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細思極恐, 是資本與年輕人靈魂交換,你知道嗎?

瑞幸自曝22億造假後的第三天,陸正耀道歉了,帶著他的的元氣滿滿。

陸正耀說——

“感謝很多朋友的關心問候。出事以來,我非常羞愧、痛心。瑞幸創業初衷是想做一杯好咖啡,服務千萬用戶。但是造假事件出來後,讓太多人失望、受傷!包括一直信任我們的投資人、合作伙伴,喜愛我們的消費者,還有兢兢業業的瑞幸員工和他們背後的家人。

我個人非常自責。無論獨立委員會的最終調查結果怎樣,我都會承擔應有的責任。同時,全國數千家門店,數萬名員工還在正常運轉。這種特殊時期,我需要給一線員工們打氣,他們都是勤勤懇懇服務客戶的好員工,是無辜的。我說“元氣滿滿”,是要給小夥伴們打氣。這個時期,我們更要穩定住運營,持續服務客戶。

過去兩年公司跑的太快,引發很多問題,現在狠狠的(地)摔了一跤,我作為董事長難辭其咎!借朋友圈向所有人誠摯道歉 — 對不起大家!

我接受一切質疑和批評,並會盡全力挽回損失!”

看上痛心疾首,痛定思痛,但往背後扒一扒才發現,

劉劍真的能憑一己之力把瑞幸搞成現在這個樣子嗎?

劉劍能背多少鍋?

這次瑞幸瑞幸自曝,被公告拎出來的人物是公司的COO劉劍——一個與陸正耀、黎輝、劉二海三位“鐵三角”相比,根本算不上出名的年輕人。但這位年輕人,可謂對陸正耀“忠心耿耿”,從大學畢業至今,從神州襲到瑞幸,一直都是陸正耀麾下的兵。

關於瑞幸和神州堪稱故事會級別的故事,報道得太多,就不贅述了,詳情可戳視頻,把資本背後那塊遮羞布,扒得一乾二淨。

而劉劍,幾乎見證並參與了全部過程——據公開資料,劉劍於2005年獲得中央財經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學士學位。在2008至2015年,他先後擔任神州租車車輛管理中心副主任和收益管理負責人;2015年-2018年擔任神州優車收益管理負責人;2018年5月起擔任瑞幸咖啡COO,自2019年2月起任董事。

也就是說,

劉劍畢業三年後,便在神州系中當上了負責人,可謂年少有為,而在神州襲耕耘了10年後,又來到瑞幸,開始了COO之旅。

但10年耕耘,劉劍真的能夠擁有22億造假的權利嗎?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次隨著瑞幸撲街的,不只神州租車的股價,還有一本剛剛出版的新書——2020年1月,中信出版社推出重磅新書《瑞幸閃電戰》。

這本書書號稱第一本由瑞幸官方授權,從組織架構、經營方式、供應鏈管理、數據管理、營銷戰略、品牌戰略等多個角度深度剖析瑞幸如何從0到1,在18個月實現納斯達克上市並拓店3000家深層邏輯的商業書籍。

儘管諷刺,但裡面卻能看到“低調”的劉劍背後,些許關於瑞幸的故事。

在書中,劉劍說,“簡單來說,與收入、成本相關的所有事務我都要管。從成本的角度來講,產品、門店運營成本、廣告營銷成本,以及公司總部的運營成本也都包括在內。當然,每一塊由副總裁負責具體的業務,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可以放任不管。我要監控所有部門運行的指標,包括效率指標、財務指標。至於具體怎麼做,各個副總裁自己說了算,他們也可以不聽我的,但是每一個部門的最終結果和指標都歸我管。實際上,所有的業務以及與業務相關的環節都屬於運營,沒有哪個部分是與公司沒有關係的。這是我對運營的定義。”

這也就意味著,瑞幸22億財務造假,幾乎相當於第四季度的全部營收,也相當於2019年瑞幸咖啡全年營收的43%,這麼大的數字,並非劉劍一個就能完成,還需要很多部門的簽字和配合。

此前,網易清流工作室的報道就曾指出,“瑞幸咖啡作為法人,是財務造假的主要受益者,甩鍋COO個人是很難成立的,COO個人也很難憑一己之力完成這種級別的造假行為,預計瑞幸咖啡以及管理層均會被SEC調查並最終承擔各自應有的責任。”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王智斌律師認為,瑞幸咖啡涉嫌構成欺詐發行,公司層面或將面臨鉅額罰金和投資者的集體訴訟,相關高管個人也有可能面臨個人罰單甚至被追究刑事責任。

金融法學博士、理論經濟學博士後劉安向清流工作室分析,這種系統性全流程的造假(最終有待於事實認定),不太可能是管理層個別人所為(除非瑞幸的內控制度全部流於形式,被個別人全面把持,這種可能性較小),因此管理層在實際控制人授意下全面參與造假的可能性較大。

於劉劍而言,儘管稱得上“元老”,卻並沒有股份。

據瑞幸上市前招股書中的期權計劃,劉劍在瑞幸並未持有任何股份,而是隻擁有47408股期權,期權行權價格為0.1美元,行權期限為10年。這也就意味著劉劍在2019年僅有4740股期權可以行權,按照瑞幸暴跌前25美元左右股價計算,這不過才12萬美元。

如此看來,通過一系列騷操作而達到推高股價的目的,劉劍的動機並不明顯。

瑞幸背後真正目的……

但有些人的動機,卻不一樣。

雖然在陸正耀元氣滿滿的回應中,他表示——瑞幸創業初衷是想做一杯好咖啡,服務千萬用戶。但經歷過神州系股價過山車的人都不禁思考,資本遊戲背後的初心,是否真的比瑞幸的咖啡還純?

也許,創業賺錢和資本賺錢相比,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因為簡單也迅速。

以瑞幸為例,在其17個月火速上市背後,是估值翻倍的奇蹟——A輪,投2億美元。估值10億美元;B輪,投2億美元,估值22億美元;B+輪,投1.5億美元,估值29億美元……也就是說,創始人和投資人相繼投資了5.5億美元,但此時瑞幸的估值已經達到29億美元。

IPO後,隨著股價不斷被以各種理由推高,創始人和投資人也逐漸套現離場。

瑞幸在2020年1月8日更新的招股書中披露,瑞幸的實際控制人陸正耀和錢治亞已經分別將他們持有的瑞幸股份抵押了30%和47%。2月渾水報告稱,瑞幸咖啡的管理層通過瑞幸咖啡股權質押融資

高達25億美元。

而就在瑞幸股價暴跌前夕,“鐵三角”之一黎輝所任職的大鉦資本也於1月8日減持瑞幸3840萬股,套現2.3億美元,持股比例從14.06%下降至12.15%。大鉦資本資本表示,此次減持後,已收回當初對瑞幸資本的投資。

也就是說,在瑞幸的這場資本遊戲裡,17個月火速上市背後,不到一年的時間,瑞幸創始人和投資者,已經收回成本,甚至賺得盆滿缽滿了。這種變現速度,比“做一杯好咖啡,服務千萬用戶”,然後成為一家百年企業,划算多了。

當然,如果故事能夠繼續講下去,就繼續再把這茬韭菜割一割。如果講不下去,比如現在,就換個故事繼續。

你看,從神州繫到瑞幸,這故事不就是換湯不換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