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佛學》第 八 章 如何悟道(一、二)第一節 居士提問

第 八 章 如何悟道(一、二)



如何悟道(一)

自古以來,人們在修證佛學真義時,會遇到許多困惑不解的鑽“牛角尖”的問題。其中,某些問題會困惑一個人許多年,甚至終生也沒有獲得合理的解釋!如果一個人總是抓住這些問題不放,非得找出個所以然的答案,那麼這就如同蜜蜂不斷地撞向玻璃窗,試圖穿過去一樣,結果可想而知。實際上不是這些問題有多麼難,而是其根本就沒有答案。問一個永遠沒有答案的問題,那麼即使只是一個非常小的疑問,都有可能成為一個學佛的人一生中都無法逾越的“命運之牆”!

難道人們不聰明嗎?為什麼會去問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又是什麼樣的奇怪問題讓聰明的人們陷在裡面無法自拔呢?


所謂砂鍋不打一輩子也不漏,本文將通過回答令一位居士困惑而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讓你透徹地理解到佛學中的幾個關鍵問題,掃平你證悟佛學真義之路的任何障礙。這幾個關鍵問題是:


1. 為什麼禪宗六祖會將本心自性表達為“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的?

2. 入定中的無念與被麻醉中的無念的區別在哪裡?

3. 入定到底是在“入”什麼?

4. 唯心所現到底“現”的是什麼?

5.“心”在哪裡?即,如何理解《楞嚴經》中的七處徵心、八還辨見?

6. 禪定境界是一個無念的狀態,真正的無念狀態是什麼樣的?

7. 到底什麼是悟道?又如何去開悟?


悟道的關鍵——除妄念

一、悟道不是認識到一個邏輯性的道理,而是證悟到生命宇宙存在的奧秘:“性空緣起”(唯心所現、實相無相)。


二、證悟到性空緣起的工具是禪定。佛祖在《圓覺經》中說的修習禪定的最高心法是“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不斷地知幻即離就是在不斷地入定。“知”是察覺的意思,因此不斷知幻即離就是“不斷察覺”。

不斷察覺的意思是全力以赴地以不斷去察覺為手段,進而不斷地去澄清意識。為什麼要去澄清意識呢?因為是意識決定了波粒二象性,即是意識創造出了宇宙萬物,意識就是本心,因此在不斷澄清意識後,就會進入到“純意識”狀態中——即進入到創造出一切幻相的本體中,繼而會體證到一切皆是意識所創造出的幻相,證悟到性空緣起。所以,修習禪定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澄清意識而去練習清清楚楚。一路清楚下去,就是一路空境下去,最終就會入定悟道。


第一節 居士提問

修習禪定就是在除妄念。禪定之所以可以讓人悟道就是因為禪定可以讓人體證到在除妄念後剩下的那個靈明獨耀、創造出宇宙山河虛空大地的本心存在(本心即“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的那個東西),因此悟道的關鍵在於除妄念。那麼如何除妄念呢?什麼是妄念?


妄念即是由一個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境(色聲香味觸法)的作用所體驗到的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觸識、意識)的綜合體驗。因為空境是沒有任何妄念的清清楚楚的覺知狀態,修入禪定中即是體驗在空境中,體驗在空境中即是體驗在清清楚楚中,所以如果一直體驗在清清楚楚當中,也就清除了腦中的所有妄念,進而體證到如來本心,或者說迴歸到那個創造出宇宙山河虛空大地本心的狀態中。因此,通過禪定去除妄念的原理是:“讓自己處在空境中,也就處在了沒有任何妄念的如來本心中。”


根據以上的邏輯分析“我”(指這位居士)得出的結論是:“因為妄念是對六根感覺的集合,所以只要通過一個工具或者一個方法屏蔽掉六根及其產生的六識作用,也就等於清除了腦中的所有妄念,這樣就可以讓人體驗在沒有任何妄念的清清楚楚的空境中了。由此就可以體證到一切皆幻和如來本心的存在,這時也就等於入定悟道了。”

根據以上禪定與悟道之間的關係,“我”(指這位居士)有以下幾大困惑不解的問題。


第一問:是否可以通過心理學技術讓人悟道?

