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宗室女,北魏帝嫔,三十岁忧伤而没

1917年农历5月,洛阳北百乐凹村出土了《司马显姿墓志》,全称《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贵嫔夫人司马氏墓志铭》,北魏正始元年(520年)立。志高、宽均67.2厘米,21行,行22字,正书。此志书刻皆精,为其时墓志铭中的上品,梁启超评为“于俊拔之中,别饶韶秀”,是初学楷书的佳品。


晋宗室女,北魏帝嫔,三十岁忧伤而没


晋宗室女,北魏帝嫔,三十岁忧伤而没


晋宗室女,北魏帝嫔,三十岁忧伤而没


志文: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贵嫔夫人司马氏墓志铭。夫人讳显姿,河内温人,豫郢豫青四州刺史烈公之第三女也。其先有晋之苗冑矣。曾祖司徒琅邪贞王,垂芳绩于晋代。祖司空康王,播休誉于恒朔。父烈公,以才英俊举,流清响于司洛;杖钺南藩,振雷声于郢豫。夫人承联华之妙气,育窈窕之灵姿;闲淑发于髫年,四德成于笄岁。至于婉娩织紃,早誉宗闺;洁白贞专,远闻天阁。帝钦其令问,正始初,敕遣长秋,纳为贵华。夫人攸归遘 止,能成百两之礼;潮服常清,弗失葛覃之训。虔心奉后,令江汜再兴;下抚嫔御,使螽斯重作。帝观其无嫉之怀,感其罔怨之志,未几迁命为第一贵嫔夫人。自世宗升遐,情毁过礼,食减重膳,衣不色帛。方当母训众媵,班轨两宫;而仁顺无征,春秋卅,正光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薨于金墉。二年岁次辛丑,二月己亥朔,廿二日庚申倍葬景陵。六宫痛惜,乃作神铭。其词曰:瑜生高岭,宝育洪渊,世隆道贵,乃长贞贤。情陵玉洁,志原冰坚,彰婉奇岁,显淑笄年。翔鸣陋野,声闻上日,尸鸠在帷,累功钦质。灵龟定祥,长秋纳吉,之子攸归,宜其帝室。作注天江,虽劳靡愠,如彼关睢,哀如不?。心噣 众嫔,嘒然斯顺,小星重风,螽斯再训。既明善始,当保令终,如何不吊,奄谢清融。形归长夜,魄返余风,勒铭玄石,寄颂泉宫。

志文详细介绍了司马显姿的祖辈,具体叙述了她本人的生平事迹。从志文可知,司马显姿为“晋之苗胄”,曾祖为琅琊贞王司马楚之,祖为康王司马金龙,父为烈公司马悦。

《魏书·列传第二十五》记载: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司马德宗以为梁益二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阳。值刘裕诛夷司马戚属,叔父宣期、兄贞之并为所杀。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自历阳西入义阳、竟陵蛮中。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颍之间。世祖初,楚之遣妻子内居于邺,寻徵入朝。时南藩诸将表刘义隆欲入为寇,以楚之为使持节、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屯颍川以拒之。从征凉州,平定仇池而还。寻拜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王如故。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著闻。和平五年薨,时年七十五。高宗悼惜之,赠都督梁益秦宁四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贞王,陪葬金陵。

司马金龙(?-484年12月19日),字荣则,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少有父风,初为中书学生,入为中散大夫。显祖献文帝(拓跋弘)在东宫,擢为太子侍讲。袭爵琅玡王,官至使持节、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征拜为吏部尚书、侍中。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卒,赠大将军、羽真、司空公、冀州刺史、谥曰康王,赠绢一千匹。

司马悦,字庆宗,司马楚之之孙,司马金龙之子,源贺之女所生,司马纂之弟,北魏朝任豫州刺史。1979年元月在河南孟县城关斗鸡台村出土了《司马悦墓中》。该志刻于北魏永平四年(511年)二月十五日。志长108厘米、宽78厘米、厚12厘米。志文楷书,二十二行,行三十二字。首题“魏故持节督豫州诸军事讨虏将军渔阳县开国子豫州刺史司马悦墓志”。

《魏书》记载,司马悦 ,字庆宗 ,司州河内温县都乡孝敬 里人 ,征南大将军贞王之孙,吏部尚书司空康王子,自司空府 司马出为立节军、建兴太守,转宁朔将军、司州别驾,迁太子左卫率、河北太守。司马悦在巩固北魏政权斗争中战功赫赫 ,曾与镇南将军元英攻克萧粱的义阳三关,夺取司州 ,开疆千里 , 诏改萧粱司州为郢州(今湖北武汉) ,以司马悦为征虏将 军 、郢州剌史 ,帝论义阳之勋 ,封司马悦渔阳县开同子 , 食邑300户 ,再诏以为豫州刺史 。

