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 前傾摘要

血製品主要來自血漿分離提取,在疾病防治中扮演重要角色。血製品是一種用於治療及被動免疫的生物製品。廣義的血製品同時包括了人源血製品及通過基因重組技術取得的血漿蛋白組分。

人源血液製品從血漿中提取而來,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三大類,在臨床急救、免疫增強、疾病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血製品行業資源屬性強,製造商規模效應突出。血漿是血製品生產最核心的原材料,受到政策監管、民眾觀念等多重因素的限制,我國血製品行業具有明顯的資源屬性,具體體現在:

  1. 漿站數量受管控;(2)採漿量及獻漿意願偏低;(3)完全使用單採血漿;(4)製造商存量競爭,進口受限。

2015-2019H1 我國部分血製品上市公司的靜丙銷售總額變化情況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與常規制造業相比,血製品製造商的規模效應更為明顯,這種規模效應主要來自血漿的利用度:

(1)漿站擴張能力強:因為政策因素,近年來新設漿站主要集中在規模較大的企業手中;(2)綜合利用度高:能從血漿中分離出更多品種的產品,產品的收率越高,製造商的盈利能力也就越強。

 全球血製品市場:持續穩健增長,寡頭壟斷,靜丙為核心品種,主導市場供應。2016年全球血製品市場規模(不含重組)達212億美元,保持個位數增速的穩健增長。CSL Behring、Baxalta、Grifols三巨頭佔據全球血製品市場(不含重組)60%以上,且地位難以撼動。行業主要通過併購提升集中度。

2015-2019H1 我國部分血製品上市公司的白蛋白銷售總額變化情況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靜丙(包括皮下注射)佔全球血製品市場(不含重組)銷售額40%以上。2008年後靜丙臨床需求快速增長,成為主導市場的核心品種。中國血製品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白蛋白是核心品種,靜丙及凝血因子潛力大。

(1)2011-2019年間中國血製品市場整體規模保持兩位數增長,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

(2)市場主要由人血白蛋白、靜丙和各類凝血因子構成;

(3)白蛋白是唯一允許進口的人源血製品,進口批簽發量佔比近60%,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會是國內需求最大的血製品。受疫情影響,白蛋白供應趨於緊張,供需缺口再現,存在提價可能;

(4)靜丙適應症有待擴展,新冠疫情期間得到廣泛使用,有助於提升臨床認知度,預計產品需求會在中長期得到大幅提升;凝血因子在血友病常規預防領域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 市場行情

疫情全球擴散下對細分行業的需求端和供給端增速帶來較大負面影響,短期來看我認為關注需求端下滑速度低於供給端下滑速度的子行業,這些子行業“供-需”增速出現的分化會為具有議價權的企業帶來較好的業績彈性:

  1. 血製品:受海外供給收縮、國內後續需求逐步恢復影響。

2、疫苗:受大品種上市、國內需求和供給共振的影響,看好產品管線豐富的公司。

3、中高端醫療設備:疫情提升全球需求,但是供給相對受限(擴產能加緊進行)。

4、API:印度封國、歐美疫情蔓延等影響,API全球供給影響大於需求影響(特別是慢病用藥),部分大宗產品提價,國內特色原料藥產能釋放節奏有望加速。

5、CXO:部分離岸外包及疫情疾病研究相關的外包服務。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第一個血製品行業,給大家做一下深度的分析。

❖ 核心觀念

那麼我們先來看一下我關於血製品的幾個觀點,首先血製品主要來自血漿分離提取,在疾病防治中扮演重要角色。血製品是一種用於治療及被動免疫的生物製品。廣義的血製品同時包括了人源血製品及通過基因重組技術取得的血漿蛋白組分。

全球血製品市場規模(不含重組產品)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人源血液製品從血漿中提取而來,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凝血因子三大類,在臨床急救、免疫增強、疾病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血製品行業資源屬性強,製造商規模效應突出。血漿是血製品生產最核心的原材料,受到政策監管、民眾觀念等多重因素的限制,我國血製品行業具有明顯的資源屬性,具體體現在:

  1. 漿站數量受管控;(2)採漿量及獻漿意願偏低;(3)完全使用單採血漿;(4)製造商存量競爭,進口受限。

新冠肺炎疫情對血製品行業的業績彈性測算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與常規制造業相比,血製品製造商的規模效應更為明顯,這種規模效應主要來自血漿的利用度:

(1)漿站擴張能力強:因為政策因素,近年來新設漿站主要集中在規模較大的企業手中;(2)綜合利用度高:能從血漿中分離出更多品種的產品,產品的收率越高,製造商的盈利能力也就越強。