既然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對六根的感知就會處在沒有任何妄念的空境中(清清楚楚中)——就是說,既然只要斷除或屏蔽掉六根或六識的感知,就可以迴歸本心,進而入定悟道,那麼是否可以通過一種心理學方法(或者其他方法)斷除或屏蔽掉六根或六識的感知作用,從而清除掉腦中妄念,體證到如來本心而悟道呢?

例如,在入定中,當處於清清楚楚空境狀態中時,眼睛會處在所謂的“睜眼瞎”的坐忘狀態。那麼我(指這位居士)查閱到了一個國外的心理學實驗也可以讓一個人處於這種“睜眼瞎”的狀態中,其實驗內容為:心理學家讓一位被試者的大腦接受一個單一不變的外界刺激,被試者在一定時間後就出現了看不見眼前刺激物的現象(如同睜眼瞎的坐忘狀態)。

實際上,不是眼睛對光沒有了反應,而是眼睛,也可以說是眼識,自動不識別眼前的刺激了。這種狀態與修習禪定中的有意識將注意力集中在單一刺激物上(例如觀想)或行為上(例如呼吸),從而達到的“睜眼瞎”的狀態,我認為是同一種意識狀態。既然禪定的功用是達到入定(範圍限定在練習禪定,開悟則不在邏輯範疇之內),而禪定是一種工具,是技術性的,是在人體生命科學範疇內的,且入定狀態即是達到屏蔽掉“六根六境六識”的無妄念狀態,那麼禪定的“坐忘狀態”與心理學家所做的實驗——被試者的“眼睛不識別的狀態”(至少在視覺上所處的狀態)——應該是一致的,那麼我(指這位居士)要提出的關鍵問題是:是否可以通過一種技術,比如說單調的外界刺激(或者進而發明出的其他技術),讓我們主動屏蔽掉“六根六境六識”,再體證到如來本心,然後悟道呢?(注:這位居士對禪定中出現的“坐忘”現象的認識是錯誤的。在心理學實驗中出現所謂的“睜眼瞎”的狀態只是由於單一刺激多次重複出現後,導致腦皮層疲勞,以致腦皮層相關區域被抑制後所產生的被動體驗到的心理現象。通俗點說,就是注意力轉移了的現象,或者說是處於一種催眠狀態中的現象。深入禪定中所出現的坐忘狀態是一個主動意識控制的過程,所以這兩種現象本身和出現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問:是否可以通過藥物讓人悟道?

開悟是通過入定,以清清楚楚的本心來體證到性空緣起和唯心所現。我在練習不斷察覺的過程中——精神高度集中的情況下,曾出現過瞬間看不到和聽不到但內心清清楚楚的現象,所以我在想:“禪定技術的關鍵是否在於通過高度的集中心意,或者說通過集中心意的過程,使大腦主動的屏蔽掉六根(或六識),以此來達到無妄念的狀態,由此迴歸到那個‘緣所遺者’的本心狀態中從而悟道的呢?”

我的觀點詳細一點說就是:“妄念是由六根對六境的識別產生出的六識所引起,而要想進入到無妄念必須從斷除六識入手,所以通過正確禪定技巧的積久練習,讓大腦獲得主動屏蔽六識——即相應腦部區域的識別作用,或者說,提高了六根的神經脈衝的傳遞閥值,從而讓外界的刺激激發不起大腦皮層的識別作用,以此來達到無妄念的狀態,迴歸到那個‘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的本心狀態中進而悟道呢?”

由以上的認識進一步我在想:“既然說本心是除六根後剩下的那個東西,那麼是否可以通過藥物——如麻醉藥,讓一個人去除對六根的感知(妄念)從而體證到本心而悟道呢?


第三問:本心到底在哪裡?

