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別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請尊重孩子的隱私

文丨虎爸虎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某衛視的一檔親子話題節目《少年說》是近來比較受歡迎的節目,節目中孩子們可以站在講臺上和父母對話,說出自己心裡希望父母關注的內容。一次,一名男生站在講臺上,抱怨母親總是偷看自己的微信,甚至還會模仿自己的語氣和同學聊天。

男生覺得母親這樣的行為特別的幼稚,也特別的不尊重人。男生有些害羞地說出了自己的訴求,希望母親可以多尊重自己的隱私一點。最後男孩有些無奈地提出“以後能不能不要再看我微信了?”男孩的母親也做了應答,表示自己只是想更多地瞭解孩子的生活,並沒有惡意,以後會給孩子留有空間。

“媽,別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請尊重孩子的隱私

一、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也有隱私

當天,女孩因為賴床沒有準備上網課惹怒了父親。父親覺得這是女兒不求上進,於是在沒有敲門的情況下就進了女兒的房間,一把把被子掀了起來,並且拍了女兒的尷尬模樣的視頻發到微信群裡。

女兒覺得自己的隱私和尊嚴都受到了侵犯,於是激動之下對著父親舉起了剪刀。母親見狀擔心意外發生,這才無奈報警。

1. 2-3歲的孩子就已經有了自尊心

其實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父母不明白“小孩子而已,有什麼傷自尊的。”其實,在孩有了自我意識以後,自尊心會慢慢地形成。有了自尊心的孩子更加會注重隱私的維護,當父母“越界”的時候孩子會覺得很受傷。

“媽,別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請尊重孩子的隱私

2. 獨立性覺醒,孩子渴望有自己的空間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2-3歲的時候,開始意識到真正的“我”,這個“我”和父母不是一體的,此後孩子更為迫切地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的空間,這個空間裡存放著孩子的隱私。

3. 孩子的認知變得豐滿,對於隱私更為敏感

心理學家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情感會變得更為豐富。當孩子對於事物的認知逐漸完整起來後,孩子更加註重自我的隱私感。並且對此表現出了非常強烈的保護意識,即便是親近的父母,孩子也希望能夠有一處父母也不能觸碰的空間。

“媽,別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請尊重孩子的隱私

二、尊重孩子的隱私有哪些好處?

1.給予孩子自尊感滿足

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孩子表現出了超強的自尊感,父母表示理解的姿態可以讓孩子的心理訴求得到滿足。有高自尊感的孩子心理有安全感,能夠積極地面對生活的概率更高。

2.讓孩子更加信任父母

孩子會從父母的態度和行為應對中感受到對自我的尊重,這使得孩子更加容易對父母保持信任,更加容易放下面子對父母傾訴。親子間的信任感從尊重孩子的隱私開始。

“媽,別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請尊重孩子的隱私

3.有助於孩子獨立性發展

隱私得到尊重的孩子在獨立性發展方面更加有優勢,孩子不會對父母過度依賴,具備獨自處理問題,控制負面情緒,消化挫折感的能力。孩子的獨立性在父母的尊重中得到了發展。

父母對孩子的理解會讓孩子的心智成長得更加健全。那麼父母如何應對才能夠對此有所實現呢?

三、尊重孩子隱私,父母應該怎麼做?

1.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

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地就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產,認為自己對孩子管控是自然,事實上給予孩子獨立性足夠的尊重和理解,這樣尊重孩子的隱私才會得以實現。父母應該放下顧慮,正如劉墉所說的那樣,想想自己的青春期,父母就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媽,別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請尊重孩子的隱私

2.給予孩子適當的獨立空間

這個空間是屬於孩子的,即便父母是空間提供者也完全不能夠干預,這個空間可以是孩子的專屬房間也可以是孩子的日記。獨立空間滿足了孩子的隱私感滿足,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媽,別看我的微信了”想要孩子成才,父母請尊重孩子的隱私

3.把握好愛的分寸

父母的愛可以是無私的,但是卻不是親密無間的。有分寸感的愛的表達才能夠對孩子有好處,才能夠被孩子所接納。愛的分寸感會讓孩子更加有機會活出自我、活得獨立。

劉墉說,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理應有屬於自我的隱私世界,一直被擔心有人闖入的心理並不適宜孩子的健康成長。

父母有必要在孩子的隱私方面適當放手,良好的交流足以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動態,過多地干涉反而讓孩子牴觸和反感。大家對於孩子的隱私是否給予尊重了呢?

本文由虎爸虎媽熊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