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S:去大S家,她家小孩都不和我打招呼,太不懂禮貌了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大s和小s育兒的視頻。雖然她們是姐妹,但姐姐的大s和妹妹的小s有著完全不同的育兒觀。

小s在錄製節目時談到要去大s家。不僅兩個侄子沒有向自己打招呼,小s還對他們說:“小阿姨,小悅悅,哥哥”。他們也完全置之不理,但平靜地從小s身邊走開了。

小S:去大S家,她家小孩都不和我打招呼,太不懂禮貌了

看到孩子們這樣的表現,彬彬有禮的小s情不自禁地勸說姐姐:“那我就告訴姐姐她是不是年齡合適,可以開始告訴她跟別人打招呼是不是更好。”

“她是個人,我們無權干涉她想要過的生活。我們沒有權利把我們認為正確的東西放在她身上。”

小S:去大S家,她家小孩都不和我打招呼,太不懂禮貌了

儘管蔡康永坦言,“態度很有趣”,但他後來還是談到:“但我很少看到有人真正落實。”

對此,小s非常堅決地表示:“她真的是執行徹底了。”。

對於大s和小s這兩種不同的育兒觀念,真的很難判斷哪個是對的,哪個是錯的。

不過,雖然大s的教育理念確實給了孩子自由,但仍有不少網友不同意。”有些社交規則在你不教的時候會被別人教,但代價可能不同。大s太溺愛孩子了,至少是禮貌,從小就應該引導孩子。”

有網友說:大S是對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但有些正確的想法需要家長灌輸給他們。

另一位網友說:孩子的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最基本的禮貌還是必要的。

小S:去大S家,她家小孩都不和我打招呼,太不懂禮貌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家庭教育是對一個人來說最早、最長、最有影響的教育。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都離不開家庭教育和影響。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有教誨、薰陶和影響的作用。

孩子是父母的縮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副本。當孩子沒有認知能力時,他只能模仿,最好的模仿對象是自己的父母。通過孩子對他人的態度,可以反映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小S:去大S家,她家小孩都不和我打招呼,太不懂禮貌了

這讓我想起了大s和小s參演一個節目時,不同的教育觀點引起的觀眾討論

小s的女兒艾莉給她寫信說她想買件外套。小s說她想看看這件外套的樣子。女兒埃莉給她寄來後,她馬上回答女兒:“埃莉,你知道這件衣服很有名很貴嗎?你以後能不能別再上網了?”

小s認為女兒才13歲,而且還長得很高。她現在不應該買這麼貴的外套,穿上它是浪費時間。然後,她教育艾莉,要盡最大努力買到便宜貨,而不是看名牌,要明白掙錢不容易,不要養成從小就花很多錢的習慣。

大s受不了姐姐的嘮叨。看了這件外套,他說這些時髦的衣服可以穿很長時間,他可以從艾莉舞蹈冠軍那裡買給她作為禮物。兩人隨後吵了起來。

小S:去大S家,她家小孩都不和我打招呼,太不懂禮貌了

讓我們回到課程中,來看看兒童s碼的不同教育理念:

--小S對女兒消費和產出的看法值得稱讚。她沒有在女星的光環下,在鏡頭前盲目地遵從孩子的要求,也沒有因為家財萬貫而縱容女兒追求品牌。相反,她不斷告誡女兒要注意內心,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而大S也不是隨便炫耀有錢說“我會買的”,而是很和藹地提出:“作為少兒舞蹈冠軍獎給她”。一方面肯定了孩子們在舞蹈上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暗示著,這些衣服不是因為阿姨有錢才買給你的,而是有條件的收入。

網友紛紛表示:“小S是對的。我們應該適度地花父母的錢是否購買名牌不是關鍵。關鍵是家長要做好引導工作。每個人的教育方式都不一樣,但只要能很好地引導孩子的價值觀。”。

小S:去大S家,她家小孩都不和我打招呼,太不懂禮貌了

無論家庭情況如何,父母都不應允許孩子隨意購買東西。即使是非常富裕的家庭,面對孩子長大後要求的行為,也不是承諾。儘早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和獨立性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沒有義務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孩子也沒有權利向父母要求一切。

一次看到消息,外省一名大學生,欠了家裡很多債,大多是網上貸款。因為揮霍,他50多歲的父母每天下班後都要兼職養家。他們的積蓄和工資都用來償還兒子的貸款。他兒子之所以開始借錢,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家庭非常富有,能夠做到這一點,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個案。

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注意言行,不要在孩子心中播下不良種子。父母應該從小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否則孩子長大了就更難改變。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愛、勇氣和是非。教育孩子就像種樹。你種什麼樣的樹會結什麼樣的果實。

小S:去大S家,她家小孩都不和我打招呼,太不懂禮貌了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家庭教育,沒有學校教育,就不可能完成極其細緻複雜的育人任務”,這足以證明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真的會影響孩子們的生活!

兒童是未來的希望,是成人行為的實踐者。我們能做的就是引導他們,讓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用正確的價值觀來判斷是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