《魏书》有载 ,永平元年(508年),司马悦在豫州城中被白早生叛军杀害 ,首送粱武帝萧衍 。宣武帝元恪诏令 : “以贼将二人 ,以易悦首 ,迎接还本 ,以慰亡存 。赠平东将军、青州剌史 ,赐帛1000匹 ,谥日庄礼。”这些内容志文同样有记载 , 志文中具体记录了司马悦遇害时间 ,为永平元年十月七日 ,司马悦时年47岁 。

志载司马显姿为“豫郢豫青四州刺史烈公之第三女也”,即司马悦的三女。《魏书》仅载司马悦“子朏袭爵”“子鸿,字庆云”“子孝政”等,志文可补史阙。(吴士鉴《九种精舍金石跋尾乙编》以司马显姿为金龙子司马徽亮之女,赵万里以为“失之”,见《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近年有人考证司马显姿为司马悦之女,见陈小青《〈北魏司马显姿墓志〉考释》,《图书馆杂志》2006年第11期)。

中古士族对家族女性成员的文化教育都比较重视(见魏宏利《试论北朝女性之文化养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9月),司马显姿作为北上的晋室后裔,必然幼承庭训,故“承联华之妙气,育窈窕之灵姿;闲淑发于髫年,四德成于笄岁”,所谓“闲淑”即“娴淑”,娴静善良,“髫年”即垂髫之年,谓幼年或童年,“四德”即“妇德、妇容、妇言、妇工”,笄年即成年(古人以女子15岁为及笄之年)。司马显姿幼年娴静善良,成年后四德俱备。

“至于婉娩织紃,早誉宗闺;洁白贞专,远闻天阁。帝钦其令问,正始初,敕遣长秋,纳为贵华。”婉娩,柔顺貌。《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 郑玄注:“婉谓言语也,娩之言媚也,媚谓容貌也。”,织紃,古指妇女从事的女红。《颜氏家训·治家》:“河北妇人,织纴组紃之事,黼黻锦绣罗绮之工,大优於江东也。”于是正始初(504年),北魏宣武帝元恪纳司马显姿为贵华夫人。

“夫人攸归遘止,能成百两之礼;潮服常清,弗失葛覃之训。虔心奉后,令江汜再兴;下抚嫔御,使螽斯重作。帝观其无嫉之怀,感其罔怨之志,未几迁命为第一贵嫔夫人。”“百两之礼”,见《诗经》之《鹊巢》篇: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毛诗序》说:“《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以此诗为国君之婚礼。“葛覃之训”,见《诗经》之《葛覃》篇: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古代学者多认为诗中的女子应是一位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俱佳的后妃,诗写后妃出嫁前的准备,赞美她的美德。“江汜再兴”,见《诗经》之《江有汜》篇: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螽斯重作”,见《诗经》之《螽斯》篇: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这两句言司马显姿使皇帝后宫和谐,多有子孙。

据《魏书》载,宣武帝后宫佳丽无数,但生有皇子者少,“频丧皇子”,皇子活下来的,仅有孝明帝元诩一人。这既与当时的皇后高英善忌有关,“性妒忌,宫人希得进御。”,也与当时北魏“子贵母死”的旧制脱不了干系。(见李凭《北魏子贵母死故事考述》,《山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魏书》卷十三《道武宣穆皇后刘氏传》载:“魏故事,后宫 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太祖末年,后以旧法薨”。至宣武帝时,妃嫔们不愿生太子。《魏书》《宣武灵皇后胡氏传》载:“椒掖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唯后每谓夫人等言: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縁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实际上,旧制是在宣武帝时被革除的。宣武帝第二子肃宗元诩于延昌元年(512年),十月立为太子,延昌四年(515年)即皇帝位。其母灵皇后胡氏未被赐死。

“自世宗升遐,情毁过礼,食减重膳,衣不色帛。方当母训众媵,班轨两宫;而仁顺无征,春秋卅,正光元年十二月十九日薨于金墉。”按志文载,司马显姿是因世宗皇帝死了,“情毁过礼”而死。其实,皇帝嫔妃众多,司马显姿不定与皇帝有多深的感情,不至于情伤而亡。作为第一贵嫔夫人,皇帝死后,本当“母训众媵,班轨两宫”,司马显姿何至于在皇帝死后五年,在正光元年(520年)忧伤而死呢?

这与当时胡太后专权,当时朝廷混乱,争权斗争激烈分不开。即使当时的高英高皇后也被胡太后逐出后宫,出家为尼,最后借天象变化害死。 高英出家时,胡氏还是胡太妃,五个月之后,晋升为太后,从此以后大权独揽,直到引发河阴之变,葬送了北魏。

司马显姿虽贵为贵嫔,但父亲司马悦已死(508年,司马悦在豫州城中被白早生叛军杀害),朝中无人可依。在世宗宣武皇帝死后,司马显姿当是既畏自身的安危,又对胡太后当权,祸乱朝廷无能为力,故忧伤而死。


晋宗室女,北魏帝嫔,三十岁忧伤而没


晋宗室女,北魏帝嫔,三十岁忧伤而没


晋宗室女,北魏帝嫔,三十岁忧伤而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