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被失业,如何看待职场中的35岁现象?

不可否认,35岁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职场的分水岭。

01、

我留意了身边的朋友,的确有不少在35岁左右这个年纪时,经历了主动或被动的“失业”。

在国内大型知名高薪民企HW奋斗了10余个年头的L,在去年辞职,开始加盟一家知名便利店的经营。

先后在多家知名门户网站做内容生产运营的M,在生完第二个小孩之后辞职,成为了一名有着自己工作室的自媒体作者。

在一家国企做IT有十年之久的D,在33岁时离开旱涝保收的单位,投入到女士护肤品的经营中。

在中学做英语老师的Y,34岁时辞职,与合作伙伴一起开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

太多这样的案例,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35岁前后这个时间点里,主动或被动地退出了之前打拼的职场生活,选择了另外一种发展方式,开启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人生。


35岁被失业,如何看待职场中的35岁现象?

02、

为什么会是35岁?

从外部因素来说,众多企业将招聘的年龄门槛线定为35岁以下,已是无可奈何的事实。从毕业工作算起,经过差不多近10年的职场摸爬滚打,行业前景、个人喜好、晋升空间、文化氛围等等,基本上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大多数人来说,在30-35岁这个时间段,是最后的可以主动改变职场轨迹的阶段。

从内部因素来说,在35岁的年龄段,会开始进入到心理学家所说的“中年危机”。这是一种极度难熬的状态,有可能遭遇——个人健康层面,身体开始老化走下坡路;婚姻家庭层面,较容易产生婚姻的“七年之痒”;职场发展方面,极可能遭遇发展瓶颈期或者产生个人价值的迷茫感。

35岁被失业,如何看待职场中的35岁现象?

03、

所有的迷茫都需要一次宣泄,所有的困惑都需要一个出口。在内外因素综合下的35岁,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新的价值观,改变便发生了。

开头所举的四个例子,四位在职业生涯中勇于做出变革的朋友,有的是因为工作多年,但依然处于相对低的职位,薪资也没有起色,想谋求更好出路,比如从国企离职的D;有的是在家庭、工作与个人兴趣专长中寻求最佳平衡点,比如从门户网站离职的M;有的是厌倦了压力巨大没有个人生活的996工作模式,从HW离职转而开辟第二战场的L……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重新作出一个选择其实很难。而且并不能看到另外一条路到底会带领自己走向何处,是上坡路还是下坡路。但起码这种遇到问题不回避、不随波逐流、勇于改变现状、敢于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值得点赞。

04、

转型的过程总是痛苦的,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我们往往只听到他人轻描淡写般的一句陈述“我辞职了”,“我开了个店”……而忽视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语背后,有多少的纠结、准备、决心和舍弃。

35岁,无论是“被失业”也好、选择转型也好,还是继续坚守也好,都有必要在35岁之前认清现实,并把握住个人成长中的一些关键点。

一是找一家成长中的公司。很多人喜欢进大公司、名企。规范成熟的制度体系、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稳定有保障的薪酬福利……但大公司里层级明确、职责细分,各种流程都经过了前人的开创和时间的验证。而一家成长中的有潜力的公司,对于个人来说,反而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二是在30岁前完成专业化品牌构建。构建个人品牌,就是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寻求一个关键局部进行不断死磕。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这是在职场中脱颖而出的战术之一。哪怕离开了职场,也是为今后的转型的一种个人积累。在这个既定的发展方向和个人品牌中,不断的精进决定了未来的发展高度。


35岁被失业,如何看待职场中的35岁现象?

在35岁这个职场分水岭,有的人能够化危为机,开创新篇;有的人恍恍惚惚,随波逐流;还有的人,命运急转,陡然而下。外部的机遇和因素固然重要,但个人的思考、判断和规划才是拉开大多数人人生下半程差距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