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班級裡常常有3類學生,老師卻最喜歡最後一種,這是為什麼?

一個班級裡常常會遇到這三種學生,一種是頑皮好動,平時成績也不會很差的學生;另一種是遵規遵矩,埋頭苦讀的乖學生,但是成績也不是特別好;還有一種就是活潑、懶惰,上課不怎麼聽課,平時成績很差,但是一旦努力就能跨越一大步的學生。現實證明,雖然在平時教學中最後一種學生最難管理,但是老師還是較喜歡他們。

一個班級裡常常有3類學生,老師卻最喜歡最後一種,這是為什麼?

1. 調皮搗蛋,平時成績也不會很差的學生。

老師對於這類同學的課堂管理還是比較難的,因為你要讓他們安安靜靜坐在座位上聽課比較難。他們活潑好動,口齒伶俐,也擅長與其他同學交際,上課的時候會和同學說悄悄話,傳紙條,開小差。老師如果要訓話,他們可能會反駁說自己也有認真學習,成績也不會差。他們有時候也會認真聽半節課或者一節課,容易走神,被其它新鮮事物所吸引。這類學生還是屬於頭腦較聰明的類型。

一個班級裡常常有3類學生,老師卻最喜歡最後一種,這是為什麼?

老師面對這種學生,應該瞭解班上學生的性格特點。在課堂的前部分講重要的內容,在心理學上,較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維持的時間只有二十分鐘左右,而且一節課有兩個時間段學生注意力會更強一點,就是課堂開頭和結束這段時間。老師可以抓住這個時機就行重點內容的教學,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鮮活的材料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同時,對於這類學生,老師可以私下多和他們談心,處理好關係,這樣學生在課堂上也會顧及到老師的面子,不敢隨意觸犯紀律。

2. 遵規守矩,學習認真,但成績也不是特別好的學生。這種學生一般性格較恬靜,做事也勤懇,對老師交代的事情都會規規矩矩完成。但是他們明明比其他同學還要勤奮,放棄和同學們玩樂、聊天的時間來學習,但是成績就一直處於中間地段,卡住了。這也是他們有時會不知所措的一個原因。

一個班級裡常常有3類學生,老師卻最喜歡最後一種,這是為什麼?

老師可以多和這類同學溝通,找出成績上不去的原因,是因為學習方法錯了,還是知識不紮實等因素。同時,老師也要給他們做心理疏導,他們一直處於這樣一個尷尬的位置,心理難免會產生退步、放棄等悲觀心理。多和他們溝通,幫助他們建立信心,一步一步前進。

一個班級裡常常有3類學生,老師卻最喜歡最後一種,這是為什麼?

3. 活潑調皮,上課不怎麼聽課,平時成績很差,但是一旦努力就能趕上來的學生。這類學生頭腦聰明靈活,但是在學習上缺乏動力和目標,對學習沒很大的興趣。有時候他們也會感到迷茫,但是還是提不起精神學習。在課堂上常常覺得無趣而做其他的事,平時的成績在班上排得很後,但是當他認真學習起來,我們會發現,其實他的進步很大。而且這類學生一旦認真起來,內心不會左右不定,在學習的時候會專心,而不是看起來很認真。老師對這類學生的關注度較高,在瞭解他們以後,老師通常會多花一點精力在他們身上,也更喜歡他們。因為他們思想靈活,聰明,不呆板,也便於和他們成為朋友。

一個班級裡常常有3類學生,老師卻最喜歡最後一種,這是為什麼?


面對這類學生,老師要多與他交流,要深入瞭解這類學生的性格和家庭生活等,找到樂觀的觸發點,然後激發他的學習動力,通過強化內部動力和提供外部動力來促進他的學習。同時,在課堂上能吸引他們的集中注意,製造出輕快的氛圍,不枯燥。要給他們製造些和成績好的同學的交流機會,可以採用組合小組的方式。老師也要和這類同學多交流,和他們熟悉起來,這樣也便於課堂管理和做心理輔導。


在一個班級裡面坐著不同的學生,想要他們正視自己、不斷前進,老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切合實際的方案。同時,學生們也要了解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