 不是因為貪財, 而是因崇禎帝做了此事

崇禎二年袁崇煥詭秘進軍路線(圖)如果崇禎能少些疑心,一方面怒斥袁崇煥的過錯,將其降職處理,讓其吃幾月牢飯。一方面令其戴罪立功,將功贖罪。這樣既能讓袁崇煥懂得收斂,又能讓其對皇帝感恩戴德,可謂一箭雙鵰。就算崇禎忍不了,將其放在監獄裡無期徒刑也好啊,待需要他的時候再把他放出來,也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亦或者像清朝對待明朝降將那樣,用的著你的時候百般優待,等天下平定了再秋後算賬,也是個好辦法。可是崇禎偏偏選了最差的方法,將其凌遲處死。從此以後,再沒有大臣敢一心一意的為皇帝效命了。

明朝將亡大臣有錢而不肯捐, 不是因為貪財, 而是因崇禎帝做了此事

明末形勢圖(圖)捐的越多,證明你貪的越多崇禎對袁崇煥的處理徹底嚇壞了大臣們,大臣們由此意識到這是一個十分精明卻又十分冷酷的皇帝。大臣們由此惶惶不可終日,他們的目標不再是為國獻策,而是隻求皇帝不要抓住自己的把柄,只求自保。可以說,崇禎用他的手腕在朝中營造了一種驚悚的氣氛,但這種驚悚的氣氛,對於國家來說不是好事。到了崇禎執政的最後幾年,國庫已經虧空殆盡,軍費卻依然年年上漲,崇禎為了籌措軍費,讓大臣們捐出錢糧來幫助國家渡過難關。崇禎為了表明誠意,率先拿出了100多萬兩銀子作為示範,但即使皇帝如此熱心,大臣們依然吞吞吐吐,斷斷續續總共只湊了一萬多兩銀子,數目少的可憐。

明朝將亡大臣有錢而不肯捐, 不是因為貪財, 而是因崇禎帝做了此事

明朝銀元寶(圖)這一萬多兩銀子顯然不是大臣們的全部積蓄,甚至可以說是九牛一毛,因為李自成在攻佔北京後通過拷打,足足讓大臣們吐出了7000多萬兩白銀,可見大臣們表面上裝窮,實際上富有四海。可為什麼他們寧肯將銀子白白交給李自成也不願捐給代表他們利益的大明朝呢?很簡單,因為明朝官員法定的俸祿微不足道, 大臣們的錢多是貪汙剋扣來的非法收入,捐的越多就等於自己貪的越多。明朝官員的工資有多少,根據萬曆年間的《大明會典》顯示,明朝正一品官員的年收入為米12石,銀215兩,鈔7128貫。而七品官員的收入僅為米12石,銀27兩,鈔360貫。換句話說,就算是正一品官員,十年不吃不喝也就能攢2000多兩銀子,如果官員們不貪汙,只靠正當收入,那確實沒多少錢。一眾官員合起來才捐了1萬多兩,按照法定的工資來講,確實如大臣們所說傾家蕩產,但是前提是他們沒有任何不法收入。

明朝將亡大臣有錢而不肯捐, 不是因為貪財, 而是因崇禎帝做了此事

明朝官場上的地域朋黨鬥爭(圖)這時雙方崇禎和大臣們都陷入了難解的囚徒困境,一方面崇禎想讓大臣們出錢以讓自己王朝存續,另一方面,大臣們害怕如果自己真的慷慨相助就會被皇帝抓住貪汙的罪狀,到時吃力不討好,死於非命。要解決這個困境,必須需要大臣高度的信任皇帝的人品,但是很遺憾,由於殺袁崇煥等之前的前車之鑑,大臣們對崇禎畏之如虎,連一丁點的信任都沒有。大臣們深知崇禎是一個翻臉不認人的傢伙,深知他是一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刻薄之人,深知他的精明和猜忌絕不會饒恕他們貪汙的罪行。因此,他們選擇了裝窮,任由國家滅亡。也許李自成卻如傳言般殘暴,大明滅亡後自己難逃一死,但是如果現在捐錢,那很可能今天都活不下去。

明朝將亡大臣有錢而不肯捐, 不是因為貪財, 而是因崇禎帝做了此事

明末遼東形勢圖(圖)太過精明不是好事,難得糊塗才是帝王正道網上經常有人討論如果萬曆或者天啟當政,明朝會不會能再延續一段時間,很多人只把這個當笑話。其實這種猜測有一定道理,因為糊塗軟弱的皇帝反而能激發大臣的為國之心。倒不是說大臣們有多高尚多愛國,而是明朝政權本身就代表他們的利益,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會和反賊拼命。只要皇帝不掣肘,他們不會傻到自己等著被李自成砍殺。畢竟,李自成的殘暴有目共睹,連活人都可以烹煮分食,殺幾個大臣算什麼。與崇禎相比,天啟是真糊塗,萬曆是裝糊塗,這兩個人當政大臣們不用擔心自己會死於非命,更不用擔心兩人會計較自己的貪汙問題,到時大臣們反而更有可能在國家危難時多捐一些銀子,尤其是天啟,只知道當木匠,完全不管政治,這樣的皇帝,無疑是極為安全的。而且由於這兩人的消極怠工,朝政本身就由大臣們掌控(不管是閹黨東林黨),這個朝廷儼然成了他們的私人財產,保大明真的成了保自己。畢竟,天啟萬曆這樣什麼都懶得管的君主,實在是萬年難遇,李自成皇太極可都不會任由大臣們胡來。為了自己能大權獨攬,呼風喚雨,大臣們也必須拼命。

明朝將亡大臣有錢而不肯捐, 不是因為貪財, 而是因崇禎帝做了此事

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圖)至於大明的國力經濟問題,當代史學界早已否決了萬曆天啟是一切禍端根源的說法,到了朝代末期,由於長期積累的腐敗和不可逆轉的土地兼併問題,王朝控制力的下降往往是必然的,這是生產力極度低下的農業社會的鐵律,與君主個人的關係不大。而崇禎勤奮的結果我們也看到了,不僅沒能讓事情變好,反而更壞了,對於一個已經腐朽不堪的王朝,不動還能多活幾天,激烈的變動只能死的更快。所以,如果萬曆天啟當政,明朝還是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但是無疑能大大推遲滅亡的時間。而到了那時,也許皇太極李自成早就完蛋了,滅亡明朝將交由給更有活力的新勢力。那樣,也許中國的未來會有更大的機遇和驚喜。

文章取之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