 全球血製品市場:持續穩健增長,寡頭壟斷,靜丙為核心品種,主導市場供應。2016年全球血製品市場規模(不含重組)達212億美元,保持個位數增速的穩健增長。CSL Behring、Baxalta、Grifols三巨頭佔據全球血製品市場(不含重組)60%以上,且地位難以撼動。行業主要通過併購提升集中度。靜丙(包括皮下注射)佔全球血製品市場(不含重組)銷售額40%以上。2008年後靜丙臨床需求快速增長,成為主導市場的核心品種。

我國血製品上市公司產品批件情況對比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 中國血製品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白蛋白是核心品種,靜丙及凝血因子潛力大。

(1)2011-2019年間中國血製品市場整體規模保持兩位數增長,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

(2)市場主要由人血白蛋白、靜丙和各類凝血因子構成;

(3)白蛋白是唯一允許進口的人源血製品,進口批簽發量佔比近60%,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依然會是國內需求最大的血製品。受疫情影響,白蛋白供應趨於緊張,供需缺口再現,存在提價可能;

(4)靜丙適應症有待擴展,新冠疫情期間得到廣泛使用,有助於提升臨床認知度,預計產品需求會在中長期得到大幅提升;凝血因子在血友病常規預防領域具有巨大應用潛力

這也是我看好血製品行業的觀念所在。

❖ 板塊概念

接下來我們深度剖析一下血液製品行業,血製品屬於醫藥的一個細分板塊。所謂血液製品,是指各種人血漿蛋白製品,包括四大類:白蛋白類、免疫球蛋白類、凝血因子類、微量蛋白類。血液製品的原料是血漿。人血大約50%是血漿,血漿中有92%- 93%是水,僅有7% - 8%是蛋白質,血液製品就是從這部分蛋白質分離提純製成的。血液製品具有醫療產品和藥品的雙重特性,適用範圍沒有其他藥物那麼普遍,但某些情況下它具有不可比擬性和無法替代性。

血製品收入穩健增長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那麼比如這次新冠疫情,靜丙,也就是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就需求暴增,血液製品行業受到政府嚴格監控,准入壁壘高。2001年起,國家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規定不再設立新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這決定該行業是一個“只有固定數量的玩家,而且數量只能更少不能再多”的行業。

靜丙和其他血製品在血製品總收入中佔比逐漸提升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血漿採集量直接決定了企業的規模,國家對單採血漿站設立和管理有嚴格的規定,單採血漿站只能由血液製品企業設立,漿站實行“一對一”給血液製品公司供漿政策,單採血漿站設立要求符合單採血漿站設置規劃,在一個採漿區域內只能設置一個單採血漿站,血漿站數量增長緩慢,加上國家對於血漿生產的諸多要求,中長期來看,原料血漿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各血製品年度批簽發量變化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這一特性也決定了,血液製品行業幾乎是帶量採購的免疫品種。由於血液製品原料特殊性,產品安全性要求極高,國家限制血液製品的進口,目前僅開放人血白蛋白和重組人凝血因子的進口。

接下來講一下血製品行業的經營模式和企業競爭方面,血製品的經營模式也是比較固定:一般是公司旗下的採漿站收集血漿,漿站定期將血漿通過公司專用冷凍車運回母公司,加工生產,產品經過批簽發後,直接銷往藥品經營企業(經銷商)、醫療機構,最終由醫院、疾病控制中心等醫療機構提供給患者。

血製品收入穩健增長,疫苗板塊為收入添彩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企業競爭優勢方面,主要看規模和效率,規模主要體現在投漿量上:投漿量越大,開工越足,單個產品固定成本就越低;效率主要體現在品種數量上,品種越豐富,血漿綜合利用率就越高,單個產品攤薄的成本也越低。因此近幾年,在資本的驅動下,各血製品龍頭企業併購動作不斷,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比如上海萊士對鄭州邦和生物藥業、對同路生物製藥的併購,天壇生物對成都蓉生的收購、2017年,全球最大血製品公司CSL的全資子公司杰特貝林以24億元收購人福醫藥旗下武漢中原瑞德生物製品有限公司等等。

國內外血製品人均使用量對比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那麼放眼全球,在血液製品行業發展過程中,隨著世界範圍內陸續發生血製品安全事件,各國政府逐漸加強了監管,加上企業的兼併重組,全球血液製品企業從上世紀70年代的102家減少到不足20家(不含中國),行業整合後,形成了以澳大利亞的CSL,美國的Baxalta(百深),西班牙的Grifols(基立福),瑞士的Octapharma(奧克特琺瑪)等國際龍頭企業,採漿量前五位的企業市場份額佔比為80%以上。

