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 趙夢桃小組命名記

往事 | 趙夢桃小組命名記

1963年4月27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命名“趙夢桃小組”頒發的獎牌。

1963年4月27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命名“趙夢桃小組”頒發的獎牌。今年4月27日,是聞名全國的趙夢桃小組命名57週年紀念日。57年滄桑,57年輝煌。

4月17日下午,在社區黨員會議室,我見到了夢桃生前五位老姐妹梁福雲、郭淑貞、郭小蘭、陳淑華、李玉蘭,她們是趙夢桃小組的第一任組員。

圍著方桌剛坐定,滿頭銀絲的83歲梁福雲就拿出一張1963年4月27日表彰命名趙夢桃小組全組成員的合影。這是一張6寸黑白照,照片中的人分兩排而立,每排12人,共24人(其中兩位男士,分別是小組修機工和輔助工),身後幕布正中央懸掛著毛主席的畫像,畫像兩側垂直懸掛著兩面國旗,莊重氣派、吸引眼球。

“這張照片我珍藏幾十年了,趙夢桃紀念館裡的影印件就是我提供的。”話匣子自然從這張老照片打開,我對應照片前後排,逐排逐人道出尊姓大名。雖然歷經滄桑、圖片泛黃,你一言、她一語,很快確認出24名小組成員。老照片是真實的記錄。當年小組共有25名成員(趙夢桃因病住院未參加)。

我急切詢問那年表彰命名大會的詳細情況。

梁福雲說:“先一天就聽說,省上要在咸陽專署禮堂召開‘陝西省人民委員會表彰命名趙夢桃同志和趙夢桃小組先進事蹟大會’,全廠上下歡欣鼓舞,我們小組更是人人興奮不已。車間領導說全員參加並要求每個人穿得好一些。記得當天,我穿的是夢桃送給我的綠毛衣,李桂英上身穿的是借小組郭淑貞的衣裳。”

在座的郭淑貞點頭道:“別看我們是紡紗織布的,那會兒,沒有統一工裝,正趕上‘國家三年困難’恢復期,物資緊缺,布匹一律憑票供應,不少人穿補丁衣,小組人難得有幾件像樣的衣服。”

一旁的陳淑華也插話:“我的衣服是借二組一位姓劉的工友的。”

一個多小時的面對面訪談,幾位老組員、親歷者為我打開了那頁泛黃的日曆,真實還原了趙夢桃小組命名日當天的情景。

1963年4月27日下午2點30分,“陝西省人民委員會表彰命名趙夢桃同志和趙夢桃小組先進事蹟大會”在咸陽專署禮堂隆重舉行。參加大會的有來自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幹部職工代表、原西北國棉一厂部分廠級領導、中乾和趙夢桃小組全體成員(受邀坐會場前排)等千餘人。大會議程三項,一是由中共陝西省委書記處書記、陝西省人民委員會代理省長李啟明宣佈授予趙夢桃“優秀共產黨員、模範共青團員、先進工人典範”的榮譽稱號,並命名趙夢桃所在的小組為“趙夢桃小組”;陝西省委號召全省各行各業“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向雷鋒同志學習,向趙夢桃同志和趙夢桃小組看齊。要學習趙夢桃一貫聽黨的話,對黨無限忠誠的堅強黨性;忘我的工作,創造性勞動的工人階級主人翁態度;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別人,助人為樂的共產主義風格;從不驕傲、永不滿足、虛心學習、天天向上的革命精神;學習趙夢桃小組思想政治工作好,完成國家計劃好,團結互助好及學習文化技術好”。二是大會播放了正在西安軍大醫院住院、難以赴會的趙夢桃同志的錄音講話,她表示:“今天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召開這個隆重的命名大會,我本來應該趕來聽取首長們的指示,學習同志們的經驗。因為我身體有病,不能實現這個願望,就寫這封信談談我的心裡話。我在醫院裡聽到召開這個大會,感到非常光榮,同時也激動不安。感到自己做的工作太少,不配接受這份榮譽。黨和國家用我這個普通工人的名字,來命名我們的小組,使我們得到這麼大的榮譽,這是親愛的黨十多年來辛辛苦苦培養的結果,是我們廠裡的各級領導不斷教育的結果,也是我們小組每一個同志年年月月辛勤勞動的結果。

黨給我們的榮譽,就是黨交給我們的任務。現在我們肩膀上的擔子更重了。我相信,全組同志一定會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每時每刻都聽黨的話,永遠不驕傲自滿,勇敢、堅強、愉快地把這副光榮重擔,挑得穩穩的,不換肩、不歇氣,越挑越有勁,用最大的決心一直挑到共產主義!

我相信,全組每一個同志都會齊心合力,再接再厲,勇往直前,做堅強的突擊隊的旗手,把這面紅旗一直扛到共產主義!”

三是由趙夢桃小組黨小組長吳桂賢代表趙夢桃小組表態發言。

往事 | 趙夢桃小組命名記

1963年4月27日,在“陝西省人民委員會表彰命名趙夢桃同志和趙夢桃小組先進事蹟大會”上,趙夢桃小組全體組員留影。

2013年4月26日,在原西北國棉一廠紀念趙夢桃小組命名50週年大會上,時年77歲的吳桂賢女士發言中深情回憶了50年前與夢桃一同工作和生活的往事。她說,當年在省上召開的趙夢桃小組命名大會上曾代表小組的姐妹們向黨宣誓,要不換肩、不歇氣,把趙夢桃小組這面紅旗一直扛到共產主義。她殷切希望新一代組員要珍惜和保持黨和人民給予的來之不易的榮譽,要勇敢擔當起企業發展和振興的重任,讓趙夢桃小組這面紅旗在我國紡織行業更加鮮豔,永不褪色。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五位夢桃生前老姐妹告訴我,當年命名大會前後歷時40多分鐘;她們上的中班,本應下午4點接班,廠裡怕開會耽擱,事先就安排上早班的小組晚下班半個鐘頭,確保大家開好會;合影照是會後在舞臺上拍攝的,前排正中手持獎牌的兩位,左邊是陳淑華,右邊是鄭秋月。此時,83歲的陳淑華就坐在我對面。

我忙問:“當年也是您二位上臺領的獎牌嗎?”

陳淑華答:“是。”

歷史由親歷者、見證者口述最為鮮活生動,因為歷史對於旁觀者而言是一段故事,而對於親歷者是切身的喜悅和感傷。她們還告訴我,表彰命名會後不久,廠裡專門組織她們小組全體組員乘大轎車,前往醫院探視病中的趙夢桃,開始住院部是不允許20多人一起進病房,但又怕分批次進人時間太長,夢桃臥病在床吃不消。最後,還是同意大家一同進入病房。走入病房,只見夢桃艱難地由平躺硬撐著坐起,還未等大家開口,她先打起精神說:“那天命名大會,我從收音機裡聽了實況廣播,記者也讓我看了照片,你們一個個精神得很,穿得都好!”大家看到夢桃身體消瘦很多,也聽得出她語調微弱。大家紛紛叮囑,積極治療,早日出院。

忍是一種情愫,忍是一種胸懷,忍耐和堅持有時候真的很糾結和痛苦。在返鹹的路途,帶隊的車間團總支書記李愛玲終於忍不住道出實情:“這……這次可能是大家最後一面見夢桃了……”

車廂不知誰抽泣道:“夢桃,才28歲呀!”

一語道破,猶如五雷轟頂、萬箭穿心。頓時,車廂裡哭聲一片……

來源:陝西工人報 ( 張翟西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