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現實版的《空城計》故事嗎?你怎麼看《空城計》?

靜怡勤反覆練


晉朝有個叫郭衝的人,寫有一篇《條亮五事》的文章,記載了諸葛亮不為人知的五件異事:與法正辯法度、觀色而見刺客、空城計、孔明拒賀、取信與軍。“空城計”便是諸葛亮五件異事之一,原文如下:

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逼,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跡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為恨。

後來明朝作家羅貫中在著《三國演義》時,將郭衝關於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故事加以演義,寫入小說第九十五回中,故事中是這樣寫到:

……忽然十餘次飛馬報到,說:“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望西城蜂擁而來!”時孔明身邊別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軍,已分一半先運糧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眾官聽得這個消息,盡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於是兩路兵盡皆退去……

由於《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深為大眾所喜愛,因此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故事也隨之廣為流傳。其實《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認為郭衝的文章是不可靠,並沒有將其引用記錄於《三國志》中,後來也有人考證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故事純屬子虛烏有的事。無論歷史上是否真實發生有“空城計”的故事,但兵家們卻早已認可了“空城計”,並將其納入《三十六計》之三十二計。

《三十六計》之“空城計”寫到: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這其中第一句“虛者虛之,疑中生疑”中的第一個“虛”為名詞,意為空虛的,第二個“虛”為使動詞,意為讓它空虛。整句的意思是:空虛的就讓它空虛,使敵人在疑惑中更加產生疑惑。“剛柔之際”一句出自《易經》中“解卦”初六爻的象辭:“剛柔之際,義無咎也”,“解卦”是坎下震上,異卦相疊,上卦為震為雷,下卦為坎為雨,雷雨交加,潤澤天下,萬物萌生,故卦名為解。“解”的意思是解除險情,沒有災難。

歷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計”的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唐朝名將張守珪空城退敵的故事:張守珪為瓜州刺史時,領餘眾,方復筑州城。版幹裁立,敵又暴至,略無守禦之具,城中相顧失色,莫有鬥志。守珪曰:“徒眾我寡,又瘡痍之後,不可以矢石相持,須以權道制之。”乃於城上,置酒作樂,以會將士。敵疑城中有備,不敢攻而退。

當然這個故事屬歷史上的事了。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中,新中國的開國領袖毛澤東主席,一生卻真真切切上演了二次“空城計”,並次次成功並扭轉乾坤,他才是真正使用“空城計”的高手。

毛澤東第一次唱“空城計”是在1917年11月的一天,有一個旅的北洋軍在衡陽兵敗後向長沙一帶進逼,當時的長沙只有少數警察把守,可以說是一座空城。毛澤東知道北洋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怕同學生們遭受到傷害,為了避險,主動找到校方要帶領校志願軍前去佈置疑兵陣,校方聽聞此言嚇得魂飛魄散,連忙勸阻說:“北軍荷槍實彈兇惡殘暴,你們學生軍區區不過三兩百人,並且只有棍棒,就想與北軍進行抗衡,豈不是白白送死?”但毛澤東卻胸有成竹地說:“這些敗軍雖人數眾多,但已疲憊不堪,外加他們又不瞭解城內虛實。到時只要我們虛張聲勢就有機會能將其一舉擊垮。”在毛澤東的感召下,有兩百多個警察和學生臨時拼湊一支隊伍,在毛澤東的率領下,依據地勢設下了埋伏。暮色之中,潰兵們蠕蠕而來,剛一進入陣地,毛澤東就一聲令下,這時學生們紛紛點燃爆竹,警察則開槍射擊,有的人還將一些油桶點著推下山去。一時間山上山下炮聲隆隆火光四起。北洋軍頓時嚇得魂飛魄散。這時,毛澤東又帶領同學們高聲齊喊:“傅良佐逃跑了,你們被包圍了,趕緊繳槍不殺。”聽到喊聲,潰兵們更是慌作一團,四處逃竄。就這樣毛澤東憑藉其卓越的智慧,沒費吹灰之力以空城之計讓四千之眾的北洋軍繳械投降。

毛澤東第二次唱“空城計”是1948年臨近解放,他憑一紙新聞,嚇退傅作義十萬國民黨軍隊。1948年10月,中共中央進駐西柏坡,駐守在北京的國民黨將領傅作義探知情報以後,準備出動近十萬大軍和騎兵突襲中共首腦機關。當時國共主要戰場在東北和西北,而黨中央周圍衛戍部隊僅一萬多人,形勢十分危急。  

