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伍偉是一位80後藝術家,如果把“藝術家”看作是一種職業的話;那麼,伍偉就是一位正處在成熟時期的“從業者”。


我們與伍偉的採訪地點約在了798的當代唐人藝術中心,他參加的雙個展《異質》剛剛在上個週末開幕。也許是因為疫情的原因,伍偉將自己的工作室從順義搬到了家中,在交談過程中,他調侃說自己現在的狀態就像是一個“公寓藝術家”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伍偉出生在河南,後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在伍偉的作品中,“紙”可以說是承載他全部思考的靈感源頭。


伍偉用紙張作為主要的創作媒介,他的創作方法看上去十分的“費力”,用剪刀一點點剪出毛髮的質感,通過不同顏色的紙張來區分質感上的差異,從而改變紙張原有的物理屬性。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伍偉曾說過,他“試圖在材料與空間中尋找一種純粹而極致的直覺狀態”。由厚重的文化積澱到最原始的物質狀態,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強烈的“矛盾感”,引導觀眾不斷地去思考作品背後的故事。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在採訪當天,伍偉穿著一件牛仔外套,看上去十分放鬆。當談到他的藝術和展覽時,我們體會到了作為一名藝術家的“嚴肅”態度。


以下文字是我們整理出的採訪精華部分。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伍偉您好!可以為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您的新展嗎?

伍偉:這次展覽的名稱叫《異質》,是由唐人策劃的一個雙個展,展出了我從去年開始到現在創作的作品,還有一些前幾年的裝置。因為是在疫情的期間,所以我們這次展覽就取名為《異質》(諧音“抑制”),與現在社會上的一種現象也有關聯。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異質》雙個展現場,2020,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可以具體介紹下您這次展出的一些作品?

伍偉:《祥瑞》和《藏身》系列是我在疫情期間創作的四張作品。在古代有一本叫《祥異志》的書,記載了當時瘟疫橫行的故事,我覺得展覽在這個時期呈現,就有點像是一個當代版本的《祥異志》。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左:《祥瑞-1》,2020,紙,150×150cm

右:《祥瑞-2》,2020,紙,150×150cm

其實,在早期人們就對“祥瑞”有了概念,比如說一些原始的部落,他們會以動物的形象作為圖騰來代表他們的精神象徵。

《祥瑞》實際上是人類對美好事物的一種嚮往,其實我在疫情初期還是一種樂觀的態度,我想做一個現代版的《祥瑞》,讓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好的預兆,希望我們可以克服內心的恐懼感,相信我們可以戰勝疫情。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藏身-1》,2020,紙,170×140cm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藏身-2》,2020,紙,180×150cm

《藏身》是另外一種狀態,會更加糾結,恐懼感更強,但我相信人類終將會戰勝困難!


紙張是您作品中最常見一種媒介,從材料本身出發,它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麼?

伍偉:我在2008年時曾經營過一家書店,有很多藝術和文史哲類的書籍在店裡出售,我個人也非常喜歡收集古典書籍。

書是一種記錄文明的方式,代表了理性社會的延續。我的一件早期作品用了163本書,將他們堆成虎皮的形狀,裡面有虎皮的紋路,虎皮的黑色就是文字的顏色,白色就是白紙的顏色。後來再到《虎落》,我將書籍慢慢地簡化,變成了比較純粹、抽象化的一摞白紙。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虎落-3》,2018,紙,35×35×18cm

它的角落裡又出現了類似動物的皮毛。書和紙張,我在這裡面沒有去特別的去強調它們,但當你認真地去觀察它時才會發現,它原來是從紙張裡面走出來的,會讓人感覺到一種原始性和野蠻性。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皮毛》,2016,紙,170×170cm

對於人類文明來說,我覺得這類的表達可以讓一種原始的野蠻狀態和現代文明的沉澱,碰撞出不一樣的矛盾感。


您在創作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阻力嗎?

伍偉:我覺得困難多是來自於外部,來自於跟社會和生活的關係,一個藝術家能排除掉所有外在狀態,完全地進入到一種真空狀態是不容易的,如果給我一個安靜的環境,我可以這樣一直創作下去。


您認為藝術與公眾之間最佳的互動方式是什麼?

伍偉:我曾經教過一些學生,他們在做作品時,會與觀眾產生一些感應或者其他方式的互動,但我不鼓勵一個藝術家去做這樣的互動,因為一個作品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每件作品背後,都會有一些深層的思考。

一件好的作品是能夠讓觀眾停下來,好好去解讀的;然後,有他自己新的想象才是最重要。


與之前相比,這次展覽有什麼不同或者推進的地方嗎?

伍偉:在這次展覽中,大家可以看到一些架上的作品,看上去很像是一幅畫。但實際上我是把一個繪畫或者架上的作品,當做一個裝置的作品來做的。搬了工作室後,我在一個公寓裡創作的,大家經常開玩笑說,我變成了一個“公寓藝術家”。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異質》雙個展現場,2020,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公寓藝術家”這個概念實際上在中國當代藝術史裡面有一段時期了,是高名潞先生提出的一個概念,比如像宋冬,像尹秀珍。早期他們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藝術家都是在一個非常大的廠房裡去批量生產的,在公寓裡面去創作會更人性化,更感知,更接近你個人的生活。


通過這次的展覽,您想向公眾傳遞些什麼呢?

伍偉:首先,我覺得作品不能只是去傳達某種觀念,它也不能只有說教的功能,如果一個藝術家只是為了去說教,那這個路子就有點偏了,我希望就一件作品能讓別人看到一種新的可能。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左:《巨獸-13》,2019,紙,70×70cm

右:《巨獸-9》,2019,紙,120x90cm

藝術家並不是思想家,藝術家的思想也不見得比哲學家更深厚。我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可以提出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我們的世界。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異質》雙個展現場,2020,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在疫情期間做展覽有什麼不一樣的體會嗎?

伍偉:傳達一種希望吧!一種美好的願望,展覽中的作品都很鮮亮,你可以去仔細觀察他的名字,比如《祥瑞》和《巨獸》。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巨獸-12》,2019,紙,150×150cm

其實都是對強大力量的一種嚮往,我期望有一種強大的力量,甚至一種超自然、超現實的力量來克服重重困難,在現階段也象徵一種祥瑞和一種吉祥的寓意,也是一種讓人們去樂觀向上的一種精神,甚至通過它們可以去思考生和死的關係。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採訪撰文 / 張金輝

拍攝剪輯 / 楊桂林

圖片致謝 / 伍偉、北京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專訪藝術家伍偉 | 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