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西贝相继致歉,如何看待“报复性涨价”风波?


海底捞、西贝相继致歉,如何看待“报复性涨价”风波?

先来看一组数据:


4月9日,新疆西部牧业发布2020 第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亏损200万元至600万元;

4月9日,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由于疫情影响导致销售下降和成本上升,星巴克预计第二财季收益将减少50%;

4月8日,喜力公司预计,今年第一季度整体合并销量下降约4%,其中啤酒销量下降约2%,预计疫情对销量的影响在第二季度将进一步恶化。

……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现实就是如此赤裸裸。


受疫情影响,快消企业正常的经营计划被打乱。生产和营业停摆,收入和现金流中断,但是房租、工资、利息等费用刚性支付,不少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经营中断可能导致订单合同违约、资金周转困难,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上下及横向传导,引发局部性危机。


于是,“报复性消费”还没来,“报复性涨价”汹涌而至。

海底捞、西贝相继致歉,如何看待“报复性涨价”风波?

海底捞、西贝相继致歉,如何看待“报复性涨价”风波?

海底捞、西贝相继致歉,如何看待“报复性涨价”风波?

海底捞、西贝相继致歉,如何看待“报复性涨价”风波?

海底捞、西贝、喜茶……一系列“报复性涨价”行为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一面是企业的艰难处境,一面是大众的愤愤不平。


而昨日到今晨,涨价风暴中的代表企业海底捞、西贝相继致歉涨价行为,海底捞官方称,此次涨价是公司管理层的错误决策,伤害了海底捞顾客的利益。定价从即时起恢复至1月26日停业前的标准。


海底捞、西贝相继致歉,如何看待“报复性涨价”风波?

海底捞致歉信


4月11日,西贝董事长贾国龙称,“这个时候涨价,不对。”他表示,从今天开始,所有涨价的外卖、堂食菜品价格恢复到2020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标准。


海底捞、西贝相继致歉,如何看待“报复性涨价”风波?

西贝致歉信

这场跌宕起伏的“报复性涨价”风波,不禁引人深思,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报复性涨价”行为?


众所周知,疫情期间损失惨重的行业之一便是餐饮行业。为避免人群聚集,春节各类聚餐和婚宴等几乎全部取消,大量餐厅饭馆停止营业,备菜存货拿出来低价甩卖。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关于中国餐饮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报告》中数据显示,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相比去年春节损失达到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据报告,疫情期间,93%的餐饮企业都选择关闭门店。其中,有73%的企业关闭了旗下所有门店;8%的企业关闭旗下八成以上的门店;也有7%的企业关闭了不到一半的门店;仅有7%的餐饮企业由于是团膳或者是单店,所有门店继续进行维持性经营。


对于涨价一事,海底捞此前曾经说明过原因,疫情过后,收入90%以上依赖堂食的海底捞难以迅速恢复造血能力,而员工工资与食材等成本也越来越高。相比其他火锅品牌,海底捞的服务一直饱受好评,为了维持服务水平,海底捞基本不可能下调员工工资,而相比2019年,牛羊肉等食材价格至今仍在高位震荡。


因此,对海底捞来说,涨价是维持利润最简单的方式。但事与愿违,强大如海底捞,也必须遵循顾客优先的原则,在顾客的不满声中,海底捞不得不放弃报复性涨价。


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疫情期间接受采访称,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8亿元。2万员工待业但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工资要继续发,一个月支出就在1.5亿左右,西贝账上的现金撑不过三个月。


餐饮业的惨烈不仅表现在企业效益方面,背后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据悉,中国餐饮业有三四千万的就业人口,若企业倒闭势必会造成大量失业人群,蝴蝶振翅,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实际上与大众的贴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不能简单的评判“报复性涨价”的对与错,经济是经济,道德是道德,疫情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大家积极的态度和共同的努力。


整理 | 食品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