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去於都嶺背摘柿子去

在贛南這片紅土地上,有一個被稱為“柿”外桃源的小鎮。紅彤彤的柿子像火紅的燈籠一樣,漫山遍野,掛滿枝頭,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初冬的于都嶺背鄉村,金黃的果樹金色誘人。

于都縣嶺背鎮,著名的“中國柿子之鄉”,該地盛產的大盒柿與牛心柿,在明清時期被選為貢品。

嶺背的柿子樹,不僅是本地人冬令時節的“小金庫”,而且滿樹的“金黃吉祥”,還吸引著許多來此觀景的旅遊者和創作的攝影人。他們在這個季節裡“捕風捉影”,“察顏觀色”,用鏡頭記錄著這一豐收的姿態和喜悅,在朋友圈中曬出驚歎和豔麗。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面對滿樹的金果果,樹下的攝影人迫不及待地舉“槍”瞄準。

眼下,又是一年冬霜季,陽光柔和,天空湛藍,正是柿子成熟的時期。當我們走進嶺背鎮一個個村子裡,在房前屋後、田埂菜地、路旁山腳……到處是掛滿黃橙橙果子的柿子樹,誘人眼饞。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陽光下,村民用特製的長杆在採摘鮮柿子。

柔軟、清香、涼爽、甜美,食之口舌生津,聞之沁人心脾,這就是遊客來於都嶺背採摘試吃柿子後的印象和評價。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柿子樹上的寄生樹,與柿子相映成趣。

站在樹下仰望,如萬盞燈籠高高掛的柿子,每一粒都像上了一層亮閃閃的釉色,泛著紅紅的光芒,玲瓏剔透,綴滿藍天。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村民在樹下采摘柿子。

冬季裡的柿子樹,褪盡綠葉,柿子結在盤龍似的枝衩上,裸出顆顆豔麗,落入相框,如一幅幅立體的畫。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滿樹金果重重疊疊,又如濃墨重彩的油畫。

柿子樹下,柿農用特製的杆子熟練地進行“高摘”,長長的杆子那一頭,繫著一個帶齒的小袋兜,柿農舉杆就可兜著樹梢上的柿子,輕輕一拉,一個柿子就入網,來來回回,摘落的鮮果柿子一會兒就裝滿了蛇皮袋。

來到嶺背鎮上,許多農家的樓頂平臺上,都在“曬秋”製作柿子餅。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在嶺背鎮上,許多人家的樓頂成了曬柿餅之地。

製作柿子餅的過程並不複雜,先把剛摘下的鮮果柿子去皮,新鮮的柿果曬幾天後,變成了扁圓的柿子餅。好的品種,在曬過後的柿餅表皮上有一層天然的白霜。當地人告訴我們,由於柿子樹只有家家戶戶房前屋後栽種,每年這個收穫的季節,產量有限,柿子餅一般不用出門叫賣,就會被慕名而來的遊客和商家上門“搶”光,供不應求。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冬日難得的暖陽,村民忙著曬柿餅。

柿子,伴隨著村莊的果樹,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受了春雨、夏秋、冬霜,從青到黃,由澀趨甜。在自然裡,自我醞釀,最後“修行”到“輕勻絳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

在贛南的鄉村,這些自家門口房前屋後的柿子樹,春夏秋冬,轉承啟合著一種古老而又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樹,是老家烙下的童年記憶,金黃的柿果寓意著“柿柿如意”的美好願景。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捧著村民摘下的鮮果柿子,喜滋滋來張美照。

“我們家鄉的柿子餅純天然,沒有任何添加劑和防腐劑,做出來的柿子餅白霜豐富,潤肺止咳。備柿子餅過年,討好兆頭!”在於都縣嶺背圩上,我們遇到一位帶著客人專程回鄉買柿子餅的年輕人說。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樓臺上“曬秋”引來美眉來此打卡,品嚐柿餅。

如今,離開家鄉奮鬥創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但家鄉的那幾棵柿子樹,是一代代遊子的思鄉情結。生長在門前屋後,映襯在田間地頭,好像一直期待著他們的遊子回來品味那份甘甜。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月亮彷彿依依不捨,大白天還在天穹上“偷窺”美麗的柿子。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當地村民樓頂陽臺上曬著的大盒柿與牛心柿。

深秋,去于都嶺背摘柿子去

▲最溫馨的一幕:你在摘果,我在曬太陽。

駕車提示:從贛州中心城區出發上高速,到達于都縣嶺背鎮上,約80公里,大約1個半小時路程。

溫馨提示:到達目的地後,沿路就有許多柿子樹,金黃的果子掛滿樹梢,十分誘人。遊客觀賞拍攝,駕車要多注意安全,最好是停靠好車輛再拍照,未經農家同意也不要冒然上樹採果。

柿子餅分有大盒柿與牛心柿,由於質量與檔次不同,每公斤價格在28元到40多元不等。(張文斌 贛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廖祥雲 劉念海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