如果以上我的認為是正確的話,即通過心理學技術或麻醉藥斷除妄念而去悟道的說法為正確的話,那麼當一個人被全身麻醉時,眼耳鼻舌身意暫時失去了作用,本心又在哪裡呢?

由此再問:本心是不生不滅的,當一個人被全麻時是無意識的,因此可以說那個緣所遺者是沒有任何“意識”的。如果本心沒有意識,那麼在清醒時迴歸到那個緣所遺者的清清楚楚無妄念的空境狀態豈不是和被全麻時一模一樣了嗎?這時候也應該是毫無知覺的。如果是毫無知覺的,又以什麼來體驗到空境和清清楚楚呢?又如何去體證到本心的存在呢?


第四問:本心存在的條件和狀態是什麼樣的?


如果清醒時的入定狀態是清清楚楚,出定後是否有入定時的記憶呢?

如果有記憶,那麼記憶是一種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模式,是依賴於生命生理的正常活動而存在的,那麼本心的清清楚楚是否也必須依賴於腦神經系統生理活動的正常運行而存在呢?就是說,本心的存在是否依賴於大腦的清醒狀態而存在呢?

進一步再問:如果本心的存在是依賴生命生理的正常活動而存在,那麼當一個人被全麻或死亡時,本心豈不跟著死去了嗎?如果這樣又怎麼能夠“不生不滅”呢?


如果本心不依賴大腦的神經系統的運行而存在,那麼本心存在依賴的條件是什麼?


再細化這個問題是:一個人被全麻時所處狀態和一個人腦死亡時所處狀態的區別在於:一個是暫時性的意識喪失;另一個是生理活動處於短暫的維持狀態,但腦部神經已經不再運行的死亡狀態。那麼本心的存在依賴的是什麼?還未腦死亡的傳統意義上的“死者”還有本心嗎?(注:所謂傳統與非傳統死亡僅是這位居士對死亡現象的分析。)


這個問題的提出有如下的邏輯原因:

首先區別全麻與死亡,由此將論述的範圍縮小到人體只剩下基礎生理功能的維持時,本心存在的依賴條件是什麼?

其次,區別傳統意義的死亡與腦死亡。


傳統意義的死亡:基礎生理活動已經停止(心跳呼吸都停止了),但大腦神經系統還在繼續運行著的一個十分短暫的瞬間狀態。


腦死亡:基礎的生理活動繼續運行著(呼吸和心跳),但大腦神經系統已經不再運行的十分短暫的瞬間的死亡狀態。


問題是:在傳統意義的死亡狀態時,本心又在哪裡?如果說本心“不在了”,那麼本心是依賴於人體的基礎生理活動而存在的。如果本心還“存在著”,那麼本心應該是依賴大腦細胞神經系統的運行而得以存在的。由此則引發出以下問題:


1. 本心是否就是“靈魂”?

2. 如果有靈魂,本心發起下一個“緣起”是否就是“轉世”?

3. 轉世是否可能帶有“上一世”的記憶?或者說在死亡之後因和果之間是如何聯繫的?如果有記憶,如何記憶?記憶在哪裡?如果沒所謂的“記憶”,請看下面的進一步的疑問:


(1)如果本心沒有“記憶”,本心發起的“輪迴緣起”的“好—壞”——即世俗意義的福報——所依賴的因果條件是什麼?又如何依賴?換句話說,為何會有男人或女人?為何一個人會成為男人或女人?為何有人生來富貴或貧困?為何有夭折和流產?


(2)當精子與卵子結合形成胚胎,但還未在子宮著床之前的短暫時間內本心在哪裡?當胎兒在母親肚子裡時本心在哪裡?


(3)佛祖說,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即皆有那個緣所遺者,那麼“我”為何而來?眾生為何而來?那個緣所遺者為何而來?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注:以上內容即是這位居士所提出的令他迷惑不解的問題,下面是高月明的回答。


高月明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gaoyueming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