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團與柴科夫斯基

秒懂音樂發展(八)!!

原創 李如春博士

俄羅斯“五人強力集團” 又稱”五人團”、”新俄羅斯樂派”、”巴拉基列夫小組”。指由巴拉基列夫、穆索爾斯基、裡姆斯基·科薩科夫、鮑羅丁、居伊等五位俄羅斯作曲家與藝術評論家斯塔索夫組成的藝術家社團,形成於1856-1861年。


“五人團”以發揚和促進俄羅斯民族音樂為宗旨,成員的藝術思想受革命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影響較大。五人團繼格林卡之後,為俄羅斯民族音樂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貢獻。


穆索爾斯基的歌劇《鮑里斯·戈都諾夫》、交響詩《荒山之夜》、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交響組曲《天方夜譚》、管絃樂曲《西班牙隨想曲》;鮑羅廷的歌劇《伊戈爾王子》、交響詩《在中亞細亞草原上》;巴拉基列夫的交響詩《塔瑪拉》為強力集團的代表作。五人團中作曲上最有影響的是裡姆斯基·科薩科夫與穆索爾斯基。


五人團與柴科夫斯基


巴拉基列夫(1837.1.2~1910.5.29),俄國作曲家。青年時代與愛國主義作曲家格林卡(Mikhail Glinka)相遇並深受其影響。他本人後來則成為居伊(Cesar Cui, 1835~1918)和穆索爾斯基(Modest Mussorgsky)的良師益友。


1862年巴拉基列夫還與他人一起開辦自由音樂學校。他的作品包括兩部交響曲、鋼琴幻想曲《伊思拉美》(1869)、歌劇《李爾王》的配樂音樂(1858~1861)以及一首鋼琴協奏曲。


他的音樂絢麗多彩且富想像力,採用了很多民間音樂的主題,或許可稱之為最具影響力的俄國民族主義的推崇者。1871年罹患神經系統疾病後,他以一種痴迷的心態熱衷於東正教,其後只是偶爾參與音樂活動。


斯特·彼得諾維奇·穆索爾斯基(Mussorgsky Modest Petrovich,1839—1881年),俄國作曲家。


1858年他辭退軍職,在巴拉基列夫指導下專事作曲,併成為“新俄羅斯樂派”(即“強力集團”)中最激進的成員。1863年返回聖彼得堡,進一步受到了以H.r.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代表的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經歷了深刻的思想轉變,形成了進步的世界觀與藝術觀。他的民主思想傾向和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充分體現在他的作品中。1881年3月28日卒於聖彼得堡。


五人團與柴科夫斯基


穆索爾斯基在歌劇創作上的最高成就體現在《鮑里斯·戈都諾夫》和《霍萬斯基亂黨》這兩部歌劇中。他總共寫了67首歌曲,其中《戈帕克》(1866)《跳蚤之歌》(1879)《沒有陽光》(1874)和《死之歌舞》(1877)等較為著名。


穆索爾斯基在器樂創作上富有獨創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荒山之夜》和《展覽會上的圖畫》。他在藝術上的探索,越來越獲得了廣泛的承認。不少著名的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爾、雅那切克、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維奇、斯維裡多夫等人的創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穆索爾斯基的影響。


穆索爾斯基風格

五人團與柴科夫斯基


裡姆斯基·科薩科夫(RIMSKy-KORSZKOV,1844-1908)1871年在彼德堡音樂學院任教,同時,與“強力集團”的其他人一起創辦免費音樂學校。1905年因支持學生正義罷課被解職。創作以歌劇和交響樂為主,多以本國曆史、文學、民間傳說為素材,民族風格濃郁。在技法上長於配器,常通過鮮明的旋律色彩描景狀物、塑造人物形象。主要作品有歌劇《普斯科夫姑娘》、《沙皇未婚妻》等15部,交響音畫《薩特闊》、交響組曲《安塔爾》、《天方夜譚》、《西班牙隨想曲》等。著作有《和聲學實用教程》、《管絃樂法原理》等。


五人團與柴科夫斯基


裡姆斯基·科薩科夫風格


五人團與柴科夫斯基



鮑羅丁(Алекса́ндр Порфи́рьевич Бороди́н,1833~1887),俄國作曲家,化學家。1833年11月12日生於聖彼得堡,1887年2月27日卒於同地。少時受良好教育,精通數國語言,擅長鋼琴與長笛,14歲開始作曲。1850年入聖彼得堡醫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1858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72~1887年創辦女子醫科大學並任教。


他的音樂創作活動始於19世紀50年代,寫了一些聲樂浪漫曲、鋼琴小品和室內樂等。1862年結識M.A.巴拉基列夫,成為新俄羅斯樂派(強力集團)的重要成員。他的代表作有體現古代俄羅斯宏偉歷史畫卷、抒發愛國主義精神的歌劇《伊戈爾王子》,奠定俄國史詩性交響樂體裁的第二交響曲《勇士》,富於俄羅斯風格和東方色彩的交響音畫《在中亞細亞草原上》,兩部絃樂四重奏,聲樂浪漫曲《為了遙遠祖國的海岸》、《睡公主》、《幽暗森林之歌》、《海王的公主》、《海》、《我的歌聲中充滿了惡意》等。


五人團與柴科夫斯基


他的創作中英雄性和史詩性是他作品中的主要內容。他的音樂民族性很強,有的作品還帶有迷人的東方異國情調。在自己的音樂中,努力表現和歌頌俄羅斯人民的生活與精神,歌頌俄羅斯古代英雄人物的勇敢氣概。通過他的音樂,可以加深對俄羅斯民族及其音樂的瞭解。


由於鮑羅丁的專業是化學,因此作曲只能在業餘時間裡進行,他自稱是“星期日作曲家”。在化學研究上,最早製成苯甲酰氯,曾探索醛類縮合反應。


凱撒·居伊 (Cesar Cui,1835~1918),俄羅斯作曲家,生於立陶宛。幼時曾赴波蘭學習音樂。1857年畢業於軍事技術大學。後主要從事軍事工程教學。1904年軍銜升為陸軍大將。作為一名業餘作曲家,他是俄羅斯“強力五人集團”的成員之一。他寫出了大量以聲樂作品為主的樂曲,曾根據海涅、雨果等著名詩人的文學作品創作歌劇。代表作品為器樂小品《東方風格》。


五人團與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畢業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


柴可夫斯基的總譜旋律優美,情感豐富。他從1877年開始受梅克夫人資助,創作了《天鵝湖》《胡桃夾子》等世界名曲。1893年,他接受了英國劍橋大學名譽博士的學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揮《6號悲愴交響曲》,演出後不久逝世。


五人團與柴科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與“五人團”基本生活在同一時期,但不屬於民族樂派。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吸取的更多是城市音樂的音調、借鑑德奧音樂的成果,格調雅緻、情感細膩。柴可夫斯基的藝術觀點、創作風格與實踐上與五人團有很多不同之處,他們之間甚至互相指責與攻擊。如今看來他們的音樂觀總體上還是相似的:音樂應表現豐富的情感內涵、音樂應該強調社會作用、音樂應該有民族特點、民間音樂是專業音樂的基礎……


五人團與柴科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