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2014年,光明日報的一篇《“藝術始 商業終”:藝術區困局如何破解》的報道,說盡了無數文青們夢想以藝術為生的憂鬱現狀。

文中,面對彼時藝術工作室接連倒閉,畫家在綜藝節目中被很現實地逼問“你吃什麼喝什麼?難道要拿你的血來作畫嗎?”,有專家表示,如果把藝術家作為藝術的代表的話,那麼他的確可能與商業存在一種對立的關係。

然而,事情卻在之後的幾年裡,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轉機。

2019年6月16日,坐落於798藝術園區的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在其官方微博上發佈了授蔡徐坤“藝術公益大使”稱號的推送。與推送一同出現的,還有蔡徐坤此次活動的主題海報。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不久,蔡氏飯圈奔走相告。而畢加索的大名,也隨之開始出現在了飯圈的各種產品上。但是讓這樣一個之前以流行文化和中性氣質而聞名的少年流量明星,毫無預兆地忽然代言起世界殿堂級抽象藝術大師的作品,也引發了相當激烈的爭論。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可與此同時,除了飽受質疑,因為有了才蔡徐坤的加持所以對這次展覽表示期待的呼聲,也是鋪天蓋地的。

而這一切,則在現實中擲地有聲地轉化成了變現果實。作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近年來最重磅的活動,畢加索這位現代主義大師的展覽,刷新了尤倫斯場館人流量的最高紀錄,單日最高峰值超過5000人。

除了蔡徐坤,尤倫斯的這場展覽,還出現流量紅人李現的社交賬戶上,進一步擴大了受眾範圍。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為了安全,場館前甚至搭起了曲折的超長隊伍分隔欄杆。距離開展兩個多月後,依然不時需要排隊等待。而單人150元以上的入場價格,則令主辦方在門票收入方面,刷新了有史以來的罕見高峰。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對此,尤倫斯開館以來最年輕的館長田霏宇(Philip Tinari)顯得信心十足,他曾對媒體表示“(社會公眾)或許會從熱衷流行文化,慢慢轉向關注當代藝術”。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許多看完畢加索展覽的遊客,總不免需要再找個地方休息休息,吃吃喝喝,或者再隨便逛逛。漸漸地,整個798藝術區,也就因此被這種輻射效應潤澤地繁榮了起來。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譭譽參半的流量明星,是如何帶活了一個沉寂已久的產業鏈條的呢?面對如此成功的營銷案例,人們紛紛想要看清這盤大棋背後,流量與藝術結盟的本來原理。

在8月的《圓桌派》裡,二手玫瑰主唱樑龍說搖滾這行,從2008年開始才算見到點張兒(開始掙錢)。而美術館產業,嚴格來講,它異軍突式的發家致富,非常仰賴近年來社交媒體帶來的流量洪流。

邏輯的起點,在於人們對心目中的偶像愛屋及烏的情緒。當他或她的生活時間線裡,冒出了一樣特別推薦的東西,儘管你知道那就是他/她收取了相關費用而進行的商業行為,你仍然還是抵擋不了因此去花錢“試一試”的誘惑。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而邁出這彌足珍貴的一步,對藝術市場,尤其是對公眾認知還徘徊在“懂不懂”的當代藝術市場而言,至關重要。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跨過了這一步,流量奇蹟的背後,就不再只是小鮮肉們的舞臺。換言之,與其說是蔡徐坤們魅惑的眼神發出的邀請吸引來了觀眾,倒不如說是承載它的社交媒體,成就了這一切。

而2018年夏季至秋季,有關徐冰40年個人回顧展的成功舉辦和豐厚收益,就是這種模式的精準預演。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薈萃了"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美國國務院藝術勳章"、"作品曾在紐約現代美術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海姆美術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等多家世界級美術館展出"等多重IP,再加上其在美術圈的廣泛知名度,徐冰個展甫一面世,就自帶無窮人氣。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在此基礎上,各路社交媒體的爭相報道,則吸引了無數當代藝術愛好者們的注意。彼時間,彷彿要不要去看徐冰個展,成了能否追上今日潮流的風向標。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與此同時,在堪稱中國藝術界晴雨表的798,其他場館也在探索以社交媒體帶來的流量充實藝術市場的新路子。

