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打战术与主动进攻:林彪评国民党华北正规战的得与失

胡渡先生

挨打战术与主动进攻:林彪评国民党华北正规战的得与失

国民党华北正规战自卢沟桥抗战始,到临汾失陷后转入以游击战为主止,其间经历了南口张家口战役、太原会战等,除了个别的胜利,基本上是节节败退。失败的原因自然有很多,林彪在当时曾经做过总结,认为许多军队采取的是“挨打战术”:日本人没来,就等着不动,日本人来了是“简单地抵抗”,挨一顿打还打不过它,只好“迅速地退却”,因此根本的教训不在别的,就是“消极防御”。

什么是消极防御呢?林彪认为,就是当敌人进攻时,我军不是以主动进攻对抗进攻,而是在宽大正面和纵深内设阵以待,想要守住所有地方,结果导致每个地方都兵力不足,处处易被敌人各个击破,最终哪都守不住。

挨打战术与主动进攻:林彪评国民党华北正规战的得与失

那么,为什么消极防御不行呢?林彪认为,现代化的防御战必须有现代化的防御工事和强大的防御火力,而我军火力较弱,在敌人强大的火力面前,“中国以前的老城寨和各种天险也都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中国虽然兵源充足,但国土也广阔,如果处处都守,有多少兵也不够,而日军却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自由选择攻击目标、地点和时机。就算是个别地区阵地坚固,防守严密,日军一旦迂回包围,一样守不住,结果还把“强兵变成弱兵,弱兵变成溃兵”,严重影响士气。但是,如果采取主动进攻,地域广阔使作战回旋余地大,兵源充足和忠勇奋发的士气有利于发挥步兵突击和白刃战的长处,而且只有进攻才能保持我军主动、陷敌于被动。

挨打战术与主动进攻:林彪评国民党华北正规战的得与失

但是,国民党为什么还要消极防御呢?

林彪认为,一是有些人不了解敌我彼此的长处和缺点,因而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二是对战略战术的错误理解。有些人把战略上的“守土抗战”理解为战术上的“坚守阵地”,把战略上的“应战”理解为战术上的“敌人来了我才打”,把战略上的“持久防御”理解为“守住阵地的持久战”。就是对于进攻的理解也不正确,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战术上的进攻就是进攻敌人的阵地,却没有想到可以截断敌人的联络线,或者包围敌人一点,以求打击恢复联络线或者增援的运动中的敌人。

挨打战术与主动进攻:林彪评国民党华北正规战的得与失

三是有些人总存着保存实力的自私观念,不愿意主动打击敌人。“敌人来了,不得不勉强应付一下,敌人不来便谢天谢地。”这样的部队却往往适得其反,虽然在战斗中损失不大,但因为缺乏政治上的灵魂,士气较低,往往一触即溃。

四是不了解战争性质对战术选择的影响。不少人提倡用曾国藩对付太平天国的“以守代攻”思想对付日寇,实际上是内战时期的堡垒主义,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抗战的革命性和正义性,因而缺乏战胜敌人的信念。

为此,林彪在《关于抗大教育方针的讲话》(1938年5月)和《论华北正规战的基本教训与游击战争的发展条件》(1938年7月)中反复提出,如果想要战胜敌人,在军事上就必须“采取进攻的方法”,“运动战以进攻的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不能‘游而不击’,而要去袭击敌人,防御的阵地战要随时准备反突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消灭敌人,最终取得胜利。

挨打战术与主动进攻:林彪评国民党华北正规战的得与失

林彪认为,国民党华北正规战虽然是节节退守的,但却支持了足足九个月的时间,给敌人很大的消耗,给华北民众很强的民族观念与抗战决心,而且掩护了华北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游击战争的开战。“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就与该役中游击战的配合密切相关,晋察冀游击战争根据地,是在平型关战役时就开始创造的”。现在,最有游击战争经验的八路军,全部都在华北进行游击战,“只要正确地认识华北游击战争的重要意义,认清其发展的难易诸条件,只要坚决定下作长期奋斗的决心,并在政治上坚持统一战线的原则……华北的游击战争是可以广大地发展与坚持到底的。”

挨打战术与主动进攻:林彪评国民党华北正规战的得与失

1938年3月,林彪率八路军115师主力在由晋东北南下,到吕梁地区开辟根据地,途经隰县以北千家庄时,因身穿缴获来的日军大衣并骑着洋马,被当地驻军(阎锡山部第19军)警戒部队的哨兵开枪误伤,后送延安治疗。在休养期间,他就抗大的教育方针、军队的领导问题等作过多次报告和讲演。他的这些讲话表明,此时的林彪在政治上是先进的。他对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认识深刻,对抗日统一战线也举双手赞成,他的主动进攻思想是针对国共两军全面抗战的大局来讲的。作为平型关战役的一线指挥员,他的战斗经验,以及他关于正规战、游击战、阵地战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