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了一种厌学心理,不想上网课怎么办?

蕙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网课是线下教育的一个有利补充,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上网课的频率大大增加。目前,上网课的人群有:学生(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成人教育(以技能教育为主),上网课的群体不一样,其厌学的成因和对策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提问后面没有你的补充性描诉,我仅以小学生为假设做简单回答。


一、了解网课跟线下课程的区别

跟线下课程相比,网课优点有:1、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灵活性较高;2、可以看回放、促进记忆;3、授课的老师经验、资历会更好;当然,网校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1、老师看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课程内容做灵活的调整;2、老师跟学生的互动减少。线下,老师在上课时一般会跟学生有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积极思考问题;3、对于自制性较差的孩子,会产生拖延网课或漏上网课的情形,时间长了,孩子跟不上进度,产生厌学心理的概率大大增加。


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初中、高中、成年人集中的时间短。小学生一节课能全程专注听课的大概不到十分之一、据调查:座位靠前、座位在正中的小朋友的注意力更集中;座位靠左右两边、靠后面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比较短。

小学生的自制力比初中、高中、成年人较查,上课时更容易走神。因此,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较多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三、疫情对小学生上网课厌学的影响

这次疫情使小学生渡过了一个超长假期。由于疫情的影响,小朋友们虽然有一个超长的假期,但基本上没有出家门的,长期呆在家里就算是不学习大人都会烦躁,想出门透透气,何况是小朋友呢。再加上网课一些缺点在疫情下会被放大,上网课的效果自然不高。


四、针对具体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具体原因找到了,就可以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心理咨询师芝兰


厌恶网课不是你的问题,是网课形式死板,僵化所至。网课应形式多样,穿插一些文体,娱乐项目。要把网课搞的活泼有趣,根据不同年级,採取不同形式。让孩子们在孤独的空间,烦闷的心情中找到一些阳光和快乐!


刘尚卿


厌学一直都是困扰很多孩子和家长的一个“路霸”。多数父母看到孩子厌学,往往会对孩子采取强迫,打击等方式。

可家长们也痛苦地发现,自己越是着急孩子越厌学,甚至干脆辍学。

其根源在于,没有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所以采取行动不但无效,反而常常起反作用。

厌学究竟是啥原因造成的?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到孩子?

厌学的主要原因,往往因为孩子总是不能获得成功,导致“习得性无助”而放弃努力。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他做了一项经典实验: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报警器一响,就给狗电击。

多次实验后,把笼子门打开,拉响报警器。此时没有给电击,只会倒在地上呻吟和颤抖。不再主动地寻找机会逃避,而是绝望地等待。

学习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当多次遭到学习的失败、获得低分数或打击后,孩子就不想再做努力了,于是厌学就产生了。

面对孩子的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办?

第一步、不唠叨、不催促,不批评、不打击。

多数家长容忍不了孩子的厌学行为,会没完没了的唠叨催促,要不就是打骂、贬损。

这些行为的作用,只能使家长减少一些自己的焦虑,对于孩子的厌学没有丝毫正向促动作用。

如果家长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时,最好保持安静。我知道这很难。

第二步、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

建立关系不是讨好,讨好的背后是隐忍,是委曲求全。一旦孩子没按自己意图走,父母会有更大的情绪爆发。

是要真心爱孩子。我问过许多家长:您爱您孩子吗?所有家长都表示出不屑,我怎么能不爱自己的孩子?

我又问:您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吗?就是那种无论孩子学习咋样,成绩如何,您都能一如既往的爱吗?

问到这儿,许多家长不言语了。是的,我们爱的是孩子还是爱孩子的成绩呢?值得家长思考

所以建立良好亲子关系,是要求家长纯粹的爱,无附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怎样,我都爱。

一旦孩子感受到了你无条件的爱,孩子就不再以你为敌,关系好了,一切就顺畅了。

第三步、家长成长好自己,让自己活得精彩充实。

改变他人很难,家长可以先改变自己成长自己。您可以学点您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练书法,做瑜伽或者学习心理学课程等。

当您投入到自己兴趣爱好里时,您的焦虑不安就会释放。同时您的这种状态也会自然影响到孩子。能带动和改变他们的状态。

第四步、当孩子有所变化时,你们可以一起探讨关于学习目标、计划、方法。

事实证明设定小步子的阶段性目标,更能使孩子获得成功,找到成就感。

今天会一道题,会读一行字,明天会二道题,会读二行字。不与别人比,就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是胜利。

慢慢的跟着自己节奏,只要孩子的自信找回来了,其他都不是事儿。

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太一样,也许这些方法在您那里不完全合适。

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永远都是最重要的。

对于孩子教育问题是家长最头疼的事。我是心理学工作者张淑娟,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多年。期待与您交流,希望您的关注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