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社會壓力與日劇增,年輕夫妻一般都會忙於工作,而照顧孩子的重任就託付給了老人,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老人的思想觀念終究會促成孩子的各種毛病。當孩子犯錯時,老人總會用“孩子還小”的藉口進行搪塞,孩子的錯誤也得不到糾正。
小李是一個比較嚴格的媽媽,平常在教育自己三歲的女兒時都特別嚴厲,因為她認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每當孩子因為發脾氣亂摔玩具時,小李就會直接了當的教育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並且囑咐孩子把玩具放回到原來的位置。
但是在孩子的爺爺奶奶眼裡看來,小李的做法過於嚴峻,根本是小題大做。每當孩子犯錯,爺爺奶奶就會趕緊將孩子摟在懷裡說一句:孩子還小,犯錯是應該的。
這也讓小李進退兩難,最終也懷疑起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
其實嚴管或是放養,一直以來都是縈繞在家長內心的一個問題,但不管怎樣,教育必須是從小抓緊,不能憑藉著孩子還小的藉口,來縱容孩子的許多壞毛病和不正確的習慣。
愛並不是縱容,也不是冷若冰霜的嚴教,教育孩子需要放入適當的感情,但也要使用正確的方法,避免溺愛。
家長把握不好情感尺度會有什麼負面影響?
一、影響家庭關係的融洽度
許多孩子長大後不懂得感恩,不孝敬父母,從本質上來探究,其實原因是他們小時候未受到正確的家庭教育。
因為父母過於放縱孩子,有求必應,慢慢的讓孩子產生一種自己是這個世界中心的一種錯覺,他們也會認為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感恩這個詞彙根本不在他們的腦海中,他們自然只會索取,不懂回報,有些家長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是在極力的維護家庭的和睦,實際上家庭的內幕關係卻十分緊張。
另一方面,有的家長對孩子的事情是全盤包辦的,處處為孩子作決定,而孩子的思想也慢慢的被家長牽著走,表面上看來還是十分懂事的,家長也維持了比較和睦的家庭關係。
實際上等到成人後,孩子會變得非常沒主見,這對於他們以後的發展十分不利。
二、內需感情不豐盛,孩子會去到外界尋找
有些孩子在家中得不到充足的關愛,只會讓孩子逐漸地遠離父母,向外界尋求刺激,來彌補心中的空缺。
家長過於嚴厲的管教孩子,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事事與家長對著幹,也是因為孩子未從家長那裡得到應有的關愛和理解。
三、孩子產生心理缺陷,對以後的人際交往有很大不利
被父母縱容著長大的孩子,一般都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沒有同理心,情商比較低。
而過於懂事的孩子,又沒有主見,喜歡依賴父母,不擅長與他人交流。長大成人後,就會因為自己的種種心理缺陷,成為社會中不合群的一類人。
“漏斗法則”可以給予家長啟示
什麼是漏斗法則?
平常我們生活中看到的漏斗,都是一頭大一頭小,使用時一般是從大口入小口出,但是漏斗法則則要求父母在教育中,要由小口進大口出,由緊到松。
因為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家長要從孩子年幼的時候,就比較嚴厲的約束他們的行為,讓他們杜絕一些壞習慣和壞毛病,以免對未來造成影響。
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可以適當的逐漸放手,因為孩子開始有了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家長應該給孩子預留一些獨立的思考空間。
這樣就可以讓他們自由地成長,也同時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活動空間,將決定權放於他們,讓他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長如何使用“漏斗法則”更好地教育孩子?
許多家長都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總是會做出家長意想不到的某些不禮貌的話語,或者是行為追根究底,其實是家長未給孩子制定恰當的規則,一般來說,教育孩子需要分好幾個階段。
一、1到3歲的孩子
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還沒有成熟的認知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這時就需要家長通過共情,認可,鼓勵與支持等方式,幫助他們判斷認識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且通過溝通與交流的方式,來進一步的約束他們。
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還不能特別理解家長所說的話,所以這時期家長主要以預防為主,首先讓孩子對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有一個初步性的認知與瞭解,再去進行下一階段的教育。
二、4到10歲的孩子
到了中間階段的時期,就是孩子學習表達的重要發展時期了。這一階段家長不宜過於放縱孩子,要適當的引導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
同時也不能太嚴加看管,以免讓孩子從小就產生依賴家長的習慣,從而失去主見和獨立性。
家長可以通過用自己的行為舉止來影響孩子,身體力行,同時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及時鼓勵,他們犯了錯誤,也要立馬糾正。從這個階段開始,就不能總是抓著“孩子還小”這個藉口了。
三、11到18歲的孩子
這一時期的孩子開始逐漸有了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他們也開始建立起自己的三觀,就更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與自由。
這時家長就應該學會適當的放手,多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同時也要培養孩子一些優秀的品質與能力,比如責任心,自信心等。
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育兒裡,孩子的健康成長少不了父母給予充足的愛,只有親情才能將家長與孩子緊緊的聯繫到一起。家長可以在此基礎上,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也要為了孩子的今後發展要做好預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