血製品產業鏈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那麼不管是在政策還是在供需還是在現階段的一個行情熱點下,血製品行業都是可以進入重點關注等級,接下來再跟著我看一下關於血製品的行業龍頭。

❖ 總結

根據我以上對行業的個人觀點以及對行業的深度剖析也是給大家總結了幾隻在血製品行業中重點關注的龍頭,因為近年來血液製品行業兼併整合不斷,中生集團下屬的天壇生物、華蘭生物、上海萊士三家企業的採漿量總和佔2019年全國總採漿量的40%以上,行業集中度仍有待提高,頭部公司還有機會。

重點關注:天壇生物、華蘭生物、上海萊士

  1. 天壇生物(600161)、

公司由1919年成立的中央防疫處經過多次改制而來,1998年於上交所上市。

公司控股股東為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歸於國藥集團旗下。

根據季報統計公司2018年收入規模達到29.31億元,其中血製品收入29.29億元。採漿量達到1568噸。並且在國內漿站達到57家,分佈在四川、湖南、湖北、甘肅、山西、江西、寧夏、貴州、江蘇、福建、雲南等省份。

2017-2018年期間,公司通過2次重大資產重組置出所有疫苗業務,並納入中國生物下的其他血製品企業,解決了與控股股東間同業競爭的歷史問題。重組後公司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控制成都蓉生、貴州血制、上海血制、武漢血制和蘭州蘭生。

2018年天壇生物血製品收入結構

行業稀缺性嚴重,疫情帶來的長期機遇

2、華蘭生物(002007)

公司成立於1992年,2004年中小板上市,是國內血製品龍頭企業,控股股東及實控人為公司董事長安康先生。

公司獨家擁有河南、重慶兩大優質漿源地,並具有領先的組分分離提取能力,年採漿量與產品品種數量均長期名列前茅。對應的,公司主打產品白蛋白、靜丙及凝血因子Ⅷ的年批簽發量也在國內居領先地位。

根據季報統計2018年收入規模達到32.17億元,其中血製品收入24.08億元。採漿量約達980噸。在國內擁有漿站26家,分佈在河南、重慶、廣西、貴州。

除血製品外,公司旗下還同時擁有疫苗及單抗業務。其2018年新上市的“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是傳統三價苗的升級產品,市場需求大且競爭格局很好,帶動公司疫苗板塊快速增長。

3、上海萊士(002252)

公司1988年成立,由美國稀有抗體抗原供應公司(美國萊士RAAS)和上海市血液中心血製品輸血器材經營公司合資成立。設立時雙方各50%股權,美國萊士實物出資,血液中心現金出資。公司是國內最早實現血製品量產的廠家之一,也是國內最早開拓海外市場的血製品企業(主要出口靜丙)。

2004年上海市血液中心血製品輸血器材經營公司將股權轉讓給科瑞天誠。2006年美國萊士將股權轉讓給萊士中國。2008年公司在中小板上市。2014年公司收購同路生物。

根據季報統計公司2018年收入規模達18.04億元全部來自血製品業務。在國內擁有漿站41家分佈在廣西、湖南、海南、陝西、安徽、廣東、內蒙、浙江、湖北、江西和山東。採漿量約達到1180噸。

❖ 風險提示

在文章的最後我也是給大家總結了一些關於血製品行業應該注意的風險,大家要及時規避。

1、行業負面事件風險:血製品的生產供應受到嚴格管制,若有行業負面事件、產品質量問題等情況發生,可能導致政府管制收緊,影響行業發展;

2、原料供應受限風險:血漿的資源屬性較強,供應量有限,若因獻漿者年齡、觀念或是新漿站審批等因素導致原料供應不足,可能影響行業發展;

3、產品推廣能力不足風險:除白蛋白外,其他血製品存在臨床認知不足、需要廠商推廣的情況,若相關公司產品推廣能力不足可能影響其產品的放量。

❖ 免責聲明

本文的所有數據均來自相關網絡媒體和軟件公司,作者並不對其真實性做出保證和調查。其中的技術分析和相關評論操作方向,均為個人研究興趣,不能作為讀者的操作依據和入場點位,僅供交流學習使用。如有違者作為操作依據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其他損失,作者概不負責,特此聲明。最終解釋權歸作者所有,作者保留未盡事宜聲明的解釋補充說明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