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雪域高原的“白衣春蕾”--教育--人民網

西藏大學醫學院實習生在手術室合影。

西藏大學醫學院實習生在學習手術基本技能。

西藏大學醫學院實習生在腹腔鏡模擬器上進行操作。

西藏大學醫學院實習生在學習體外除顫儀的操作。
(本版照片均由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提供)

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醫護人員英勇無畏,感動國人。有這麼一個年青的群體,他們被白衣天使的精神所激勵,更堅定了自己未來的路。

默唸著“上不過肩,下不過腰”的無菌操作原則,旦真旺堆和帶教老師、護士們將患者推入手術室。旦真旺堆端著盛有碘伏的消毒碗,小心翼翼地給患者消毒,作為助手的旦真旺堆儘可能認真細緻地配合帶教老師,“不能出一點差錯”。

這是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的日常工作場景,今年4月底,他們即將結束臨床實習。實習期間,最令他們鼓舞的,是他們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

那是在2月21日,在藏曆新年來臨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正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回信,肯定他們獻身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的志向,勉勵他們練就過硬本領、服務基層人民,並向他們以及藏區各族群眾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美好的祝願。

“我們衷心感謝總書記對我們的關愛。”在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謝煜靖近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我們一定牢記選擇從醫的初心,以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要求自己,待到學成後服務家鄉。”

“他們的眼睛裡經常會‘閃著光’”

“我們是幸運的,得到了西藏大學和北大醫學部的聯合培養以及老師無微不至的關心。”旦真旺堆說。

據悉,受益於“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自2016年起,受北大醫學部委託,每年有15-20名西藏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被遴選出來,赴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參與為期36周-48周的專業實習。

去年5月,旦真旺堆等17名西藏大學醫學部2015級臨床醫學本科班學生,踏上了前往北京實習的旅途。這段實習生活,讓他們從課本走向了實踐,“做好醫生的工作”,這是旦真旺堆最大的感受。

為了幫助同學們早日適應在北京的生活,北大首鋼醫院的老師“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他們,旦真旺堆記得,老師的叮嚀詳細到吃穿住行的每一個細節。

為提高實習質量,醫院各輪轉科室選派科主任、骨幹教師帶教學生,按照規範的臨床實習教學模式,開展理論學習、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基礎技能培訓等教學。

學生們對實習機會備加珍惜。“他們的眼睛裡經常會‘閃著光’。”北京大學首鋼醫院教育處的趙子臣談起第一次給他們上課的情景說,“雖然他們開始時會害羞,互動不多,但是結合他們在課堂中的反應、回答、做筆記等動作來看,那些眼睛中的‘光’其實是一種對知識的渴望和嚮往”。

從只能觀摩到成為手術助手

功夫不負有心人,從一開始的“一說話就臉紅”“憋紅了臉半天才回答幾個字”,到短短几周後,“自如地回答老師所提的問題”“不斷補充,還出現了一些爭論的場面”,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的進步顯而易見。

在臨床實踐方面,旦真旺堆一開始只能觀摩手術,現在,他已經可以作為手術助手,在醫生指導下做一些配合工作。有一次,一位胃腸外科的病人向旦真旺堆的帶教老師稱讚說:“旦真旺堆在慢慢地成熟。”這是旦真旺堆第一次得到來自病人的鼓勵,他害羞又驕傲地說:“以後得當一個好大夫,給他們服好務。”

平措卓嘎有些靦腆、不善言辭,但是她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每次都是第一個到科裡,跟著老師查房,筆記記錄得密密麻麻卻很有條理。有時,她會帶著問題,跟老師一起查閱文獻。很快,平措卓嘎掌握了消化內科常見病的診斷、鑑別以及治療原則。這個暖心的藏族女孩,體諒臨床帶教老師的辛苦並心懷感恩,每次下班時都會在道別時說一聲“謝謝老師”。

邊巴卓拉來自西藏日喀則,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後,已經可以按照實習大綱要求,完成一些工作,對於老師教的內容也能做到觸類旁通。

去年的一天,邊巴卓拉給她的帶教老師、神經內科一病區醫生杜漢軍帶來一個驚喜,“那天是我們值夜班,講課結束後,小姑娘給我鞠了一躬,然後從包裡拿出一條潔白的哈達,說要送給我表達感謝。那一刻,我激動不已,請值班護士給我們拍成了錄像珍藏。”杜漢軍說。

“不忘自己是一名未來的醫生”,儘管17名同學也曾想站上抗疫一線,但是他們資歷尚淺,於是在學校裡繼續學習專業知識。

在輪轉科室實習暫停的這些日子裡,他們仍保持著相對規律的作息生活,通過網絡與帶教老師保持聯繫,學習最新的醫學知識,每週參與3—4次線上學習。在網絡授課中,老師在大窗口共享屏幕講授,同學們則在小聊天窗口上圈點記錄、參與討論。雖然不能對患者親自“望觸叩聽”,同學們依然積極參與各種病例的分析。

“我們會做好一個實習生該做的事情,將來到了工作崗位,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會第一時間站出來。”“95後”西藏小夥堅參平措認真地說。

以後還是要回到家鄉去

沿318國道一路向西,雅魯藏布江中游北岸,蒼穹下,一道道小溪蜿蜒向遠方。

藍天白雲,遠山近草,轉動的水車,橙黃的柏木泥,這裡是拉薩市尼木縣,是旦真旺堆的家鄉。

“摘豆蔻,搗沉香,松柏作泥花作塵。一縷雲煙夢,幾代雪域情。”尼木是有名的文化縣,以“尼木三絕”藏香、藏紙、普松雕刻遠近聞名。

近年來,尼木縣的醫療水平已有較大發展。“縣醫院的床位數增加,新進人才、有經驗的醫生也比原來多了不少。”旦真旺堆說,“不過,一些複雜疾病,還要轉到上級醫院。”

“以後還是要回到家鄉去。”這是旦真旺堆的一個心願。年少時,因為覺得當醫生“很酷”,旦真旺堆選擇了醫學道路。醫生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廣大醫務工作者英勇奮戰,用行動詮釋了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看到這些,旦真旺堆真切感受到了醫者的責任和擔當,對醫生的職業內涵有了更深感悟,也堅定了他的從醫之心。

他的同班同學堅參平措也想回到家鄉,回到那片生養自己的雪域高原,把前沿的醫學知識帶回家鄉:“畢業後,我準備到基層醫院工作,用所學醫學知識服務基層、造福人民。”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兒科醫生王學梅連續三年從事西藏大學醫學院實習生的帶教工作,她欣慰地回憶起此前帶過的學生瓊達發來的微信:作為骨幹,將自己在北大首鋼醫院學到的相關技術用於培訓當地醫院醫生,讓西藏更多新生兒受益。“我們深刻感受到教學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重要性。”王學梅說。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院長、農工黨中央醫衛委主任顧晉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讓我們再一次理解了醫學真諦,也為立志獻身醫學的莘莘學子指明瞭前進方向。”

據瞭解,4年來,北大首鋼醫院為西藏大學醫學院培養了77名臨床實習生,包含藏、門巴等多個民族的學生,如今,他們畢業後多數在西藏、新疆、青海等西部地區醫療單位從醫,服務基層、服務廣大群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