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的独特教育方式,让孩子自由成长!

怎样才能教育好一个孩子,是家长穷其一生都在探索的问题。大多家长关注点只在学生的成绩该如何提高,却鲜少关注到孩子在成长上的教育。唯成绩论,忽视了孩子人格和品质的培养。

央视名嘴白岩松老师却对自己儿子说:“你敢考第一名,我就和你断绝关系!”。

白岩松的独特教育方式,让孩子自由成长!

撞线不是光荣,不争第一

中考前,他就和孩子开了一个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我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他是不是疯了?在大战前,其他父母都是唯恐扰乱孩子分毫,而他呢,却偏偏要在如此关键的时刻给儿子“添堵”!

白岩松曾给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邮件”,邮件中特别强调“不争第一”。

他告诉儿子: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只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

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连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派上用场。当了第一的人,也许是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

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伤口,会让自己触目惊心。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鹤立鸡群,鹤比鸡难受。” 白岩松深谙这个道理,而他的儿子白清扬,也深深懂得这个道理。

他关注的,是孩子心灵的成长,呵护孩子的天性,不被眼前的成绩所禁锢,不拘泥于一城一地之得失。

正如毕淑敏所说:“尊重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纵容”孩子的兴趣

有人说:“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帜,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总之,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白岩松酷爱读书,他的儿子就是一个书迷,快小学毕业时,他迷上了金庸,并一口气读完了全集。之后,他又对清朝、明朝的历史有了兴趣。

此外,孩子也像白岩松一样喜欢上了摇滚乐,但白岩松对此没有丝毫的紧张,“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瞎听吗,有什么用?但是,他在听摇滚乐的过程中,每天翻译一首歌词,英语水平上升得很快。”

这就是白岩松独特的认知。他总能在孩子的兴趣中,发现好的东西。

白岩松的独特教育方式,让孩子自由成长!

白岩松尊重孩子的兴趣,首先体现在支持孩子“读闲书”上。

如今,不少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读课外书,或是闲书,但在白岩松看来,“书无闲”,如果非要定义课外书是闲书的话,也还是一定要读,因为,“不从闲书进,无法从正书出。”

他告诉儿子:“读书最重要的不是获得了什么知识,而是收获了一种乐趣。阅读,是生命前行的动力,回望时的坐标。”

对于孩子的兴趣,白岩松从不刻意培养,可以说近乎“纵容”。

曾有一次,在第二天有课的情况下,他同意孩子在头一天半夜看球,后来孩子放学回家骄傲地告诉他:“我们班没有任何人敢这样。”

白岩松并不认为“看球是瞎看,没啥用”,反而觉得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请问在人生中,哪有这么好的机会,让孩子感受到不放弃,结果可能会发生改变的例子。课堂上给不了。”

他说:“阅读打开世界,但是运动让人更早地体验到分享、团队精神以及胜败的意义。”

讲大道理没用,要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外界通常对白岩松有一个误解:“他那么忙,哪来时间陪孩子,又拿什么影响孩子?”

白岩松对此不置可否,他举了个例子。

他家里住顶层,每到晚上坐电梯回家。上了顶层后,他都会摁下“1层”,让电梯下去。因为晚上回家的人多,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缩短等待时间。

后来,白岩松发现,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这个习惯,而他从未跟孩子说过“你该怎么怎么做”之类的话。

“家长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角色,所谓言传身教,你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你天天摁在这儿,跟他讲大道理有用吗?”白岩松说道。

身教犹如绵绵细雨,润物无声,恰似“此处无声胜有声” 。

白岩松的独特教育方式,让孩子自由成长!

曾有一次,孩子中考完的假期,白岩松希望他多跑出去玩,并告诉他,“你要是在这个假期学习,我打断你的腿”,突然有一天,孩子跑过来说,“老爸,我特想学习”。

“你每天翻译一篇歌词不就行了?”白岩松说。

“天天让孩子学习有用吗?但是反过来,你不让他学习,他再主动要求去学,就是出于一种习惯和乐趣,这样不更好吗?”

成长就是惊心动魄,守住底线就行

谈及家庭教育,白岩松常常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第一次抽烟,和哥们一起喝酒。家长口中所谓的“坏孩子”,曾与白岩松不远。

他说:“把任何一代孩子中学时代的成长真相,和盘托出在父母面前的话,一定会让他们感到惊心动魄!”

有几个人没打过架,有几个人没偷偷地抽过烟、喝过酒?

白岩松认为,要接受这些,只要它没有变成主体,就没问题,不经历这些“好奇”,被改变,怎么可能成长?

成长,就是充满好奇、波折,但也在不断地被校正、改变。

“思想可以很复杂,但行为要简单”,白岩松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他说:“成长是真实、立体的,也会让人有一些担心,但不出格,守住底线就行。”

仙人掌虽然长不成一棵参天大树,但是却能成为沙漠里的一片绿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孩子能否茁壮成长,关键看父母怎样看待他。白岩松“独特”的育儿观,既有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传承,亦有其人生智慧的体现。

教育孩子,就像一场马拉松,你应该希望孩子追求的是“更好”,而不是“最好”。

轻松的氛围、宽容的环境,以及言传身教的陪伴,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