26日毛澤東辦完大事以後,自言自語道:“要給傅作義一點厲害看看。”周圍的人不明白:“我們身處險境,還要給別人厲害看?”只見毛澤東拿起筆以新華社記者名義很快寫了一篇評論:《動員一切力量,殲滅可能向石家莊進擾之敵》(見毛澤東文選第5卷)。評論中把傅作義侵犯石家莊的種種計劃予以揭露,包括敵軍各部隊番號、將領以及作戰計劃予以公佈,號召解放軍和民兵和三天內,做好殲滅敵人的準備云云。

這篇文章馬上由新華電臺廣播,傅作義見中共方面對他們的計劃什麼都知道了,還做了準備,深怕遭到埋伏,只好偷偷將剛開出來的部隊撤回北平。這出現代“空城計”就這樣結束了。


夷水行舟


林彪元帥給斯大林出招:空城計

二戰前,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聽取軍事將領對法國馬其諾防線作用的看法,當時在蘇聯養傷的林彪元帥也應邀參加。會議上大多數蘇聯元帥和將軍都堅信馬其諾防線堅不可摧。但林彪元帥卻不以為然地道:物是死的,人是活的,有用的時候,它是鋼鐵長城,無堅不摧;沒用的時候,它是一堆垃圾,不值半文。只有正面攻打馬其諾防線,防線才會起作用,如果德軍繞過馬其諾防線,從側翼作大規模迂迴,馬其諾防線就會毫無用處。在中國蘇區的反“圍剿”作戰中,我們紅軍經常使用這樣的戰術。

斯大林和蘇軍領導人都認為這種想法過於離奇和不合常規,但幾個月後當德軍的坦克突擊集團繞過馬其諾防線,以閃電式的攻勢直插法國腹地時,斯大林和他的將軍們才大吃一驚,佩服林彪元帥的判斷。

不久,德國“閃擊”波蘭,進入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開始。蘇聯最高統帥斯大林召開軍事會議,聽取軍事將領的意見。還在蘇聯養傷的林彪又一次應邀參加會議。當時,由於蘇聯高層的誤判,蘇聯百萬大軍在外線防守,斯大林格勒兵力薄弱,開戰死拚純粹是"以卵擊石”,怎麼辦?

林彪元帥在會上談了自己的看法,就是建議採取“空城計”。斯大林一邊聽一邊說“好”。

林彪元帥建議斯大林格勒政府官員正常辦公,全城照樣開放營業,不能表露絲毫緊張氣氛。

這給德國軍隊造成一個錯覺,以為蘇聯已經有準備有防範,猶豫不決,遲遲不進攻,數小時後,斯大林已將外圍部隊調動部署完畢,一下子就在斯大林格勒殲滅德軍一二百個團。隨後又指揮一路大軍進行大反攻,一直把德軍趕出蘇聯國土。

這個空城計,一下子讓蘇軍統帥得到“喘息”,也是斯文林器重林彪元帥的原因之一。


黑馬進草原


前年我臨居因大兒媳婦嫌財產不均,和公婆要錢,公婆無力答應其要求,兒媳婦隔三差五便找婆婆打架。有一天兒媳婦找到婆婆地裡打了婆婆倆嘴巴,後來覺著沒理,還把孃家爸爸叫來,因她爸爸有些匪性,而公公老實,不願與其衝突,就把老伴和小兒子家的孫女留在家中,自己找臨居家躲了起來,對方來家鬧事,一看男親家不在,也沒法和女親家和小孫女發作。只能蔫退了。知不知道這叫不叫現實版的空城計,反正最後有和好了。是由於諸葛亮對司馬懿的性格瞭解,知其底細,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下的步險棋。打了他一個擦邊球就趕緊撤回漢中去了。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失街亭後不得已而用的疑兵之計,是諸葛亮在瞭解司馬懿生性多疑,深知孔明一生謹慎的前提下走的一步險棋,也就是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打了他一個時間差,侍司馬懿回過味來,蜀軍早已撤走了。這真正是沒辦法的辦法,情急之下不得已而為之的。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