以木木美術館為例,它設有一套專門的後臺流量分析設備。用來準確掌握消費者們在美術館乃至整個798藝術園區內各個景點的停留時間。

這種大數據可以大幅提高廣告投放的精確度,使木木能夠更合理地分配美術館的各項功能。2018年春節前後,名為腦髓天國的80後主題展覽,便是這種精確計算的結果。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此外,木木美術館還是國內美術館裡,最早以短視頻擴大宣傳的先驅者。他們的運營手段,除了沒有高調地凝結出流量代言人之外,與尤倫斯別無二致。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而那些直接側重於網紅商品的店面,則直接設計成了便於各路流量明星前來打卡拍照的樣式。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再比如,支持隨意改變空間佈局,在極短時間能從一個文藝的書店搖身變為發佈會現場,再配上咖啡、輕食等餐飲供應服務的網紅店“機遇空間”自開業以來,曾留下過包括于謙、喬杉在內的多為大咖的足跡。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早在2012年,紐約時報中文版的一篇《社交媒體為中國藝術界帶來變革》,就啟發了無數國內藝術運營者的商業思維。儘管國內總在社交媒體的玩法上相對落後,但如此方興未艾的趨勢,為未來提供了廣闊前景。

“社交網絡站點,尤其是新浪微博,已經對中國藝術界帶來了變革,”尤倫斯館長田霏宇說。“這種技術最重要的影響是,消除了中國藝術家和全世界的時間差。今天,重慶或武漢的年輕藝術家,能夠實時瞭解紐約和倫敦的動態。”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現如今,全球90%的私人美術館,都會利用多樣的社交媒體平臺進行宣傳。他們可以在網上銷售作品、與受眾直接交流,並且宣傳他們的展覽。同時,儘管一些畫廊會在網上為代理的藝術家進行推廣,許多藝術家,尤其是剛剛起步的藝術家,必須獨自面對這種推廣工作。

而798的復興,也只是中國藝術界登上網絡流量這個巨人肩上創造財富的冰山一角。

放眼全球,社交媒體作為這個時代思維的濫觴,已經融入到了西方藝術界的方方面面。以Instagram 為主的社交媒體是藝術行業工作者和藏家搜索、發現和推廣藝術品和展覽信息的重要平臺。它的“發現”功能也適用於獲得新的藝術家和展覽資訊 。

社交媒體不僅給體系外的藝術家通過建立線上流量和“觀眾群”而獲得商業和藝術行業關注的機會,也令藝術界因此誕生了新的藝術形式。

阿根廷藝術家Amalia Ulman 是首位以社交媒體作品一舉成名的藝術家,2014年她通過Instagram 呈現了一系列的虛構生活後公佈於眾,並將作品命名為《卓越與完美》,很快受到藝術評論人的關注。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在藝術專欄作者,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副館長看來,雖然美術館從業人員多少會警惕數字媒體上傳播策略的娛樂化傾向,但在一個平行的世界上,人們依然略有不甘地看到今天主導城市文化生活的,依然是那些被扁平化的產品。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運用新式技術手段,美術館不得不懷著警覺之心介入到大眾流行文化系統,希望從中分一杯羹,更希望傳遞自身理念到更為廣泛的人群。這就像今天當代藝術的表徵一樣:如果你的創作是希望反思商業系統對人的奴役,那麼首先就要深深介入進這個系統,你才能感受到真實的世界。”

於是,被話題人物蔡徐坤吸引了關注,抱怨著“怎麼找了個我討厭的人代言我喜歡的作品”的看客們,似乎不難理解:

盤活藝術界需要流量,而蔡徐坤之所以被選中,剛好因為他是是從商業角度考慮,流量價值最高的那個。樹上的果子,可以酸甜熟澀,各有不同,而果實仰賴的參天大樹,也就是流量網紅背後的社交媒體,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往期回顧

DISCO is OUT,So TM What?

盤尼西林樂隊:偏執的城市白日夢需要一劑音樂良藥

彭坦:少年維持著煩惱(一)

杜琪峰與銀河映像之後,香港再無電影

否認“小津基因”的是枝裕和,能否復刻日本傳統家庭倫理?

更多好玩好聽好看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託尼獎 / 12種音樂心情 / 莫西子詩

鼓浪嶼 / 鐵風箏樂隊 / 土酷創始人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OPEN開腔,我們一起開腔!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蔡徐坤帶火畢加索個展背後的營銷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